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因素的交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主要存在长度为15.2个季度(3.8年)的短周期波动。交叉谱分析结果表明,日本经济周期的波动与内需和外需的关系都非常密切,但受外需引领和影响的程度更为显著。日本经济呈现出了典型的"外需主导型"发展特征。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短期内日本经济走出萧条非常困难。只有通过持续、全面和彻底的结构调整和改革,真正确立"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日本经济才有望走上自律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1984年是日本经济摆脱了旷日持久的危机之后,经历了复苏,走上持续高涨的一年。日本多数专家和脑库认为1984年度的经济增长率大体在5~5.5%之间。它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外需主导性。日本经济的这次周期性复苏和高涨与美国不同,是出口先行的外需主导型的。美国经济回升是从汽车、住宅等消费需求的扩大开始,进而引起设备投资的新高涨,是内需主导型。美国经济的回升带动了进口的扩大,为日本扩大出口创造了前提。日本  相似文献   

3.
80年代,是日本经济出现重大转折的时代。以1985年日元大幅度升值为契机,日本逐步实现了重大产业结构的调整,摆脱了日元升值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冲击,较为顺利地实现了从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的转变。从1986年末经济开始回升以来,由于内需的迅速扩大,出口增长速度小于进口增长的速度,使外贸顺差继续缩小,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而作为扩大内需两大支柱的私人设备投资和个人消费都有较快增长,因而从1987年开始日本经济出现了较为长时期的景气繁荣。至1991年下半年长达50几个  相似文献   

4.
析中国大市场在日本经济复苏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对外贸易一直在其经济周期的复苏中发挥了拉动作用。 2 0 0 2年以来 ,日本经济复苏呈外需主导型 ,出口增加则是这次复苏的牵引车。在出口地区结构中 ,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最快、贡献度最大 ,在日本被称为“中国特需”现象。进入 2 1世纪以来 ,在美国对日本经济仍保持重要影响的同时 ,中国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形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经济、技术、社会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而产业结构的转换,又主要是依据经济资源的优势和社会的需求状况。从日本经济在战后几十年间的恢复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既与当时世界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特定条件有密切关系,又与他们十分注意应用产业政策来指导产业结构的转换有关,这样,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设计,从而达到经济发展的目标。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期(1955~1970年)的产业结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相似文献   

6.
稳定外需面临的形势仍不容乐观 尽管我国稳定外需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未来一段时间,影响我国外需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特别是全球经济复苏基础比较脆弱、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不利因素,大大增加了稳定外需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制度的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日本经济发挥“后发优势”,在短期内“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正是在政府对经济的判断错误及政策的失灵下才一步步走向长期萧条。面对日本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错误及政策的失灵,人们又开始反思“政府主导型”制度安排的弊病。本文认为,以政府主导为特色的强制性制度安排的积极效果必须以制度代理人正确地判断经济发展形势、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前提,否则,将会出现“政府主导型”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日本政府自1985年4月通过《前川报告》以来,又陆续通过了许多发展纲要和计划,制定出以内需为主的新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国内市场,采取各种切实可行措施逐年扩大内需。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出口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欧阳秀 《北方经济》2013,(12):77-79
贸易立国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两大支撑.本文利用战后日本货物贸易的数据,分析了1950-2011年日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此为基础,揭示日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变化,并结合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贸易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日本贸易结构演变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萧条的日本经济与困境中的凯恩斯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自步入80年代以来经济缓慢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长期萧条。分析其原因,从日本经济的结构和制度的变迁以及政府政策方面得出:行为短期化和忽视经济结构及制度的良性变迁,是日本经济走向长期萧条的根本性原因。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曾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政府主导型模式下,当经济规模扩张之后,政府因结构及制度调整的成本增加,其结构及制度调整的动力日益弱化,并最终转向了以行为短期化和忽视结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产业结构的特点及“雁行模式”日本在战后实施“赶超型”经济战略,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突出汽车制造业、造船业、化工业等重工业的发展,强调应用技术的开发利用,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形成了世界一流的制造业优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日本“赶超型”产业结构,对日本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日本产业结构就不能适应世界经济新的发展趋势,导致日本经济的国际比较优势逐步弱化,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领域与美国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同是人口大国,同为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同样经历过较长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日本形成了中产阶层为主的社会结构;而中国到目前中产阶层只占人口总数的23%左右,远低于1975年日本工业化中后期的77%。这一现象来自于两国服务发展、教育、人口城市化、社会保障、税制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7 1988年10月~12月 实际增长率与前季度比提高0.7% (年率换算为3.。肠) 其中内需贡献度0.8% 外需贡献度0.06%(注)因四舍五入的关系,贡献度的合计数字与实际增长 率不甚一致。 军1988年全年 实际增长率5.7纬(l 987年为4.5%) 其中内需贡献度7.6% 外需贡献度一1.9% 甲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单位:美元) 日本美国 1987年19,664 18,569 2988年23,358 19,760洲日本经济形势@小侠~~  相似文献   

14.
当前福建省鞋类产品出口面临着新的考验,新的形势要求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方共同努力,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尽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营造鞋业国际品牌,扩大福建省鞋类产品出口,使鞋类产品出口从数量主导型过渡到质量、品牌和效益主导型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15.
萧条的日本经济与困境中的凯恩斯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本自步入80年代以来的经济缓慢发展 ,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长期萧条原因的分析 ,从日本经济的结构和制度的变迁以及政府政策方面得出 :行为短期化和忽视经济结构及制度的良性变迁 ,是日本经济走向长期萧条的根本性原因。日本政府的主导型模式曾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政府主导型模式下 ,当经济规模扩张之后 ,政府因结构及制度调整的成本增加 ,其结构及制度调整的动力日益弱化 ,并最终转向了以行为短期化和忽视结构及制度变迁为特征的凯恩斯主义。由此 ,本文进一步引申为对凯恩斯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结合日本经济的实例 ,论证了经济规模扩张与经济结构及制度的关系 ,指出在经济的长期发展中 ,凯恩斯主义己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6.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7月11日】目前,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外需蒙上了一层阴影。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中国今年上半年的贸易顺差同比减少11.8%。一方面原油价格暴涨等因素导致进口额激增,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减速造成出口增长放缓。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恶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外需和投资增速放缓是近年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的主要原因,经济继续呈现软着陆趋势.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工业用地,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土地利用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为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实现赶超欧美的目标,日本政府推行了出口和投资设备主导型的高速增长战略,但是,战争使得日本经济濒临全面崩溃,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需资金极度匮乏,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为了既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又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一方面通过国内外各种渠道多方筹措施资金,另一方面对国内金融实行严格的限制,从而形成了日本的限制性金融体系,这种限制性金融制度上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产值和就业两个角度梳理了1955~2009年间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发现三次产业升级进程明显,特别是在第二产业内部,日本制造业升级更加突出。本文定义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两种指标衡量,计算结果显示日本产业结构一直处在向高级化和合理化转变的过程中。通过检验日本47个县55年面板数据产业结构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均有正面影响,但是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最后在借鉴日本产业结构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重化工业化是一国尤其是大国工业化进程的必经阶段,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构成。重化工业发展与资源约束作用强化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目前我国经济的双约束型特征较为明显。由于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固有的内在机制的作用,在平稳发展、缓解资源约束和需求约束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实际上的相互影响、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弥补制度缺损是理顺这一矛盾关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