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资源等5个子系统选取21指标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协调度方法分析我国粮食主产区2004—2015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动态差异和协调度。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均值呈先波动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波动幅度较大,其综合指数均值为0.3983;从空间维度看,粮食主产区所在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均值由东部向西部递减,其中,华东地区综合指数均值最高,其次是东北地区,内蒙古及华中地区居中,西部的四川、华东的安徽、东北的吉林等三省综合指数均值最低;从农业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协调度看,2004—2015年粮食主产区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的协调度有所趋好,但整体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基于多层次、多指标评价方法的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状态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哈尔滨市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的持续度和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分析表明:哈尔滨市在1995-2004年各子系统发展水平波动的幅度较大;特别是环境子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呈现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机理进行阐释,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测算并分析了2010-2019年我国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协同度。研究表明:2010-2019年我国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子系统内部的有序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科技创新有序发展速度较快,且于2014年赶超实体经济子系统;2011-2019年我国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复合系统相同基期协同度上升幅度较大但总体仍呈失调状态,相邻基期协同度呈波动下降态势;我国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度水平长期处于失调状态和低协同演变状态,二者的协同互动尚未达到一个稳定理想的水平,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从营商环境、产权保护、普惠政策和金融改革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本文根据1999—2008年的统计资料,确定我国人口、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构建协调度的计算公式,并求出基于经济系统的两个子系统、3个子系统、4个子系统的复合系统协调指数,最后根据系统协调度指数对1999—2008年中国可持续协调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复合总系统的整体发展呈"U"型状态,即"优质协调—协调—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5.
于洋  张丽梅  陈才 《经济地理》2019,39(7):14-21
文章在对2007—2015年我国东部10个省(市)能源—经济—环境—科技四元系统协调度和发展度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引入"耦合度"模型评价四元系统协调和发展之间耦合现状。并通过引入核密度函数分析方法,对各个子系统、协调度、发展度和耦合度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经济子系统发展度较好,但是存在"两极分化"。②能源子系统发展度水平不高,但有所提升。③环境子系统发展度态势良好。④科技子系统发展度水平最低,"两极分化"有减弱趋势。⑤整个四元系统协调度较好,但存在两极分化;发展度水平相对偏低,提升速度明显;协调发展之间耦合度基本保持稳定。针对上述问题,文章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复合系统理论的上海市科技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系统的各子系统具有相互连续、复杂耦合的特点,各子系统相互协调、彼此配合才能使复杂系统整体优化。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科技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然后依据复杂系统的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的思路,分别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构建复杂系统协调度模型和协调发展趋势模型,并设计了协调度评判依据。以上海市1997—2006年科技经济系统的数据为依据,对上海市科技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实证研究,总结上海市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子系统发展指数及系统耦合协调度,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Arc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协调度情况。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指数稳定提升,资源发展指数有较大波动。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优化,从2009年部分地区濒临失调衰退,到2019年多数地区达到初级与中级耦合协调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其他子系统发展是制约其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全局Moran’s I体现出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高—高集聚主要位于陕西、四川与云南一带,低—低集聚位于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4个方面构建洞庭湖区两型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价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两型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洞庭湖区2005—2012年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年均增幅分别达2.46%、4.46%;环境可持续度则呈波动性下降态势,年均降幅达0.74%。两型社会发展水平整体上升的同时,内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性较差。2从空间上来看,17个县域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的变化幅度均呈正向变化,环境可持续度处于负向变化,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3个县域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要比其它14个县域的高,环境可持续度则下降幅度最为明显。2个时段的对比,可以看出17个县域两型社会发展水平均处于上升态势,县域差异性变化明显。3预测显示2015年洞庭湖区17个县域两型社会发展水平指数大体上处于中等状态,并且呈现差异性上升,既表明湖区两型社会建设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建设效果日趋明显,又说明湖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没有得以稳妥解决,并且将成为制约湖区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证明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两型社会发展水平时空预测切实可行可靠,模型运行结果可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协调与协调度的概念,把这一概念应用于团体贷款、农业经济和外在环境三个子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系统的协调度研究,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系统发展指数,计算出系统协调度,且对该系统进行协调评价,最终得出团体贷款、农业经济和外在环境三个子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系统发展处于基本协调水平。  相似文献   

10.
煤炭资源可持续力评价与系统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5个系统选取26项指标构建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方法分析我国25个原煤省份2010—2017年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动态差异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从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角度,2010和2017年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0.3178和0.3725,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较2013年有下降趋势,2015年开始综合指数又稳步持年增长。②从各系统发展角度,2010—2012年科技和环境系统发展趋势较好,持年稳定增长。资源和经济系统分别经历先升后降和先降后升的发展趋势,社会系统出现持年下降的发展趋势。2012年后5个系统发展趋势均为稳定上升。③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角度,2010和2017年我国煤炭资源5个系统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5014和0.5421,变异系数分别为0.1213和0.1139,说明煤炭资源5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不断上升,同时各省份的发展差异在逐渐减小。但全国整体发展速度较慢,仍需不断加强系统间的协调能力,进一步促进煤炭资源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时空综合测度模型基础上,结合GIS、AHP及重心位移法等技术,对辽宁省各地市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时空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辽宁省各地市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总体上体现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部分地市具有一定的波动,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总体上体现为良好的发展态势,多数地市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上升空间较小,且部分地市起伏波动较大。大部分地市的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总体上相对较高,而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相对较低。这一表面看来的良好发展态势实际上是一种相对不健全的发展模式。东南部地区相对来说是可持续协调度和发展度的高密度区域,其协调性较好,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发展步调较为一致,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较强,发展速度也较快。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宁夏中南部调水工程泾源水源地为例,采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通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反映2008—2017年研究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定性分析水源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情况。研究表明:从权重分析来看,城市污水排放量与化肥施用量两项指标所占权重最大,对于研究区生态系统发展影响较大;从综合评价指数来看,研究区生态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降低,社会、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显著增高;通过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进行耦合发现区域协调度水平较低,总体处于失调阶段。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为促进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子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逐年稳定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缓慢提高;(2)云南省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环境系统则持续下降,成为制约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3)研究时段内,云南省各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都有所提升,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东部地区;(4)云南省各州市仍处于较低耦合水平,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可分为低耦合极不协调区、低耦合较不协调区、低耦合基本协调区、低耦合比较协调区、拮抗耦合基本协调区5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子系统之间相互交互作用。经济系统依赖于环境系统,同时环境系统反馈经济系统,两个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并影响,构成了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关系。文章依据自1999~2010年西北五省全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环境状况类的统计年鉴,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分类标准,并利用熵值法进行各指标的权重求取,进而得出西北五省以及全国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数据,进行空间差异动态演化分析研究。研究发现自1999~2010年,西北五省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水平均呈现向良好趋势转化即向经济主导型的优良协调区发展,但是西北五省内部耦合空间差异化较大,除了陕西省之外,其余省份耦合协调度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青海与新疆耦合水平最低,而甘肃、宁夏较好。  相似文献   

15.
复合系统各子系统协同共生关系具有相互连续、复杂耦合的特点,各子系统协调共生才能实现整体优化。沿海城市的港口经济与低碳经济互动性强,是协同共生关系的典型领域。文章首先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沿海城市港口经济子系统与低碳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然后分别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构建复合系统共生度模型和共生趋势模型,最后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进行了具体测算,并阐述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选择区域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作为着眼点,通过对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综述,综合设计出由20个指标构成的包括经济可持续、人口可持续、资源可持续、环境可持续和成长可持续五大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2004年中国制造业数据,对30个省份和地区进行评价,运用模糊隶属度综合评定和层次分析法得出了各省份在五大方面的可持续指数和区域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  相似文献   

17.
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性系统,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轨迹。文章阐述了重庆市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的特征,采用系统动力学、协调度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适用于重庆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策略分析的新思路。文章首先构建了重庆市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的动力学模型,并且设计了重庆市未来发展的四种方案,通过研究表明策略4是最好的经济环境协调方式;其次,利用经济环境协调度计算公式,计算出不同策略下的协调度指数,通过研究再次印证策略4是重庆市未来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于区域系统各方面的众多因子相互动态耦合过程中,存在一定可遵循的演变规律。耦合协调度作用机理对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将耦合协调理论引入经济、社会、环境区域发展这一研究领域,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各省份2008—2014年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协调状态进行测度和评价,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00—2016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进行赋权分析;运用线性加权模型测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方法研究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总体上呈波动趋势,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足是制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②五大维度发展指数曲线波动幅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创新发展指数曲线呈"M"型,协调发展指数曲线呈"N"型,绿色发展指数曲线后期呈"M"型,开放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共享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结构。③"五大"维度耦合协调度波动明显,呈现"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四个阶段,距离优质协调状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核密度估计表明,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呈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距离协调度模型,选取产值碳排放强度、能耗碳排放强度和产值能耗强度指标作为碳排放成熟度的基础测算指标,构建了碳减排发展度、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指数。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的数据,从分省份和整体两方面对中国碳减排成熟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省份碳减排三个相对指数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区域整体水平普遍高于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区域,西部区域碳减排相对指数平均水平较低,各省份相对发展度指数普遍高于相对协调度指数。中国碳减排整体发展度指数水平高于协调度水平和协调发展度水平,协调度指数对协调发展度指数具有较大影响力,整体协调发展度水平提升主要受制于产值能耗强度和能耗碳排放强度协调水平。针对研究结果,应优化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依靠技术创新驱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低碳能源高效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