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高速公路通用收费软件是河北省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心和联网收费系统建设中收费车道-收费站-路收费中心的软件系统工程,是实现河北省联网收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编制河北省高速公路通用收费软件可以实现河北省高速公路网软件应用系统的一体化管理,从而实现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收费信息的有效性、规范化和科学性管理,有效推进球网收费的进程。该软件分为三个子系统:车道软件子系统、收费站子系统、路中心子系统。  相似文献   

2.
江苏汾灌高速公路电子支付系统是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电子支付系统的组成部分。电子支付系统结构包括苏北联网收费结算中心、路公司收费中心、收费站、收费车道四级计算机系统结构。苏北联网收费结算中心还连接到省高速公路卡管理公司,通过卡管理公司与银行连接。车道电子支付系统主要完成收费车道电子支付处理;站级电子支付管理系统用来实现车道电子支付数据查询、处理补交欠费、黑名单录入查询、打印票据等功能;路公司收费中心主要完成本路段内的电子支付车流量、通行费、拆账信息的统计。  相似文献   

3.
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中.需要把车道现场采集的过车原始扣费数据传输到收费站、分中心、中心、拆账中心.同时把电子不停车收费数据、预付卡收费数据、全省联网的清分数据传输到银行。  相似文献   

4.
目前,一些省(市)先后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联网收费系统的整体框架由结算中心和联网区域内各业主的收费子系统两部分组成,可分为四级:结算中心.业主中心、收费站和收费车道。主要数据流程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5.
<正>泰州大桥收费系统管理体制分为江苏省高速联网收费管理中心——泰州大桥收费中心——收费站三级。泰州大桥收费中心负责本路收费业务和收费系统的宏观管理,收集各收费站上传的收费数据、交通量信息,以及收费站运行状态信息。收费站主要负责通行IC卡的发放,通行IC卡的回收,并收取通行费。收费站计算机系统可实时收集各车道的交通流量、车辆类别、通过时间、车道状态等数据,检测各车道的运行状态,按班次统计、汇总、存储、打印收费及交通量数据,并上传收费中心。泰州大桥收费系统采用半自动收费方式,即入口人工判别车型,自动识别车辆牌照信息,发放通行卡;出口回收通行卡、判别车型、自动核对车牌照(其中货车按载重量分级,实行计重收费),人工收费,计算机管理,辅以车辆车辆检测器校核,视频监视及语音监听。该收费系统属于江苏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网内联合收费、统一拆账,拆账计算过程在收费车道完成。  相似文献   

6.
违章车辆黑名单系统是人工将各类逃费、超限、肇事等车辆信息生成违章车辆数据,形成黑名单参数表后下发至收费车道中,通过车牌识别系统抓拍车牌、黑名单系统自动对比、车道收费软件报警等功能实现查获各类违章车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心系统扩容升级,收费通信网络升级的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收费车型标准化、清分结算系统、省际共建车道、ETC车道监管系统、电子缴费系统升级、收费中心系统扩容升级等方面,该项目建设提升了车道收费系统的稳定性,实现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升级和数据迁移,大大提升了高速公路电子缴费的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前京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网络涵盖了京沈廊坊段,天津段,京沈宝山段,唐漳高速公路,唐山市西外环等5条高建公路,现有路网总量程约388公里,现有收费站为19个,收费车道268条。各路段的收费数据汇总到各自的收费中心,各收费中心的数据再汇总到京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结算中心,以后各路段的数据还要分别依管理范围上传至河北省联网收费中心或天津市联网收费中心,形成一个覆盖联网区域的大树形网络,整个网络自上而下分别是省中心、结算中心、路段收费中心,收费站和车道的5级结构。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高速公路路网的蓬勃发展,省内实行联网收费,对收费车道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此需要更安全、更有效的数据存储机制。车道收费数据的保存涉及很多方面,本文只讨论暂时保存需要传送到上一级收费系统的数据存储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停车收费是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津市高速公路ETC系统建设情况,并对当前天津ETC系统运营管理进行分析,提出加快ETC发展的建议。发展概况一、建设情况天津市高速公路联网电子收费系统工程是京津冀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的一部分,包括1个ETC清分结算中心、3个发行网点,市域范围的所有高速公路车道均可实现ETC车道不停车收费  相似文献   

11.
现在网越联越大,业主越来越多,如何保障联网收费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每辆通过的车辆都能产生对应的收费数据,确保各业主的合理利益,这是每个高速管理单位必须考虑并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保证车道收费数据的完整性,对于传输等方面原因造成的数据不完整不做讨论。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网收费数据备份的需求分析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的一个信息系统.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基本还是以省内联网收费为主,一般由省结算中心,区域收费中心、路段收费分中心、收费站、车道组成.  相似文献   

13.
在高速公路普遍进入区域联网收费的时代,为了提高整个收费系统的可靠性及可维护性,解决目前高速公路收费车道至收费站之间传统信号传输方式带来的收费数据和视频图像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差,系统可靠性低等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信号传输方式——全光纤信号分散式控制传输方案。此方案应用在高速公路上,一改原有的采用信号电缆传输方式,为收费联网数据、监控图像的实时、准确、可靠传输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而实现机电系统为收费运营工作更好地保架护航。  相似文献   

14.
前言广东省公路联网收费工作自2002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在广东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广东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有关单位三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2004年12月18日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正式开通.同步实现“粤通卡”非现金缴费和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截止目前.广东省已通车的56条高速公路中有54条纳入了全省联网收费.全部开通粤通卡非现金缴费,建成开通了123条ETC车道.粤通卡用户数量已超过13万.单月粤通卡交费额已超过1.4亿元.单月交易次数已达到500余万次.建设了遍及全省的客户服务体系.成为省域范围内大规模商业化运作的ETC系统典范。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在线式智能联网收费系统是在总结取消省界收费站经验基础上,通过减化车道系统功能,将业务逻辑处理、通行费计算以及数据传输等功能转移到收费站边缘云端处理,同步开发省中心云控平台,实现云计费、云管控、云监测等目标,结合入口自动发卡、出口自助缴费和智能车型识别等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提高联网收费智能化水平、减少车道机电建设成...  相似文献   

16.
引言 在高速公路收费中出入口车道可能会因为车流高峰等各种原因出现拥堵和压车现象,而固定车道收费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快速进行疏导。在各收费口配备一定数量的手持式收费设备,当收费车道发生设备故障时能及时完成刷卡和收费,减少因收费设备故障引起的收费口车辆拥堵现象,就成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以下就目前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中如何应用手持式收费系统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完整的手持式收费方案。  相似文献   

17.
联网收费系统概述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收费系统于1996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最初采取入口发放纸制通行卡,出口计算机收费的收费方式.1997年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实现了利用非接触IC卡作为通行券的收费系统,开创了我国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大规模应用IC卡通行券的先河.1999年在沿用沪宁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江苏省实现了沪宁、锡澄、广靖和江阴长江大桥四路一桥联网收费,2000年又沿用1999年四路一桥联网收费的基本规则,实现了苏北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为了适应路网的不断扩大及真正实现江苏全省联网收费,于2002年对以前实现的路网联网收费系统进行了必要的改造,使之符合交通部和江苏省相关规定,也为今后更多高速公路联网准备条件.2003年底,江苏高速公路又全面实现了对货车实行计重收费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底到2005年初,江苏高速公路又增加了联网电子支付收费功能,形成了目前入口人工判断车型、发放IC通行卡,出口多种收费方式并存、车道内及时拆账的较为先进的收费模式.  相似文献   

18.
前言在国家政策的允许和支持下.国内部分省市已经在高速公路上采用计重收费来治理超限车辆。借鉴其他省市经验.河北省交通厅计划在全省范围实施计重收费.涉及高速公路和收费国道.本文着重对河北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形势下实施计重收费的方案进行探究:由于收费国道大多为一个独立收费站和数条收费车道.车道和收费站通过10/100M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结构相对简单.类似于高速公路的一个收费站.这里就不再进行描述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工作中收费数据的应用问题,介绍了京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挖掘分析系统的设计思路,提出了通过对联网收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而得出稽查重点车辆信息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引言本文通过对收费公路密钥管理及安全认证服务系统的功能描述、系统架构与部署、系统软件的设计,建立跨省市联网收费公共数据服务和管理系统,为实现国家高速公路联网电子收费提供安全保证的支持,为实现跨区域联网收费数据的互连互通,为实现跨运营商、跨省域的通行费结算提供数据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