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河北省虽然拥有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但是要想京津冀区域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对河北生态文化旅游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采取适当的对策,才能更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下旅游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本文主要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下河北生态文化旅游进行了对策研究和分析,首先本文就河北省生态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京津冀区域下河北生态文化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而旅游业作为一个能够拉动区域联动、推动公服衔接、促进生态持续、加快消费集聚的产业,有条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产业和示范引领.本文结合京津冀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参考三地统计年鉴,找出了京津冀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产业链整合的相关策略,为京津冀整合旅游产业链、共塑区域旅游品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区自然生态资源保存良好,文化生态资源丰富多样,生态资源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支撑作用。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缺乏宏观规划、破坏本土生态、冲击生态文化的潜在问题,这不利于该区域生态资源价值的提升和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资本提升是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目标,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以生态资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武陵山区旅游产业与生态资本的互动关系,得出两者之间存在横向网络关系和纵向时序关系,继而提出了以生态资本提升促进武陵山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武陵山区各地区之间应该注重旅游发展的统筹协调,进行科学的旅游规划,应注重旅游生态数据的统计和旅游生态系统的监测,应提升旅游生态服务价值,注重产业互动发展,还应该注重挖掘文化生态资源,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4.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实现生态质量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之一。基于物质流分析框架,建立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协调度模型,对1992—2015年京津冀生态质量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资源投入方面和废物排放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的演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都分为上升期、下降期和上升期三个阶段。2014年和2015年,京津冀资源投入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虽出现较明显的回升,但2012—2015年,废物排放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上升幅度仅为0.02,要实现京津冀生态质量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津冀两地的生态质量是影响三地生态质量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地要准确定位,加强合作,实现京津冀生态质量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内存在众多生态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探寻这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对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择了具有丰富生态资源且经济欠发达的衢州市为对象,在构建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3—2013年衢州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衢州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耦合关系,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勉强协调发展发展,但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仍较低,生态环境整体仍比较脆弱。  相似文献   

6.
岳菊  戴湘毅 《经济地理》2024,(1):230-240
文章基于县域尺度,构建区域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互动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探究2010—2019年京津冀地区200个区县的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及时空演化特征,识别区域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和瓶颈。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各区县文化遗产资源禀赋和旅游发展的综合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县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文化遗产资源禀赋高评价指数区呈“集聚”扩散态势,旅游发展高评价指数区呈“孤岛”向“集聚”演化格局。(2)两系统的耦合发展呈现阶段性和波动性,耦合度经历了“拮抗—磨合—高水平”到“磨合—高水平”的转变;耦合协调度由“中低耦合协调为主”上升到“中高耦合协调为主”的等级分布,但尚未完全形成良好的协调。(3)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聚类格局,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其中,2010—2015年呈现明显下降态势,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效应下降,高值区和低值区均减少,出现“大扩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异特征;2015—2019年呈现上升集聚态势,高值区和低值区均显著增加,主要表现为京津冀地区北部区县的“高—高”和太行山山前地带沿线区县的“低...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少协作、区域竞争力弱。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协同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才能推动和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此,应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协调机构,科学合理地明确京津冀各自的功能定位,调整现行财税制度、考核制度等制度安排,制定区域资源协同利用共享使用政策,促进区域要素合理流动,统筹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生态建设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推进过程中,旅游协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旅游业具有关联面广的特点,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既表现为区域旅游协同、产业关联融合、要素一体化等内容,也表现为旅游发展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不断融合演化.如何整合形成一个研究框架进行系统分析和认识,是值得探索的现实问题.孙振杰博士所著《旅游共生体系统构建及协调演化研究》一书(河北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给出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具有明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书是作者在这一领域长期探索研究的总结,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模型及测评指标体系,以2007—2017年北部湾城市群7个滨海城市统计数据为数据源,综合测评了2007—2012年、2012—2017年两个时间阶段北部湾城市群滨海城市旅游竞争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并利用ArcGIS软件刻画了二阶段北部湾城市群滨海城市旅游生态位宽度空间格局图谱与重叠度网络图谱,以此科学分析区域滨海城市旅游竞争生态位的历时阶段性动态变迁特征。最后,从区域滨海城市旅游生态位的整体优化、扩充、分离三大方面提出了北部湾城市群滨海城市旅游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茜 《时代经贸》2012,(2):30-31
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重要发展区域一直以来都广受关注,但其发展始终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而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强弱。为提升京津冀区域产业竞争力,本文从京津冀产业发晨现状入手,分析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区域的产业协调机制。具体从制定区域产业规划,建立产业筛选和评价、产业环境优化、优势产业选择和生态补偿等机制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论文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对珠江—西江经济带跨区域城市旅游系统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其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进而计算得出区域内各市的旅游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并根据测评结果将区域内各城市旅游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分别与区域内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通过宽度和重叠度数值的高低分布把区域内的城市划分为4类,第一类为重叠度及宽度都较高的南宁和柳州,第二类为重叠度高且宽度较低的梧州、肇庆和来宾,第三类为重叠度较低且宽度也较低的百色、崇左、云浮和贵港,第四类为重叠度低且宽度高的广州和佛山,并根据旅游生态位扩充、分离等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类型城市的旅游发展策略,旨在推动整个区域旅游系统向更高级不断进化,为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的旅游业提供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策略,进而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河北省冷凉区域32个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域的农业产业特色、工业产业特色和旅游产业特色。根据冷凉区域的自然条件、产业布局、独特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出该区域适合打造生态特色小城镇的观点,并对打造生态特色小城镇进行路径研究,包括生态红色旅游建设路径、生态产业特色建设路径、生态工程配套建设路径等。最后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雄安新区千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等,提出冷凉区域打造生态特色小城镇的模式和举措。  相似文献   

13.
长吉图地区具有较为优越的区位和资源条件,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政策机遇也给该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在长吉图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行政区旅游经济现象仍突出,区域旅游发展不够深入,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打造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长吉图区域旅游发展应走区域协调发展之路,通过构建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机制、搭建信息平台、构建统一品牌和形象、实施人才战略等措施,进一步深化长吉图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研究了生态文明背景下,2007—2017年京津冀13个城市健康城市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状态、耦合协调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京津冀健康城市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值随时间均以京津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递减,但健康城市发展整体水平要优于土地集约利用。(2)耦合协调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但随时间差距逐渐缩小;历年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均呈显著集聚状态,但空间差异逐渐缩小。(3)因子探测器显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因子,交互式探测器进一步揭示了各驱动因子的交互促进能力。研究结果对于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区域生态资源环境发展特点,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条件进行总结评价是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前提。以北京重要生态涵养区密云为例,构建密云区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构建评价模型,从经济效益维度、社会效益维度、资源环境维度和政策支撑维度对密云区绿色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密云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找出绿色经济发展和转换路径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长效协作机制、绿色金融发展体系、绿色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绿色产业转型模式四个方面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系统,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系统演化。应用Logistic增长模型分析了创新主体间的竞争演化和协同创新演化,在分析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的生态位适宜度及进化动量进行了评价,发现北京的生态位适宜度远远高于天津和河北,河北省的进化动量高于北京和天津,说明北京创新活动所需资源的满足程度较高,河北省创新活动提升的空间较大。最后,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以实现京津冀“1+1+1>3”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协同发展,节能减排是重点突破领域。已有研究主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京津冀个体或整体的节能减排等问题进行探讨,一致认为区域协同是推动京津冀节能减排的关键。因此,文章考虑京津冀能源强度的差异性,针对工业降耗的关键性,基于"两个维度"和"两个层面"探讨了京津冀工业分行业协同降耗的重点行业、关键因素及路径的选择思路。最后,对京津冀协同降耗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协调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山东省2018年文化资源禀赋与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并依据旅游发展优先度对17地市进行分类。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定量检验并探究驱动机制,借此提出相应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表明:①山东省文化资源"集聚效应"比较明显,形成以菏泽、潍坊为两端的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带。②旅游发展水平呈现出"双核带动"的局面,区域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青岛市旅游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市,莱芜市旅游发展水平有待提高。③2018年,山东省文旅融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为濒临失调状态,区域融合协调程度差异明显;其中济南市文旅融合协调度最高,东营市协调程度最差;按区域协调程度高低来看,依次为鲁中地区、半岛地区、鲁南地区、鲁西、鲁北地区。④文化资源与旅游耦合协调发展驱动机制涉及文化资源本底条件、政府宏观措施、旅游市场需求及经济发展基础等多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河北在水资源利用、大气质量、能源供给结构和总体生态体系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与京津冀区域生态协同发展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借鉴国际国内业已形成的区际间生态治理经验,河北省应尽力避免区际间合作中的"公共地悲剧",通过提高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建设环京津绿色生态屏障,与京津协调一致建设三方共同受益的"京津冀大生态区"。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协同作为重要切入点,是实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京津冀地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关键环节。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明确自身生态功能定位,主动实现三地生态文明共建,是京津冀地区未来提升发展层次、提高区域协同地位和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京津冀生态功能分异与协同有内在的现实要求和一定的实现逻辑,在进一步分析京津冀生态功能分异与协同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从制度层面、市场层面、机制层面、技术层面、信息层面、社会层面等多个维度实现京津冀生态协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