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68年夏季,我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来到艰苦的柴达木.那一年分配到柴达木的大学生有600多名,全都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分到生产一线.到钻井队的被称为"柴达木第一代戴眼镜的钻工",我是其中的一名.一年后,我当上了司钻.  相似文献   

2.
在柴达木西部一座荒山上,有"一个太阳、一个人、一本书、一首歌"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钻工,隆冬时节一个人守着钻井队的事情.他个子不高,钻工兄弟都叫他尕娃.那年是尕娃要求留守的,因为他几次回家乡都没找到对象,说还是把机会让给兄弟们吧.  相似文献   

3.
每当周末,不少孩子的最佳去处是动物园。我认识一位8岁的小女孩,从两岁开始,每到周末她都要叫着去看动物。可是当我问她,你知道老虎和大象都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林子里?它们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它们现在面临着什么威胁?这位小女孩只是瞪着大眼睛等着我告诉她。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能为一个地方而流泪,那是一生的幸事. 柴达木总是触动我的心灵.从青丝长发到两鬓斑白,从身在柴达木到移居都市,不知有多少次,是柴达木让我泪水盈盈!  相似文献   

5.
分别这么多年,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与你交流少了.尽管这样,你在《化不开的柴达木情结--由李玉真的〈西部柔情〉引发的感慨》一文中认识的我,还是差不多这个样子:一个内心深处爱着柴达木的十足的西部女人.  相似文献   

6.
每到年节,欠薪的话题又成了媒体的热点.有的说工会要承担起追讨欠薪的责任,但打工的农民又成立了几个工会组织?有的说要加大依法治欠的力度,但冤有头债没主,我欠你的,他还欠我呢,到头来法不治众.中国青年报前些天有篇经济时评说的倒在理儿,叫从上游治欠薪.可"上游"又是谁?  相似文献   

7.
诺木洪探奇     
我很早就对诺木洪充满了向往。柴达木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三岁就随母亲从冀中平原来到柴达木,到恢复高考去省城上大学离开时,我在这个高原盆地度过了18个春秋。柴达木的每一片土地都对我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和亲近感。1971年,因家人工作调动,我从乌兰县转学到都兰一中就读,班级里就有许多同学来自诺木洪,通过他们,我很快就对这片从未谋面的荒漠绿洲产生了一种仿佛熟悉已久的特殊感觉。我了解到那里有无垠的戈壁,苍茫的草原和绵延的红柳包,有大片的枸杞林,数万亩麦田和油菜、紫皮大蒜、莴笋、西红柿等丰富的物产。我生平第一次品尝的西红柿就是家在诺木洪的同学暑假结束时当作水果带来的。一次学校组织学农活动,我们班被安排去诺木洪农场,可我因为要参加学校为全州中学生运动会组织的运动员集训,错过了对这片心仪已久的神奇土地亲密接触的机会。后来,听同学们回来后讲述,诺木洪的林荫大道有数十公里长,大田栽种的西红柿一眼望不到边,甚至还种有大片的西瓜。这片神奇的土地,更让我神往了。  相似文献   

8.
在我对柴达木文学的记忆中,总有两个人出现.一个是高澍,一个是索宝.他们都曾供职于<瀚海潮>,也都已去了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9.
人妖工业     
我从泰国回来,到机场接我的司机向我问的第一句话是:“跟人妖照相了吗?”呜呼呀!泰国的人妖竞然在中国如此地深入人心。中国人去泰国,不和人妖合个影,似乎就不能说你是真正地去了泰国。当司机知道我没有跟人妖照相,他感到失望和不解。我告诉他,我是认真地观察和了解了人妖的……在暹逻湾里,停泊着一艘大船,叫“东方公主号”。每隔一个小时,由几条小船将提前买好票等候在岸边的游客,送到“东方公主号”上,去和人妖联欢。每一场的联欢时间为1个小时,场与场之间休息15分钟,是流水作业,各个环节衔接地都很紧凑。钱也像流水一样…  相似文献   

10.
上一篇,我们说了名利。这一篇,我们来谈谈“放下”。前不久,我听一位弟子聊天,说南方航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一种培训,每一位南航的高管,上到董事长下到各部门主管,都要去寺庙修行一段时间。其中有一项修行就是侍奉方丈。也就是,老和尚叫你给客人端茶,你就得端茶;叫你给大家盛饭,就得盛饭,不管你之前的官职有多大。当时我就觉得,南航这家公司不同寻常,对高管的培训居然找到了“放下”这个要害。  相似文献   

11.
1995年3月的一个星期天,国务院秘书长何椿霖突然找我说,刘鸿儒年龄到了,要我去当证监会主席,这事李鹏、朱镕基都商量了。后来朱镕基把我找去,说让我马上上任。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秋,为了我拟撰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大戈壁》,我曾重返柴达木,从德令哈,到格尔木,到察尔汗,到大柴旦,到鱼卡,到马海……走遍了我曾经在柴达木工作过的所有地方,拣拾起我四十二年前至二十二年前之间的所有记忆.最后,当车过鱼卡,要向当金山进发的时候,我让司机停下车,我下了车,面对柴达木的方向,虔诚地跪了下来,深深地磕了三个头,心中向柴达木泣说:"柴达木啊,我的母亲,我的第二故乡,保护、养育了我这个'黑五类子女'的荒凉的土地,这一次,泽群是真正的走了.我这等年纪,要再返柴达木,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柴达木啊,走出柴达木,才知道这一颗心,是永远地走不出柴达木的了.我为您,奉献了我的青春与健康;您也给予了我一辈子的事业与'财富'.我的个性里,已融入大戈壁的辽阔与旷达;我的血液里,永远流淌着巴音河湛蓝激情的河水;我的灵感中,迸发着只有柴达木夜空里才有的一颗一颗璀璨的大星星.待到《大戈壁》写峻出版,我很难会再来柴达木来看您,但我一定会寄一册《大戈壁》,让柴达木的友人在巴音河畔,寻一个并不惹人的小小地角,擦柴引火,一页一页将这二十万余字的小说焚烧,以祭奠我在柴达木生活过的一切,以感恩我在柴达木的所有友人,以记录某一段我的人生在柴达木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无论在中国文坛,还是在人们心里,李若冰的名字都与柴达木连在一起.柴达木在他笔下生辉,他的<柴达木手记>一版再版,感召了几代人.从没见过哪个专业作家能像他那样,一生五次踏进柴达木,他的双脚曾沾满柴达木的盐碱,他一身曾裹挟柴达木的风尘.他把笔触深入到柴达木的角角落落,写他遇到的每一位柴达木人.  相似文献   

14.
墨西哥街、消防站、市政大楼,三者构成了一幅洛杉矶的景观演替全景,走过这里,美国人会告诉你,什么叫一个城市的起源演变的"古老历史"。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作学术交流,著名汉学家罗泰教授问我:"想到哪里旅游?"我脱口而出:"好莱坞"。他笑道:"好莱坞就在学校旁边,你自己去,好莱坞不代表洛杉矶。"我有些不解,从旅游角度看,好莱坞和迪斯尼  相似文献   

15.
贪恋     
胡赳赳 《走向世界》2007,(10):88-88
你看过演唱会吗?我看过。我看过的每一个演唱会都没掏过钱,我对演唱会的态度从来就是拍拍手走进去,如果走不进去的演唱会我就放弃,但现在看来,凡是我走不进去的演唱会,事实上我都没真正去尝试着走过。而我一旦试着去走的演唱会,还都侥幸进去了。但我曾经是那么贪恋那个地方,那个空旷的场  相似文献   

16.
大修厂往事     
1971至1978年,我在柴达木汽车修理厂工作了近八年。这也是柴达木汽车修理厂(当时都叫她大修厂)最兴盛与繁荣的八年,此前,它还没有那么强大,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青藏铁路的建成,它的功能逐渐衰落,直至彻底消失。我所以要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要为这间在柴达木初期开发与建设,做过相当大贡献的工厂,留一点痕迹,留一份资料。当然,这期间我把我  相似文献   

17.
正我觉得有的人对创业的理解有误区。他们把创业理解成几个哥们合伙开一个公司,回去印几盒名片,老大叫董事局主席,老二叫首席执行官,自己同学的脖子上都挂上个CXO,名字很洋气,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如果把这个理解为创业就大错特错了。我希望大家这样来理解创业,把创业看成是一种心态,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只要你不满足于现状,想方设法去突破,那就是创业。如果你是一个在校学生,学的是电脑,你不满足于只是把学分学好,不满足于只是把考试应付好,而是花了很多时间提高你的编程能力,下了很  相似文献   

18.
龙春雨 《中国西部》2012,(36):97-99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就是公民平等原则!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几乎没人会相信真正的公平。当自身遭遇到不公平待遇时,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一味的隐忍着,默默地接受着。然而,在上海,一个叫占海特的姑娘仅仅凭着对法律的朴素信仰和对自身权益的珍视,用那15岁还很稚嫩的  相似文献   

19.
那是2009年国庆以后,我先生杨振去北京展览馆参观"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回家给我说了一件令人激动的事,他看见了"柴达木之宝",是地质部632地质普查大队和青海石油勘探局(青海石油管理局的前身)送给周恩来总理的.  相似文献   

20.
正李作桐应邀去深圳参加了全国老劳模大会,那是2004年。当年我就采访了他老人家。今年91岁的李作桐,算一算,从玉门到柴达木,再退休到北京的青海油田燕青大院,已有70多年的石油生涯。我又禁不住去采访了他。虽然他耳朵已聋,与他交流多半要靠写字板,但是他记忆非凡,70多年光阴,他可以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