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我国银行业的规模、竞争与效率现状-非有效竞争(一)规模过大,存在规模不经济大银行具有规模优势,并不意味着银行规模可以无限扩大。针对国内外现有银行的实证研究表明,银行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银行规模扩大有一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后,会产生规模不经济。现采用资产利润率、资  相似文献   

2.
对规模经济的追求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银行业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然而,银行的“合理规模”是有限度的,规模过大反而会导致“规模不经济”。审视近20年来银行业的并购活动,很多银行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合理规模”的标准,显然,用传统的“规模经济”标准来评价银行的并购已经不再合适,需要从其他角度对银行并购的规模经济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3.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金融管制逐渐放松,各国银行业经营风险日益增长,竞争趋于白热化。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银行业开始从大小上作文章,掀起一场又一场变革,努力扩大自身规模,立图实现由小银行向大银行的蜕变。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银行扩大规模大多采  相似文献   

4.
一、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动因与作用 (一)追求价值最大化是现代商业银行并购的基本动因.并购可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降低成本,扩大规模.规模大小对银行获得竞争优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银行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赢得更广泛的客户信任,大大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效扩充银行的整体价值,从而成为银行并购的最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国外经济学界对银行规模经济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对银行规模经济的研究都证实了基本相同的结论,即随银行规模的扩大,银行的平均成本曲线呈现出相对平坦的U型,中等规模银行在规模效率上要优于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大银行的规模经济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一、西方银行兼并潮的特点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际银行业出现了盛况空前的银行兼并浪潮,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都堪称史无前例。综观此次银行兼并浪潮,可以发现有以下几方面显著特点: 第一,银行兼并的规模巨大。战后主要西方国家的银行集中和银行规模的扩大,都是通过竞争而实现的,具体表现为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兼并即“大鱼吃小鱼”以及大银行之间的合并,其中以强弱之间的兼并为主。而在这次银行兼并浪潮  相似文献   

7.
信用卡行业规模经济的经营特点已为国内各家发卡银行和经营机构所熟知,而这一特点,也使得各家银行不论进入市场先后,都在利用各自的优势及既有的客户群体扩大市场份额,使得整个信用卡行业呈现激烈的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8.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确存在银行规模经济,即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银行的平均成本曲线呈现出相对平坦的u型曲线,中等规模银行在规模经济上要优于大银行和小银行,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吻合,基于此,近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机构扩张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收缩其实都缘于追求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9.
根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总体盈利能力与世界其它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比较人均利润、人均资本和人均资产,这种差距就更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规模效率损失造成的.其具体原因是:一是中央政府为了聚集分散于民间的巨大金融剩余,有意控制银行的组织权并扩大四大国有银行的规模;另外,地方政府在改革中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支配权,也加强了对银行的控制,并投法让商业银行在本地设立分支机构.二是从委托--代理人关系角度来看,中间委托层次多,初始委托人约束乏力.三是银行的经营不受成本约束,更愿将利率和扩充组织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四大国有银行撤并机构的涵义是:技术与手段的进步对规模和网点的影响深刻;面临国内外银行的竞争;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使银行经营者的个人利益更多地和银行效益挂钩;政府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刘静 《财政监督》2002,(6):34-34
一、中国银行业的规模效率分析根据2000年版的《中国金融年鉴》,我们从表一可以较清楚地看到,我国银行的资产规模与其所对应的资产利润率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结构,即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银行的资产利润率急剧上升,但达到一定规模后,若再增加规模,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开始下降。分析表一,从资产费用率指标看,基本呈现出随着规模不断扩大,资产费用率不断下降的局面。因此,大银行充分显示出了成本节约的规模经济优势。表中资产规模在100亿以下的小银行尽管有更低的资产费用率,但从它极低的资产利润水平可以发现,小银行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竞争是开放条件下银行必须面对的生存法则,对即将与外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是要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而竞争优势本质上是效率优势,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增加收益.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1994~2002年的规模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引入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Cobb-Douglas成本函数并对两者进行了假设检验,估计出了各大银行的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指出,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规模不经济,表面上源于规模大、人员机构多,实质则是隐藏于它们背后的国有产权制度安排和金融领域的长期垄断.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用卡行业规模迅速扩大,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国各大发卡银行已开始从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转变,信用卡产业逐渐进入精耕细作的时代.为追求市场领先和利润最大化,打造信用卡品牌将成为各信用卡中心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在数据大集中的过程中,各家大型银行均建设了规模庞大的网络基础设施。随着各家银行的上市和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新的需求不断出现:若盲目地扩大和非计划性地变更调整网络规模,会给各企业带来过重的经济压力,并会降低银行网络的可用性水平。因此,建立面向网络生命周期的评估将有效提高各行网络的可用性、安全性与合规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加入WTO和经济一体化的严峻形势,国内银行业纷纷以“大集中”、“大前置”为目标,加快计算机网络建设。计算机网络规模的迅速扩大,在提高银行竞争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安全隐患。除了众所周知的黑客、病毒外,雷击日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认为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为高度垄断竞争型市场,并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我国银行业的脆弱性现状.文章从规模不经济、非有效竞争、金融体制不完善等方面对处于垄断竞争型市场格局下的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我国银行体系在转轨经济条件下市场化改革不彻底的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聪  段西军 《中国金融》2006,(24):60-6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现状 在规模水平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庞大的资产规模并未形成规模经济优势。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无论资产规模还是业务规模不仅在国内占绝对优势,而且居世界大银行前列,这可以说是国有商业银行强大的竞争优势。而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庞大的资产规模并未能达成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优势。从各银行的税前利润看,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信用卡行业规模经济的经营特点已为国内各家发卡银行和经营机构所熟知,而这一特点,也使得各家银行不论进入市场先后,都在利用各自的优势及既有的客户群体扩大市场份额,使得整个信用卡行业呈现激烈的竞争态势。随着发卡规模的不断增长,各家银行在经历“圈地运动”后,都开始考虑如何在收益、成本、风险、业务发展速度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获得平衡状态下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南地方银行规模较小且差距大,传统存贷款业务占比下降、同业业务快速增长造成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下降并导致融资难和融资贵;同业业务、批发融资的快速增长致使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增加,更易遭受利率波动影响;地方银行在与大银行以及以“担保公司”为代表的非正规金融等传统金融之间竞争的同时还要面对互联网金融等非传统金融的竞争;短期内地方银行仍然会依靠规模来保持盈利水平,因而融资难现象会缓解,但由于贷款市场的竞争不充分贷款利率并不会大幅下降,融资贵现象短期内会持续;风险管理能力、风险定价能力较弱;需要关注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村镇银行试点范围的扩大,村镇银行的发展速度与规模也呈现递增的态势。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存在是导致村镇银行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同时,随着村镇银行规模的扩大,将带来很多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并指出了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和将会导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所做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高达80%以上。然而,我国商业银行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由于市场进入壁垒的存在和市场有效退出机制的缺失使得中国银行业呈现出大银行垄断和低水平过度竞争并存在的格局。这种市场结构所引致的微观效应是:四大银行过度垄断,规模不经济;宏观效应是:银行体系信用萎缩,对实质经济缺乏有力支持。以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