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万海远 《经济研究》2021,56(9):39-55
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近年来出现了能否以投资作为主要增长动力的方向性争议,研究基础设施投资在经济结构升级中的创造性作用非常重要.基于微观住户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城市社区基础设施的创业带动作用,探讨了基础设施促进居民创业的原因和作用机制,分析了涉及重大宏观投资问题的微观基础,指出了未来基础设施的主攻方向和投资重点.本文发现,无论是按工程类还是按服务性质划分,社区基础设施都具有很大的正向外部性,使得居民创业比例显著提升,并且城市中心地区、交通环保类基础设施的创业带动作用更加明显.良好的城市社区基础设施便利了居民生产生活,促进了信息、资源和要素的流通效率,改善了居民主观预期,带来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更低的创业门槛,从而社区基础设施显著提高了居民创业概率.在经济向高质量转型背景下,仍然要肯定"稳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尤其重视社区基础设施投资在结构转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选择城市中心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交通环保类基础设施为投资重点,注重对高技能居民的创业政策引导,以提升基础设施带来的创业回报,并实现经济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2.
运用逐步回归模型方法,探究影响地方政府环保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的数据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拟合度R2达0.806;同时得出地方财政收入、垃圾处理率、地区人口、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影响地方环保投资的主要因素,其中效应最显著的是地方财政收入。据此,通过对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促进地方政府环保投资的对策建议:建立合理的地方环保激励机制以及加大中央财力支持可以缓解地方政府投资压力;多元环保投资体制建设可以为地方政府环保投资不足提供新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3.
分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率问题,要依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在要求,区别城市基础设施的种类和特点,研究影响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因素,把握建立高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空气污染——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9,(8):136-151
为了探寻现阶段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能否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居民效用、交通基础设施与空气污染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运用2000—2012年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采取反映样本城市地形特征的城市坡度指数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工具变量,估计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通过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偏误后,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且大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对空气污染的边际影响;与道路投资相比,道路面积的增长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更好。本文的政策启示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侧角度,寻找城市空气污染难题的解决思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与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85-2010年的年度数据,通过构建包含基础设施投资、人力资本积累和私人资本投入的生产函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和私人资本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基础设施投资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人力资本积累和私人资本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从长期来看,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最大。本文提出今后的农业政策应该合理配比财政支农资金,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以实现农业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庞钊珺  张恒 《经济师》2012,(9):12-13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政策,反映出目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财政投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的强化。而在实践当中,我们应清晰地看到,财政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其中有现阶段财税体系事权下沉、财权上升,二者不相匹配造成地方投入不连续、投入不足的原因,也有政府各部门条块分割,利益格局固化的沉疴顽疾,还有项目决策不科学以及建设管理上的相关问题等。文章针对财政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普遍存在较低效率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明影响投资建设效率的一些重要因素等,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方琼 《广东经济》2002,(4):16-21
城市化过程是一个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人口的大量聚集需要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与城市基础功能的不断完善,这不仅是保证与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支撑条件,也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建设资金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广东省城市建设投资的总体水平在全国位于前列,但省内各地投资水平差异性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政府单一投资主体难以达到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为此,建议在稳步扩大政府投资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大力引进各类投资主体,建立与完善政府投入与市场补偿相结合的投融资机制,以促进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发展,保障“十五”期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相似文献   

8.
PPP模式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创新,它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短板.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高居不下,PPP模式被视为中央政府为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与社会公共产品投资的创新性融资与管理模式.对此地方政府非常踊跃,纷纷公布了愿意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清单.但从实践层面来看依旧存在着政企互信、“以商养公”或“假公肥商”以及财政承受能力的问题.破解这些难题,致力推进PPP的大力发展,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资金和融资问题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障碍,城投公司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巨大的融资和偿债压力。各地政府为解决资金和融资问题,普遍的做法就是把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将土地增值收益用于平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用土地增值收益平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的来说有三种模式,即土地储备中心模式、一级整理模式、划拨增资模式。三种模式各有优劣,本文通过分析其不同特点,提出了城投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适用的以土地收益平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政府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切实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及社会效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已完工或部分员工的政府投资项目来看,较多项目不同程度地存在超概(预)算现象严重,个别项目甚至超概(预)算一倍以上,不仅使工程造价难以控制,使政府效益下降,大大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已成为政府投资项目的最大难题。文章结合近年来从事政府投资管理的工作实际,就政府投资项目的概(预)算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虹  胡金  陈正星  胡明骏 《技术经济》2023,42(5):162-173
基础设施建设是维持和振兴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在阐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沿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机制和异质性基础上,构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以中国278个城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沿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发现:①“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沿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且该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②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对沿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积极影响;③“一带一路”倡议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在“一带”和“一路”沿线城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一带”沿线城市的政策效果显著强于“一路”沿线城市;④进一步研究发现,科学技术创新效应主要表现在“一带”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主要表现在“一路”沿线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虹吸效应”,产生空间负向溢出作用。研究结论为探索经济复苏增长点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为政府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以及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策略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为政府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现今城市环保建设却缺乏其应有的活力,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文首先对现今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分析了其弊端以及出现这些弊端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城市环保设施建设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当交通基础设施存量水平达到某一极值后,继续对其投资会显著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也会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对此,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差异,本文提出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现今城市环保建设却缺乏其应有的活力,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文首先对现今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分析了其弊端以及出现这些弊端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城市环保设施建设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环保处罚对制造业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环保处罚可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资。这一结论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混淆因素、随机因素干扰及其他可能的替代性解释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正向影响可持续两年。对可能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环保处罚主要通过信息传递机制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资。基于社会/环境责任评价与企业再融资的经验数据分析发现,环保处罚负向影响企业社会/环境责任评价,不利于企业获得融资以从事环保投资。截面异质性研究表明,上述结论主要体现在重污染企业或公众环保意识较高地区的企业,并不因企业议价能力产生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1997—2015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运用面板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空间分布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不同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对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差距的作用.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配置差异显著影响着房地产开发投资空间的分布;2000年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该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增长,缩小了与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差距,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发展差异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约束效应不同.鉴于此,政府应依据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禀赋差异制定差异化政策,并重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房地产开发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推进城镇化建设,打造一个个"新城区",化解高库存.  相似文献   

17.
城市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前提条件,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对于基础设施投资融资难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短缺、其投资需求大与建设资金短缺、民间投资制度成本高与政府投资经济效率低等诸多矛盾,如何有效化解这些矛盾,消除现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如何增进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环保投入产出机制包括投入机制和产出机制。作为一项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很强的公共事业,环保基础设施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关键是产出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而要在公益性很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中建立起产出机制,政府的作用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简称,意思是建设-经营-转让,是80年代以后兴起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新的投资合作。①一般而言,典型BOT方式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时期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期限届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②“其在吸引境内外私人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弥补政府建设奖金不足方面的独特优势,吸引了许多国家尝试。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也逐步开展一些BOT项目试点,如广东沙角B电厂、广西来宾B厂、北京京通快速路等。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BOT方式在我国必会得到更的运用。笔者拟就我国政府利用BOT时应注意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白金  丁毅 《经济师》2023,(12):113-114+117
改革开放以后城乡经济飞速发展,但城市的发展速度要远超农村。为加速青海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体的收入水平,应充分利用农村金融的作用,来助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就农村基础设施而言,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它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青海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反映出投入资金的不足,尤其是医疗方面。此外,现存的问题还有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比较单一,金融机构的实质性帮助较少、缺少投融资平台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对现有的投融资平台进行改进,并设立农村基础设施专项基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