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珊珊 《当代经济》2011,(23):156-157
本文利用2001—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钱纳里标准结构模型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FDI产业结构效应的差异,以及出口规模对各区域产业结构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PDI的流入能显著提升我国中部区域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而对东部与西部区域影响不显著特点;扩大出口规模能有力推动东部区域第三产业产值及西部区域第二...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河南省1993年~2008年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内陆省份如河南省,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与第一产业比重之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与第二产业比重之间均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与第三产业比重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是导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的Granger原因,第二产业比重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是否协调发展,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得出的结论各异。本文基于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和协整检验发现,我国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整体处于稳定的均衡状态,二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但增加滞后期关系不稳定;在东部地区二者既无协整关系也无因果关系;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二者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中部地区电力消费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西部则反之。  相似文献   

4.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探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间的技术扩散关系。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技术创新两两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并且作为整体也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中部与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都促进了东部地区技术创新的发展,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也促进了中部地区技术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东、中、西部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单向的长期因果关系和短期因果关系;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单向短期因果关系;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双向短期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化发展战略规划、政府引导、税收政策以及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分别进行研究,试图找出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区域差异,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方法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变量都是一个平稳变量,并且房地产价格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协整方程,并且各个因素对东部、中部及西部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基于德阳市1983—2012年的GDP和三大产业产值的数据,对德阳市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2007-2019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效率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表现为空间溢出效应.社会服务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比重扩大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呈倒"U"型,对新型城镇化效率、新型城镇化质量与效率的耦合协调度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均为正,消费性支出比重扩大不利于新型城镇化.此外,生产性支出比重扩大不利于提升中部的新型城镇化效率,对东部和西部的新型城镇化有促进作用.社会服务性支出比重扩大对西部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效率的影响为负,对东部和中部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为正,消费性支出比重扩大不利于提高东部和中部的新型城镇化质量与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因此,要明确地方公共财政支持重点,科学界定公共财政支出的边界与权限,加强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结构管理,促进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协整分析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是西部经济增长与中部、东部经济增长均有协整关系,但中部与东部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西部经济增长促进了东部经济的增长,东部反过来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增长,但对中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中部不是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由此显示出我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还对中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及“中部塌陷”的机理作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林  杨俊 《经济经纬》2012,(2):32-36
笔者基于我国东、中、西部1978年~ 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的金融发展,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能助推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但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负效应;中西部的金融发展虽然在长期能引导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及城市化进程,但短期因果关系并不成立;中部金融塌陷明显,而西部金融发展对城市化的边际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人力资本的知识外溢效应与产业集聚效应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并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城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以下结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促使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随着产业结构优化而被强化;从不同区域来看,相较于中部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对城镇化作用更大,而产业结构转型滞后阻碍中部地区城镇化进一步发展。使用人力资本的代理指标以及外生冲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依然稳健。基于此,本文提出提高劳动者群体素质,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以实现更高水平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山东省17个地区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按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域划分方法,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对山东省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通过简单降低或提高某产业的比重进行,而应保证资源向地区生产率高的产业流动。关键是使产业的区域分布有利于发挥该区域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的禀赋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山东省17个地区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按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域划分方法,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对山东省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通过简单降低或提高某产业的比重进行,而应保证资源向地区生产率高的产业流动。关键是使产业的区域分布有利于发挥该区域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的禀赋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4.
能源效率方面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电力的角度分析能源效率的差异和收敛。研究发现:我国东部电力利用效率普遍较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且西部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电力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根据面板数据的PCSE估计的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与电力利用效率正相关,而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则与之负相关;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会促使电力利用效率差距的缩小,而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标准差缩小则会扩大电力利用效率的差距;只有东部地区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存在条件β收敛,且东部的收敛速度最慢,而西部的收敛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东部和西部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教文卫支出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和西部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教文卫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教文卫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而无明显的短期因果关系;东部地区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教文卫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并且科教文卫与经济发展具有双向短期因果关系.因此,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并无稳定一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从因果关系和协整关系两方面研究我国粮食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协整检验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本文进一步使用可以揭示协整变量非线性调整过程的门限协整模型进行检验和分析,实证结果支持粮食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协整关系,并且当出现短期偏离时,主要是通过粮食价格的调整以趋实现均衡.  相似文献   

17.
在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以我国股票市场为代表并以股票综合指数和实际GDP数值为研究对象,选取1991—2006年的股票练合指数和GDP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股票综合指数与GDP之间具有单整而非协整关系;短期内二者只存在由股票指数到GDP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长期内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中国股票市场具有弱型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协整理论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与政府人力规模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在长期内我国西部地区的政府人力规模与人力资本水平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短期内同样存在这种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存在政府人力规模增长对人力资本水平的单向因果关系;并根据文章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定量测算我国省域、城市群、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上,1978—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下降态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第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对东部省份经济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中西部省份以第二产业变动为主,西部省份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度更高。22000—2012年,无论是城市群尺度还是城市尺度,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对经济增长呈现相似的空间差异,总体上经济总量变化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引起的,且第二产业稍高于第三产业。在地区差异上,第一产业引起的GDP总量变化,中部大于东、西部,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区域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王鹏  高妍伶俐 《产经评论》2012,3(5):111-118
本文以2001-2010年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区域经济增长细化为三次产业经济的增长,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区域研究环境规制对各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水平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环境规制水平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对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对东、中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和西部地区的第一、三产业的增长无显著影响。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各区域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