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群租"作为一种新的居住形态正在逐渐形成.然而,对这种尚待规范的新型居住方式是堵是疏?怎样加以管理?如何平衡小区居民和"群租"群体的利益关系?面对越来越多的"群租"现象所导致的管理风险又该如何规避?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当前媒体报道的"群租",还是早些年出现的"合租"都是房屋租赁的特殊形式."群租"本质上就是承租人更多的"合租",这是租赁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从租赁的经营属性讲,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因为租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某小区一个三房一厅的"群租房"内,发生废气中毒事件,8名房客中5名病情较重送医院治疗.在此之前,上海市普陀区、闸北区、浦东新区针对"群租"问题,都曾经有过房地局、工商局、公安局、税务局、街道办的联合执法.在上海,"群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2006年11月30日,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颁布《关于加强居住房屋租赁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以约束愈演愈烈的"群租"行为.  相似文献   

4.
"群租"是近年来出现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一种社会现象.虽然目前对于"群租"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为了讨论的方便,笔者在此暂且将其定义为:多人为了满足居住的需求共同租房的一种行为.判定是否为"群租",在笔者看来还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多人居住导致人均居住面积小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二、租户之间除了根据各自的租房合同共同承担租金以外,不再具有其他社会关系.由此,一家人共挤一间小屋、学校的集体宿舍等情形就不应该算作"群租".  相似文献   

5.
2006年7月28日"上海绿城群租案"的曝光,吸引了众多眼球,有关群租的种种观点也纷纷登台唱戏.有人认为群租弊大于利,应该严格禁止;有人认为群租是一种权利,该管不该禁;还有人声称群租现象的大量出现证明了房市价格虚高,扯下了房市价格的遮羞布等.从表面上看,似乎各方演的都是同一出戏,都是围绕群租而展开,但我们如果足够细心,就可以发现各方人士的出发点不同,实质目的也不一样,其观点对社会的意义自然也不能相提并论了.  相似文献   

6.
“群租现象”的情况存在日久,但当作一个话题来讨论却是近几年的事情。随着“群租现象”的愈演愈烈,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浮出水面,尤其对物业管理产生着日益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和城市房价飞涨,一种新的房屋租赁形态逐渐产生并呈蔓延之势,那就是所谓的“群租”——将一套住宅分隔成很多小间,分别出租给很多不同的人居住。比如一套三室二厅的住宅可能分租给10多户人家,一间20平方米房间或许挤了20个人,等等。“群租”在不少小区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产生了很多问题。仔细调查、分析和解决群租问题已成为相关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和业主委员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清雅苑教师公寓为例对经济适用房“群租”现象及引发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9年9月,有媒体报道天通苑20余业主联合抵制"群租",号召以法律为武器发起集体诉讼①.天通苑西三区的一名业主在社区网上发出了题为<天通苑业主向"群租"说"不">的公开信,信中说,天通苑部分业主将公寓隔成很多小房间,一套165平米左右的三居被隔成8-9个房间,再加上原有的3个卧室和厨房.  相似文献   

9.
所谓"群租",就是三户以上的房客或者十几、二十几个陌生人,混合租住在一套公寓里面的居住行为.群租是现阶段高房价、低收入,廉租房不到位引发的民间租房经济现象."群租"属于社会学范畴,是城市社会生活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牵涉到多方的利益,比方说政府、物业公司、房东、二房东和房客以及房屋的周边近邻等多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2006年7月28日“上海绿城群租案”的曝光,吸引了众多眼球,有关群租的种种观点也纷纷登台唱戏。有人认为群租弊大于利,应该严格禁止;有人认为群租是一种权利,该管不该禁;还有人声称群租现象的大量出现证明了房市价格虚高,扯下了房市价格的遮羞布等。从表面上看,似乎各方演的都是同一出戏,都是围绕群租而展开,但我们如果足够细心,就可以发现各方人士的出发点不同,实质目的也不一样,其观点对社会的意义自然也不能相提并论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群租”作为一种新的居住形态正在逐渐形成。然而,对这种尚待规范的新型居住方式是堵是疏?怎样加以管理?如何平衡小区居民和“群租”群体的利益关系?面对越来越多的“群租”现象所导致的管理风险又该如何规避?  相似文献   

12.
所谓“群租”,就是三户以上的房客或者十几、二十几个陌生人,混合租住在一套公寓里面的居住行为。群租是现阶段高房价、低收入,廉租房不到位引发的民间租房经济现象。“群租”属于社会学范畴,是城市社会生活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牵涉到多方的利益,比方说政府、物业公司、房东、二房东和房客以及房屋的周边近邻等多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在英汉两种语言互译过程中,凡遇到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译文在表达效果上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即出现"不可译"现象.本文指出了文化"不可译"现象的客观存在,分析了文化"不可译"现象产生的因素,并列举了"不可译"现象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当前媒体报道的“群租”,还是早些年出现的“合租”都是房屋租赁的特殊形式。“群租”本质上就是承租人更多的“合租”,这是租赁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从租赁的经营属性讲,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因为租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5.
采取与多人合租的方式进行群租是困难群体的无奈选择。政府部门不能仅仅以群租现象具有一定危害性就采取简单的方式进行整治或者以规章的形式加以禁止,而是应当履行服务行政或给付行政职能,积极为这些特殊的困难群体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借鉴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以发展公共租赁房的形式解决城市群租者的居住问题,并通过立法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以保证现代服务政府理念下政府保障公民居住权职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方差放大)现象,它的存在会危害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导致生产无序,总库存增加,成本加重,市场混乱,风险增大.因此必须加以妥善解决.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牛鞭效应"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对解决该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群租”是近年来出现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一种社会现象。虽然目前对于“群租”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为了讨论的方便,笔者在此暂且将其定义为:多人为了满足居住的需求共同租房的一种行为。判定是否为“群租”,在笔者看来还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多人居住导致人均居住面积小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二、租户之间除了根据各自的租房合同共同承担租金以外,不再具有其他社会关系。由此,一家人共挤一间小屋、学校的集体宿舍等情形就不应该算作“群租”。  相似文献   

18.
"假朋友"现象存在于词汇、句子和非语言交际三个层面.产生"假朋友"的原因和社会文化背景包括:思维模式,习俗差异,成语典故,环境因素,同源诗和外来词等.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某小区一个三房一厅的“群租房”内,发生废气中毒事件,8名房客中5名病情较重送医院治疗。在此之前,上海市普陀区、闸北区、浦东新区针对“群租”问题,都曾经有过房地局、工商局、公安局、税务局、街道办的联合执法。在上海,“群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2006年11月30日,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颁布《关于加强居住房屋租赁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以约束愈演愈烈的“群租”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5月6日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力报告显示,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同比多增3.2万亿元.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已占了原计划的90%.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下,信贷"井喷"现象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本文对信贷"井喷"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析,并分析了它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