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储蓄率对于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划分标准,选择了31个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国家,使用1991年—20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储蓄率对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的我国来说,高储蓄率对于进一步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阶段应该维持高储蓄,充分利用高储蓄的优势,将高储蓄安全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推动经济增长,最终完成工业化。  相似文献   

2.
高储蓄率背后的人口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因素是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与中国持续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相伴相生的便是居高不下的储蓄率。高储蓄率也被众多学者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里,高储蓄率的作用在于:高储蓄率通过银行转化为高投资率,进而促进了大规模的生产能力的扩张,这种大规模投资带来了快速的资本形成,个人收入、储蓄和出口的增长,以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得与失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日本经济在1955-1973年间的高速增长,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它一方面为日本确立“经济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效与贡献,同时,这种高速经济增长也为日本社会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副产品”,也让日本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体现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弊端及损害。现实中,日本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陷低迷的泥潭不能自拔。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对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进行回顾和总结确有一番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高储蓄率已为众所周知,多数人在分析日本高储蓄率的原因时都从日本国民的勤俭节约传统、政府鼓励储蓄的各项政策及日本众多储蓄机构的激烈竞争角度进行分析,我认为日本国民的“勤俭储蓄”,一方  相似文献   

5.
日本曾经是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储蓄率发生了显著变化,呈下降趋势。日本储蓄率的变动不但会影响本国经济,还将影响世界经济。通过储蓄理论与最新经济数据分析得出日本储蓄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收入因素、人口因素及社会保障因素。研究日本储蓄率变动对中国调整高储蓄率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家庭养老角度看老龄化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平  陆铭 《世界经济》2008,31(1):65-77
本文在迭代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家庭养儿防老的机制,探讨了微观家庭的消费、储蓄、后代教育投资决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模型的分析表明:在养儿防老机制和生育控制情况下,高储蓄往往伴随着高的教育投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增加,后代的教育投资量和投资率也将增加。从宏观层面上看,工资收入比重的增加,人均资本装备率的提高都将增加对后代的教育投入,这同中国目前的高储蓄、高教育投入的现状是吻合的。老龄化程度增加虽然降低了家庭储蓄率,但并不必然导致经济的衰退,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体取决于老龄化程度、资本产出弹性、教育部门资本投入产出弹性等参数。本文为老龄化趋势下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趋势的判断提供了基础,并讨论了维持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政策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长期的高速增长奠定了日本强大的经济硬实力地位难以动摇,而这种地位的获得主要源自于日本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是日本战后促进经济恢复最重要的政策,也是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最成功的政策;兴建基础设施的政策扩大了日本国内市场,保证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后劲和长期化;高速增长计划和目标,对于引导和指导日本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投资和高出口政策,加快了经济的发展速度;金融财政政策则成为高速增长的保障。这些政策产生力量效果,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提升了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模式。政策软实力发挥的原因包括,政府引导,政策相互配合,切合实际,长期坚持,目标单一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增长、高储蓄率的宏观经济特征,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本来源,同样使得另一些人增强了对居民过度储蓄造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的共心。总需求是否会抑制总供给,居民若更加倾向于储蓄而减少消费,则可能造成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9.
战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史的“一大奇迹”,促成这一奇迹的原因很多,其中极其旺盛的企业设备投资被称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火车头”,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研究设备投资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以求对我国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经济经过恢复、高速增长、稳定增长这样三个众所周知的不同时期后,实现了“出乎预料之外的高增长率”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及“产业组织多元化”的经济目标。按时间序列细分,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依次经历了占领期改革、倾斜生产方式、道奇方针、侵朝战争特需、经济自主、岩户景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民间金融机构大力开展储蓄业务,筹措巨额资金,全力扶植企业,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仅就这个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一、日本金融机构筹措资金的途径1.开展国内储蓄日本在战后十分重视储蓄。日本金融机构,特别是民间金融机构针对不同时期的储蓄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收国民手中的零散资金,以资扶植生产发展。下列数字可以看出战  相似文献   

12.
悄然兴起的日本第三次“消费革命”南京审计学院盛晓白一、战后日本的两次“消费革命”至80年代末期止,战后日本先后爆发了两次“消费革命”。第一次消费革命自1963年始,至70年代中期结束。当时,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至1955年,经济恢复时期基本结束,开始出现高速增长的苗头。但是日本经济学界和政府经济决策机关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均估计不足。著名经济学家下村治(当时任日本开发银行理事)力排众议,独树一帜,提出了有关于高速增长的新理论,即所谓“下村理论”。这个理论一提出,立即在日本引起了一场波及整个经济学界的经济政策论争。1960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非常重视资本积累。1950~1955年间,日本的积累率为23.8%,而美、英、法三国分别为7.7%、13%、17.6%。1956~1970年间,日本的积累占国民收入的40%,比欧美各国的积累高很多。日本积累率高的原因主要是日本的储蓄率高。日本的储蓄事业是非常兴旺的,个人储蓄率(即储蓄额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是最高的。1974~1976年平均为22%~23%,最近几年为18%~19%,而美国只有5~  相似文献   

1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且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已经达到51.4%。本文从宏观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我国高储蓄率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我国高储蓄率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讨论我国目前这种高储蓄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可持续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提高我国的消费需求,降低国民储蓄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观察     
台湾新一轮超额储蓄可能导致一波泡沫经济台湾今年的超额储蓄金额将再创新高,达9547亿元新台币,超额储蓄率高达9.33%。台湾“行政院主计处”表示,这反映台湾经济失衡,可能形成另一波泡沫经济。“超额储蓄”是指民众储蓄毛额减去投资毛额后的余额,二者应该是“储蓄略高于投资”的关系。去年台湾的超额储蓄为8905亿元新台币,超额储蓄率为8.9%。台湾“主计处”官员认为,这种超额储蓄逐年攀升的现象,十分类似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投资衰退。东北地区将成世界最大非转基因高油大豆产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殖业的发展,我国高油大豆的需求呈上…  相似文献   

17.
<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世界经济的持久进步取决于高储蓄和高投资。它们是提高生产率和增加实际收入的关键。高储蓄的国家成就最大,例如,过去20年增长最快的20个国家中有14个储蓄率超过25%,没有一个低于18%,而发展最慢的国家储蓄率也最低,大多低于15%。  相似文献   

18.
西方报刊认为,战后日本经济出现了两个奇迹,第一个是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二个是日本比其他国家更好地渡过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第二个“奇迹”的问题。石油涨价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更加激化,使资本主义经济更加陷于困难之中。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矿业生产,毫无例外地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下降;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各个国家的工矿业生产都下降了,唯有日本例外。1980年日本的工业生产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保持了65%的高增长率。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19.
社会均等化发展的首要标志是经济收入差距缩小。日本在战后持续18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终身雇用”、“年功序列”等日本式企业经营制度促使日本实现了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就业率。日本政府的税收制度有效地发挥了缩小阶层差异的作用。收入再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获得了最低生活保障,并得到社会再生的各种制度援助。1973年战前和战后初期最大的社会差别是农户与城市工薪者家庭的消费支出水平发生逆转,农户的人均消费水平超过了城市工薪阶层,从而成功地消除了城乡二元结构,在国际上建立了“富裕社会”的形象。日本的相关经验值得正经历经济高速增长和阶层差异扩大困扰的中国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沿着大型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但是,大企业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和取代中小企业。日本中小企业一直大量存在,并在经济生活中有一定地位,倘若日本不能很好发挥中小企业作用,要想实现经济“高速增长”,那是十分困难的。基此,日本积极利用中小企业优势,以“系列化”形式把大批中小企业纳入“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轨道。日本的做法对于我国目前从生产力本身出发,如何组建企业集团,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以实现专业化规模经营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