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相关投入政策回顾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这些政策的分阶段回顾,总结出四方面政策特点:系统性不强、约束力较低、公平性不够、重视程度不高。分析发现当前的政策走势表现出改革步伐逐渐加快和政策清晰度逐步提高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识河南省农村能源的特点、问题入手,提出了解决农村能源的问题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粮食知识》2000,14(2):40-41
欧洲在执行共同农业政策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农业的奇迹般的转变,从粮食长期进口者的地位一跃而成为世界粮食的出口者,在这期间,欧盟在这方面有着许多的实践,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合作医疗发展具有明显的政治动员性质,改革前传统合作医疗提供了农民基本的医疗保障,其成功主要依赖于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改革后合作医疗恢复时期农民参与率不高,而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继2006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迅速普及,缴费及补偿水平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日益昂贵的医疗费用,新农合并没有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因此,当前我国在大力发展合作医疗的同时,应严格控制医生的行为,降低医疗卫生费用,努力提供低成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以工补农”是政府主导下的,一切非农产业和领域对农业的帮助和支持以及对农业内部自助的引导,“以工补农”的实施主体包括了政府主体和市场主体。通过对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带农、财政支农、金融支农等“以工补农”相关政策回顾,把“以工补农”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快速推进和完善阶段。同时结合各时期“三农”发展状况,分析各相关政策效果。最后,通过对整体政策效果的回顾,展望“以工补农”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物能源与农村产业革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在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必将取代不可再生且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化石能源,而生物能源则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型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要通过农民种植出来,因而将对农业生产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农村地区种植和加工生物能源,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革命,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后公社时期的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益元 《中国农史》2006,25(2):125-131
围绕后公社时期的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学界在乡村精英研究、农村基层组织研究、国家与农村社会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要改变目前的研究现状,可能的进路应是进行整合性、多学科和互动关系的研究。唯有吸取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关系发展的经验,才能建构一种良性、协调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物质利用政策演变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中国生物质利用政策的背景: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阐述了中国生物质利用政策发展演变的四个阶段:早期的生物质利用政策、能源需求增长下的生物质利用政策、能源安全下的生物质利用政策、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生物质利用政策。展望了中国生物质利用政策的发展前景和方向:非粮,非耕地,立足国内,并注重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9.
马军 《山西农经》2012,(5):25-27
调研山西省农村能源发展状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回顾与展望刘江一、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成就及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一)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第一,突破了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体制,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责任制,确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经营体制,既有利于调动农...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2007年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绩,具体表现为主要农产品丰收,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贸易增长,非农产业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加,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加大,各项农业政策落实较好,农村改革继续深入;但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中国农业发展,2006年,还出现农业生产费用增加较多、一些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快等问题。展望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2.
农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思明 《中国农史》2002,21(4):3-11
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农史研究不过百年的历史。文章在论述农史研究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农史学科演进的历史,农史学科的概念、定位与内涵。指出:农史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辐射性虽不利于其学科化的努力,但也正是这种多样性和辐射性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构筑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为沟通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搭起了一座桥梁,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农史研究发展的趋势将朝向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两极发展,专题更专,综合更广;内史与外史结合,更多的学科将介入农史研究,研究的方法与手段也日臻完善;农史研究将更具时代感,突显其文理交叉,鉴古知今的特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本文章肯定了农村市场规模扩大、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提升、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的现状,提出存在着城乡市场规模差距持续扩大、农村地区市场流通差距扩大、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较为落后、流通基础设施不足、流通主体实力弱、市场管理滞后等问题,认为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化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有关当前农村政策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5  
我国的“三农”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用了很大篇幅讨论“三农”问题。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很高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我国林业物种保护拯救与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施8年来,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三位一体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有效保护着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提出今后工程建设的重点是认真编制好规划,积极研究保护立法,完善保护区布局,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力度,扩大拯救范围,强化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的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矿产资源保护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统一管理阶段、条块分割管理阶段、改革探索阶段和法制化管理阶段。根据国内外资源供需形势及发展趋势我国未来矿产资源保护政策取向,应是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开源”和“节流”、严格探矿权采矿权管理、从源头遏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中的私挖乱采和浪费资源现象、完善矿产资源税制改革,全面推行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矿业经济分区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个包含矿业战略区、矿业规划区和矿业经济区三大领域的多目标、多层次、面区点相结合的矿业经济分区体系.我国的矿业经济分区工作是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矿产资源经济区划工作开始的,目前已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业经济分区工作.我国矿业经济分区层次和主要方法包括矿产资源经济区划和矿产资源规划区.为完善矿产资源分区工作,今后应夯实矿业经济分区理论,完善矿业经济分区体系,提出相应的矿产资源分区政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家提出的“花钱买机制”的策略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经济成本、制度成本和社会成本,并给出了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入世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以理论创新带动政策创新、切实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开放中出现的问题,紧紧围绕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用全球视角统筹谋划农业发展,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在开放中切实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合理保护。面对未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与形势,推动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公平贸易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工业化理论研究评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过去的20年,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以乡镇企业为组织载体的农村工业化更是备受瞩目。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不仅构成了通常所说的“中国的奇迹”的内核,而且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机制,对传统的结构转换理论和产权理论也提出了挑战,它作为中国的经验,为经济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素材和论证逻辑。本文对与此有关的经典理论及其应用分析,做出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