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瑾 《时代金融》2014,(1):40-41
<正>你的"幸福周末"里有没有交行金融IC卡的身影?如果还没有,那你就OUT啦!2013年以来,交行"幸福周末"惠民活动席卷了整个春城,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而随着多种不同功能的金融IC卡粉墨登场,不但让交行持卡人消费时荷包没压力,更重要的是找到一张最适合自己的金融IC卡,挥别"卡奴"时代,真正为钱包减负。金融IC卡+幸福周末=魔法生活翻开钱包,有没有被一堆银行卡搞到头晕?现在,拥有一张交行的金融IC卡,就像有了哈利波特的魔杖,轻轻一挥,吃喝玩乐外加出行没压力。备受市民追捧的"幸福周末"惠民  相似文献   

2.
作为"科技+消费金融"的产物,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提高金融交易便捷度、降低金融交易信息不对称性以及改善金融消费者体验大有裨益.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消费金融领域应用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迅速,在拉动社会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系统梳理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视角分析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并从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进行金融消费者分层、引导金融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和负债理念、规范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宣传工作、打破"信息孤岛"、以"沙盒"监管测试技术适用性和安全性、加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经营活动的监测等方面提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商银行自1995年以来,陆续推出个人质押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小额短期信用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等五大类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品种,并组合为"幸福"系列个人金融产品向社会推出,较好的满足了社会的消费信贷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商银行自1995年以来,陆续推出个人质押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小额短期信用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等五大类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品种,并组合为"幸福"系列个人金融产品向社会推出,较好地满足了社会的消费信贷需要.  相似文献   

5.
李辉 《金融博览》2008,(5):82-82
大家都知道,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但是现在很少有人注意到保险的金融属性,觉得保险是出现疾病或者意外才用到的。很多人都说,买了保险希望一辈子都不要用最好。从人生的幸福平安角度,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保险的“用”,并不见得一定要出险,作为一个金融产品,在我们的理财过程中它一样可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女性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随着女性有着自己独立的收入来源和更强的消费能力,围绕着女性理财、消费而形成的"她经济"越来越盛行.面对众多针对"她经济"推出的信贷、理财等金融产品,女性的金融行为对于其金融健康状态至关重要.总体来说,现阶段的中国女性金融还处于"亚健康"状态,金融健康水平还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7.
天勤 《国际融资》2009,(1):31-34
为应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中国国务院公布了10条经济刺激措施,投资总额超过4万亿元。花费4万亿元,能否维持未来两年8%的增长目标?能否启动民间消费?拉动内需的关键何在?为此,《国际融资》记者专访了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旅游消费金融对扩大内需、培育新型消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旅游消费金融理论、实践为主线进行文献梳理发现:理论上,旅游消费金融概念不断拓展,体现发展新趋势;实践上,旅游消费金融模式在旅游消费升级、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更新、国家政策措施推动下创新不断,但不平衡性问题凸显.最后,结合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进行未来研究展望,如旅游消费金融助力构建"双循环"旅游新格局研究、互联网旅游消费金融的场景化研究、旅游消费金融促进旅游绿色消费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模式已经逐渐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促进现代经济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消费金融是构成互联网金融的重要领域,对当前大众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的变革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对他们在"互联网+"影响下的消费态度、消费行为等个体特征以及对目前的消费金融产品的认可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消费金融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潜力、发展阻力和前进动力,最终提出创新和完善大学生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对策,从而促使"互联网+校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尹维劼 《新理财》2012,(9):80-83
优秀企业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身,透过现象看本质,针对问题提建议,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帮助,以此实现自我诊断。本文列举了我国企业诊断中常见12个"症状",并试图开出"药方"。01症状: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严重,激励与约束机制"双层软化"。药方:完善公司治理对董事和高管人员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缺乏,导致部分企业实质上是高管人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内部人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个别高管人员追逐  相似文献   

11.
周程 《国际融资》2004,(5):20-24
当人们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给予更多的关注时,还有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就是民营银行的地位和前景。前不久,本刊记者采访了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请他谈了对此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是一个由消费活动所掌控的系统,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内容都较以往任何时代有了明显改善。消费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幸福;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消费不是幸福本身,只是幸福的必要因素而非充要因素,我们必须正视现代社会中异化消费与国民幸福的伦理冲突,引导大众个体从消费社会中"解放幸福"。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经济也不断在发展,其中,消费金融是当今时代的一种新型金融形势。面对这一新的经济形势,针对消费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也会结合自己所学和做查到的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出一些针对消费金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实践来对我国消费金融体系有所帮助。然而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在我国还是发展阶段,很不完善,不成熟,在试点阶段能够提供一点建设性意见,使得我国经济在消费金融的发展下,能够稳定增长。面对消费金融这一新生事物,我国在经济上也希望在结构上从投资转化形成主导,这是我们所需要关心的和解决的,所以尽管在很多方面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目前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希望通过改进和发展的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拉动我国金融消费需求,加快经济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消费立国     
"促进我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在5月12日发布关于<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后,关于消费金融公司这一新型金融机构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如是解读.  相似文献   

15.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接受采访时说,最近,业内关于民间金融问题的讨论中,扭曲错误的观点太多。其中一点是,在中国,放高利贷的人传统上被看作是剥削者。从现代金融学的层面上看,这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正是这种观念导致了高利贷的高利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金融门槛的放宽,互联网金融依靠技术和数据优势大举抢占市场,并取得了斐然的业绩,"互联网+消费金融"在体现强大活力的同时,也对传统银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客观来看,传统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作用很难被替代,传统银行应转变发展理念,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为客户量身打造"最优融资方案"树立在消费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小确幸",要给金融消费者带来微小但安全、幸福的生活. "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其意思是微小而确定的幸福,也指生活中的小惊喜.这个词,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汉语,从而在我国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8.
金融"国十条"强调: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近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被外界称为金融"国十条"。在这样一次重要的政策宣示中,发展消费金融的有关意见作为十条中的一条赫然在列,足见消费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金融对消费领域的重要促进作用。金融"国十条"指出,加快完善银行卡消费服务功能,优化刷卡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9.
消费金融作为消费的"助推器",在消费市场开发、消费渠道拓宽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消费金融概念没有真实反映消费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消费金融的新内涵是对传统消费信贷理论的一种创新发展。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并进一步对我国消费金融模式做比较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自2014年1月1日起,银监会将消费金融试点城市从过去的4个增至16个。房地产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已经为中国老百姓所熟知,然而很多人还不知道,其实结婚、旅游、培训、购买手机、购买家电等这些中小型消费也有相应的金融模式为其服务。2014年12月23日,兴业银行在福建泉州设立的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开业,这是在中国开业的第5家消费金融公司,随后还将陆续有海尔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多家公司开业。消费金融公司能否"撬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