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学平 《中国经贸》2012,(22):17-18
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增长,2011年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巳跃居世界第一。但是,长期依靠“高投入、高出口、扩大内需”这“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隐藏的负效应将逐渐显露出来,并成为抑制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弄清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因素,“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经济决策,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增长,2011年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巳跃居世界第一。但是,长期依靠“高投入、高出口、扩大内需”这“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隐藏的负效应将逐渐显露出来,并成为抑制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弄清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因素,“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经济决策,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当全中国以至全世界在为中国经济的近30年高速增长而兴奋的时候,却传来了悲怆论调:这种增长是“悲惨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遭遇到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最终使这种增长方式由“喜”变“悲”,迫使中国的有识之士不得不更加深刻反思中周的经济增长之路,反思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怎样改革,根本问题在哪里?领导层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因为“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央政府对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热切期望的思想体现。问题在于,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国仍然占经济主导力量的国有企业,它  相似文献   

4.
张丽 《南开经济研究》2006,18(6):103-122
在对以往“衰退论”、“增长论”、“内卷论”和“停滞论”进行回顾和评论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非平衡化与不平衡”的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与国际经济和国内工商业经济发展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虽然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衰退论”、“增长论”、“内卷论”和“停滞论”都曾有其一定的真实性,但是“衰退”、“增长”、“内卷”或“停滞”本身并不足以全面反映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国传统农村经济“旧平衡的瓦解和新平衡的缺失”才是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和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是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环节。文章运用Heckman两步法,聚焦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问题。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经历了由“低技能劳动+生产资本”向“高技能劳动+研发资本”切换的阶段;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处于“高技能劳动+研发资本”驱动状态,西北地区尚处于“低技能劳动+生产资本”驱动状态;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在2001—2010年多为“低技能劳动+生产资本”驱动状态,2011—2015年多为“高技能劳动+生产资本”驱动,2016—2022年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率先切换为“高技能劳动+研发资本”驱动状态;此外,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存在研发资本的“双门槛”和高技能劳动的“高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6.
传媒速览     
《浙江经济》2011,(11):12-12
中非挂钩 非洲经济增长已经同西方经济“脱钩”,新的“挂钩”趋势——中国和非洲经济增长已经紧密连接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7.
数字     
《中国西部》2013,(4):14-15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7.8%”是进入1999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最低值,也是最近20年来“倒数第二”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的经济增速将保持在7%-8%的“中速增长区间”。“十二五”期间中国不再“保8”,设定了年均GDP增长7%的新目标,就是出于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考量和开启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求。  相似文献   

8.
程实 《天津经济》2005,(3):31-32
从全球视角审视2005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利好来源于双向协调性,“稳健”的世界经济增长将给中国营造合意的外部环境,而“稳健”的中国经济增长也将回馈世界以同步支持。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这是无须质疑,也是令中国人高兴的事实;但与此同时,为中国经济高增长作出重要贡献的劳动力低廉等比较优势,正在递减,而能源、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紧张。导致经济总体成本急骤增长。高增长与高成本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0.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国内外的评价总体上说相当高,但说到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看法就大不相同,经常听到的说法是“粗放”、“低效”,如此等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绩效”和“模式”评价如此不一,颇令人困惑。  相似文献   

11.
酷暑中的7月,中国经济“半年报”热辣出炉,面对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内部调控的种种疑问,这份“半年报”正面做出了回应:上半年中国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6%,这一数据让中国经济“滞胀说”中的“滞”字无从谈起。但在靓丽的GDP数字前,我们需保持一份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宏 《中国报道》2014,(6):48-49
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需要在新的适度增长区间寻找平衡点。宏观调控“微刺激”的精准发力,将有利于短期的增长稳定,也有利于中长期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较快进入增长的“新常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统筹处理好这五者的关系,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总目标,也是本届政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执政思路。而当前,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同时为防止房地产风险加剧引发相关风险连锁反应,“稳增长”和“防风险”压力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FDI对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很早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者们主要依据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沿着两方面进行:一是基于古典增长提出的“两缺口”模型研究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二是在内生及新制度增长理论框架内基于FDI“综合要素”的作用,研究FDI外溢效果所形成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国内学者研究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影响在沿着上述两方面的基础上,从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是什么样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到底如何、决定FDI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是什么、对比FDI与国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有什么不同之处、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与其它国家相比有什么差异、FDI对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如何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经济高增长为何带不来高就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也是世界各国规律性的现象。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节节攀升,目前已增至约2400万名,而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等待“消化”。“经济高增长带来高就业”的规律为何会在中国失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土地要素的经济增长贡献进行了研究,给出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土地经济学解释.理论模型表明,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产生的推动力、土地经济供给增加产生的推动力及传统的“增长阻力”这三种力量之综合.在非均衡增长中,这三种力量均存在.但在稳态均衡增长中,只有“增长阻力”存在.经验估算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土地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源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推动力,它是土地经济供给动力的80多倍,大规模的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支持了中国经济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动力的存在,完整地诠释了“尾效或阻力”理论与中国现实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新常态的当下,告别了过往“投入型”增长模式,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将会转入立足于全要素生产率(TFP)增加的“效率型”增长新阶段。换言之,伴随以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持续提高为特征的“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未来中国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也是世界各国规律性的现象。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上海经济》2010,(4):74-74
对于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中国总理温家宝非常坦诚。近年来他曾提到,中国令人瞩目的整体增长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上周,温家宝在提交给全国人大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称,中国经济虽然在2009年取得了8.7%的增长,但这一成绩并不意味着经济运行出现根本好转。他表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这是在暗指中国经济对政府引导的刺激措施的依赖。  相似文献   

19.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充分估计中国经济增长“代价”。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特别是2003-2007年间以年均两位数的GDP增长速度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奇迹”。然而,伴随这一奇迹般增长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英国《金融时报》5月15日】中国正向“大陆型经济”转变。正如19世纪的美国经济,其增长模式从以出口为导向,转向更多地依赖内在动力,目前中国也正“向内”寻找驱动自身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