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权力名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关键词:严格补偿有关法条:第二十九条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相似文献   

2.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文章立足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制度的形成背景,以"十三五"期间山西省经济发展为发轫,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推进思路进行探讨,提出建设大西高铁经济带、太榆新城、沿黄河生态经济廊道、太行山绿色生态转型区为重点的省域发展战略和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京津冀大首都圈、长江经济带的区际合作战略。最后提出要落实市县级的"建设方案"、"中期评估"、"适应性评价"等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基于PSR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集成熵权法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研究区2005—2015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5—2015年研究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Ⅱ级和Ⅲ级演变为Ⅳ级和Ⅴ级,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显著但趋势有所放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整体较小且有所下降,在消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状况南北空间差异较为显著且有扩大的趋势,南部区域和中部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程度整体优于北部区域,生态压力空间分布有由东西差异向中部与周围区域差异演变的趋势,生态环境状态中部区域与南部和北部区域差异进一步扩大,在消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方面南部和中部区域采取的措施成效大于北部区域;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响应是研究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甘肃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具有敏感性、脆弱性和区域生态退化严重等特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省份,甘肃要坚持绿色发展,协调处理好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和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指引下,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战略的生态作用,建设大美中国。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科学认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环境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将湖区划分为微脆弱区、轻脆弱区、中脆弱区、强脆弱区、极脆弱区,分析了各区脆弱性主要成因及其表现.根据各区域的生态环 境分异情况,从湿地生态修复、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教育等方面,讨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问题;结合明晰湿地权属和规范湿地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态经济、加强可持续管理立法与执法、实施GDP绩效考核等,探讨了鄱阳湖区生态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确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健康状况是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化管理和建设的基础。论文在研究云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自然生态环境、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能力三个方面选取能够表征和反映云南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化程度的18个指标,建立指标体系,确立评价标准,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评价模型。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为典型案例,确定评价指标及标准,评价其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健康状况。结果表明:2012年勐腊县生态环境整体状况属于健康状态。根据评价结果,明确了影响其城市生态环境健康的限制因素,主要有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水土流失面积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生态文明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生态补偿内涵及减贫的作用机理,梳理分析了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现状,初步探索了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减贫效应的实证检验模型,为后期进行实证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着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其功能定位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共涉及10个市(州)、58个县(市、区),数量居全国第一,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65.4%,在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区,推进我国与中亚能源通道建设将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供给及运输安全的压力,同时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通道建设应采取联动发展模式、培养"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型专业人才、加强项目的生态与环境保护、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和提升项目决策中大数据的作用,以打开我国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大陆桥视野》2013,(5):22-22
生态经济是以良好的生态系统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生态经济,建设陆桥沿线生态经济带,对于陆桥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作用。陆桥沿线生态经济带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交通设施完善、产业基础良好,发展生态经济潜力巨大。陆桥沿线西部区域,属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地带,生态承载能力较低。长期以来“先破坏、后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致使该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环境污染加剧,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陆桥沿线西部区域,土地广袤,类型多样,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矿资源和农牧业资源富集,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建材、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已成为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时,陆桥沿线区域是古丝绸之路,旅游资源丰富,既有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又有令人心旷神恰的自然景观。因此,构建生态经济带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1.
识别问题区域是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背景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空间管控和区域治理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676个县级单元的第一产业比率、负面清单涉及农业的总频次及主导产业频次等指标,描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农业发展概况及其特征,采用一般指标识别和聚类分析方法识别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问题区域,以期协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四类功能区的第一产业比重、农业及畜牧业占人均GDP比重均高于全国水平,防风固沙区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将面临更高的农业产业调整压力;四类生态功能区内的贫困县分布不均,生物多样性维护型与水土保持型地区须承受较高的扶贫压力,防风固沙功能区内的县级单位须采取更加差异化的政策,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应当整合横、纵向的政策与资源,推动政策协同及区域合作以实现高效空间治理。  相似文献   

12.
以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丰富但破坏日趋严重的生态现实与发展趋缓疑似陷入"资源诅咒"的经济窘状为背景,引入系统观点,在发展现状、耦合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机理,并以此构建发展的战略思路。研究表明:草原经济-生态"二元"耦合系统的演变过程是经济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的耦合与相悖的矛盾运动过程,耦合通过供给-补偿机制与分配-交易机制实现,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能力与耦合意愿决定了"二元"耦合水平与方向。因此,以提升经济-生态耦合能力与耦合意愿为目标,"二元"耦合系统螺旋式发展是解决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与生态之间相悖的战略路径,是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摆脱"资源诅咒"的有效途径,应借由形成并发展草原生态产业体系、建设草原生态资本体系等举措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关系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探究其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分析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2007—2021年长江经济带县域碳排放强度总体呈逐渐递减态势,且各区域间碳排放强度的绝对差异逐渐缩小。(2)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显著为负,且该影响效应存在持续性。(3)重点生态功能区可以通过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从而降低碳排放强度。(4)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对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碳排放强度均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罗德 《经济》2014,(10)
正2013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全市38个区县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形成了独具重庆特色的"五大功能区"理论。垫江县作为渝东北地区的前沿阵地,被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在发展中加强生态涵养和保护、在生态涵养和保护中加快发展,突出抓好六大重点工作,走出一条具有垫江特色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绿色垫江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渝东北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和农产品主产县的功能定位要求,也是未来垫江农业的必然选择。垫江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效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类型划分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也是生产力,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除了生态涵养这一主导功能,也必然承载发展等其它功能.文章借鉴主体功能区划理念,立足于首都经济和国际化大都市特点,围绕平原地区、浅山区、深山区不同特征,将生态涵养发展区细分为保护核心区、保护缓冲区、发展储备区、优化发展区四个子区域,并分区域提出功能建设的重点任务及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青岛市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结合"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选取反映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28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熵值法客观的确定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青岛市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最近11年的生态环境水平处于比较安全状态,且整体上安全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汪蛟 《环境经济》2023,(5):33-35
<正>近年来,甘肃坚持把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与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结合、把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与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相结合,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功能不断提升、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在接受《环境经济》专访时表示,祁连山问题整改不仅是全国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博物馆”,其强力推动重难点问题彻底整改的做法也是同类问题整改的“教科书”。甘肃将不断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效,建设美丽祁连山,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对生态经济学科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对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域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同时利用评价指标引导它们的建设。主体功能区划是塑造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新举措。生态经济理论作为主体功能区提出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发展视角,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研究趋势。在新时期背景下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对生态经济学科发展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生态经济学科研究要有新思路,要有明确的区域指向性,并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与工业化高速发展造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加剧。以长江经济带核心生态圈三峡库区作为整体研究区域,构建基于PSR的库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评价思维,从三峡库区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选取19个指标,并计算出综合权重。通过2000—2017年三峡库区区域生态安全状况设计预警机制来进行评价和预警,客观评价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同时对生态安全适时准确预警。研究发现,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随时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安全指数空间上整体良好,全区域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南高北低趋势,重庆渝中区、湖北夷陵区需要警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国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甘肃省为例,建立符合生态脆弱区科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互动关系模型以及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小于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因此,为使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提出建设科学价值体系,建立科学激励机制,重新设计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推进产业生态转型,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