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话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汪冬青新环境:即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环保法,有很多重要突破,不同的解读版本也很多。您最关注的是什么?汪冬青: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有三个,我最关注的是按日计罚这一规定。我所说的三大亮点,一是明确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立了公众参与的基本模式。以往任何一次有关公众参与的规范,都没有这么有力,这么清楚。二是更加明确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与以往的法律、法规相比,新环保法关于地方政府责任的规定更严格、更具体。三是首次确立了违法成本高、守法成本低的原则,典型代表是第五十九条,按日计罚。按日计罚这条规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环境经济》2015,(1):5
按日连续处罚,过去习惯称之为按日处罚,或按日计罚。按日连续处罚作为完整表述,强调既按日,又连续。一、直接目的是什么?按日连续处罚直接针对的情形是什么?不是违法排污,而是拒不改正。或者说,处罚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环境执法的震慑力、权威性,从而引导和督促排污者及时改正违法行为。新环保法关于按日连续处罚的规定,跟修法期间媒体期待的不太一样。按照直观理解,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应该从违法第一天开始,就连续计罚。而新环保法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是有前置条件的。首先是有  相似文献   

3.
《行政强制法》确立了行政强制执行的三种执行方式,即代履行、执行罚和直接强制。代履行采取“自己执行”和“第三人执行”两种模式。名称上可与代执行互换使用。‘‘第三人执行”模式中行政机关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性质理论上争议较大,应当为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私法关系。代履行的程序包括一般程序和简易程序两种,简易程序的启动要符合适用对象特定和适用情况特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部分立法对执行罚的数额做了限制,这种限制对于杜绝"天价滞纳金"现象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执行罚在行政管理中却时常遭遇冷板凳,实效性发挥并不理想,导致执行罚执行难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现行立法对执行罚的规范尚不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5.
徐金仙  傅柏军 《经济师》2005,(9):200-201
文章对《企业会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应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环境。  相似文献   

6.
"非诉行政执行"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旨在实现行政强制执行效率与行政相对人权利保障的统一与平衡,而不管从制度设计还是现实状况都存在相当的完善和改进空间.检察机关依据其宪法定位和新时期下的法治建设需求,对该项制度价值的实现应担负起监督、支持之职责,有必要从法理基础、现实紧迫性等方面探析非诉行政执行检察监督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梳理个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构建新的法治环境下的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7.
鉴于西方实施环境税的经验,文章认为,创新型政府在进行环境税法律制度的构建时,应明确以经济激励机制为核心,完善多制度协调的调整机制,"绿化"现有税制结构,新开征一系列环境税种,改革排污收费制度的思路并完善我国的税务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2015年1月1日实施的新《环保法》是时隔25年磨一剑,自1989年实施的《环保法》的重新修订和完善。新《环保法》共七章70条,其中亮点纷呈,但其也面临着实施中出现的诸多难题和挑战。文章对相关问题做出简要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已经一年多了,但其实施效果却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该法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如过于原则和抽象、对行政垄断缺乏有效规制、缺乏程序保障等。因此,完善《反垄断法》可以从抓紧研究制定反垄断配套规则、完善行政垄断的法律责任制度、完善反垄断司法救济程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济》2015,(5):10
随着新环保法的施行和《解释》、《通知》的发布实施,"哪些社会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问题已尘埃落定,有人开始担心可能会出现因滥诉而浪费司法资源的问题。但事实上,因为环境公益诉讼难度极大,没有相当实力的社会组织要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很难,甚至不可能进入诉讼程序。因此,现在担心的问题不应是滥诉,而是谁会提起、谁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为拓宽公众参与环保监督的渠道,新环保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为正确受理和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使《民事诉讼法》、《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解决水污染纠纷的法律制度,但总体上讲,中国水污染纠纷法律制度还相当不完善,处理效率也不高。现行《水污染防治法》存在的一个主要缺陷是"重行政,轻民事"。环境法律中缺少环境民事赔偿法律规范,《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中也缺少相应的规定。实践中许多环境纠纷,尤其是水污染纠纷难以得到及时、公正地处理。该文就如何完善水污梁纠纷民事解决制度提出了四方面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邓敏 《经济研究导刊》2008,(12):129-130
非诉行政执行制度保证合法行政行为得以实现,促进行政行为所确定的行政管理秩序的实现,而且时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行非诉行政执行制度在申请期限的起算点、审查程序、审查与执行的衔接以及逾期申请的救济等方面存在缺陷,不利于这一制度作用的最大发挥,所以研究非诉行政执行制度的完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一、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的弊端 1.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下预算单位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难以反映单位的整体收支情况。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包括‘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各预算单位按其性质执行相应的会计制度,涉及到基本建设的还需按《基本建设会计制度》核算。其实,行政也好,事业也罢,只要是财政性资金,其管理和使用并无本质区别,许多科目也只是名称有异而已,应该进行适当的归并调整,将单位所有的收支放在一个统一的会计账簿体系中核算。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出现了许多侵害环境公共利益的案件.破坏环境的行为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我国已经在立法方面着手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新民事诉讼法以及新环保法中都有涉及.司法程序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一些程序规则,标志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环境公益诉讼体制的完善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是企业追求持续竞争优势和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的实施为契机,在理论分析新《环保法》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基础上,以2012—2017年我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新《环保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及企业战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环保法》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战略在新《环保法》与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中介效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对新《环保法》施行价值的认识,同时对政府和企业强化环境管理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莺 《经济研究导刊》2014,(23):300-302
当今中国进行经济转型升级,须由法治建设来保障市场经济环境。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为符合总体要求中投资便利化、总体目标中法制环境规范和总任务中通过体制改革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形成衔接国际投资的基本制度框架的要求,在已制订出"负面清单"的前提下,还须依托制度创新实行管理模式法治化。研究其如何实现,应首先考察"负面清单"的内容,并初探其他相关模式制度;其次,应在研究其内容的基础上,从其内涵、对应行政管理模式、产业保护资源配置以及相关修改程序方面,提出其试行初期面临的难题;最后,应根据我国已有政策法律,比较并借鉴国际通行规则与国际上存在的新颖制度,针对主要难题一一提出法治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查封、扣押属于行政强制措施,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应在行政强制法的框架内进行,把握好新环保法与行政强制法之间的衔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  相似文献   

18.
正环保工作近年来日益繁重,基层环保力量捉襟见肘。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法赋予了环保部门更多的监管权力和责任,无疑将加重环保人的工作负担。要想环保人更好地履职,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基层环保部门人少事多的困境需尽快破解。第一,应适当调整政策,在体制创新中减轻人少压力。破解当前环保部门人少事多的问题,应在坚持"只减不增"原则的同时,要在现有体制创新中开拓新渠道。新环保法的出台,为我们适当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19.
邹双卫 《经济师》2010,(3):29-31
我国现行的土地争议解决机制存在诸多的不足与缺陷,主要表现为救济机制覆盖狭窄、法律用语规范性缺失以及救济程序启动困难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现行土地争议机制,并非通过《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就能实现,必须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解决因征地审批与执行相分离的征地模式、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审查权限以及实体制度缺失等问题。因此,规范法律用语并与其他部门法保持制度上的协调,是完善现行土地争议解决机制的技术手段;厘清征地审批与土地征收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征地审批为土地征收的前置程序,是破解救济程序启动障碍的理论前提;相关实体规则的确立并确立行政诉讼在土地争议解决中的最后判断角色,是最终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土地争议解决机制的实体与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20.
王洋 《经济师》2009,(2):35-37
我国的《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旨在限制政府权力、实现依法行政的法律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必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进程。但是,自该法实施将近两年以来,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主要包括其自身缺陷和面临的外部不合理制度环境两大部分问题。这些弊端直接影响了许可法的贯彻实施效果和其立法精神。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并进行持续的观察、关注、评估他们,以发现立法和执行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使《行政许可法》更加完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