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2016,(12)
枣庄市是传统的煤烟型重污染城市,在工业城市转型的过程中,解决空气质量问题迫在眉睫。对2014年—2015年枣庄市8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站的PM_(2.5)数据进行分析,探讨PM_(2.5)的季节分异特征、地域分布特征、日变化差异分析以及与大气氧化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夏季PM_(2.5)的平均浓度最低、冬季最高。各监测站中浓度较高的是峄城区政府观测点、市中区政府观测点和高新区观测点;较低的是山亭区环保局观测点和台儿庄区环保局观测点。在一天中,PM_(2.5)的浓度变化呈多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0:00、07:00、10:00及19:00。PM_(2.5)浓度与SO_2、NO_2和CO浓度均为显著正相关,与O_3浓度成明显负相关,表明大气氧化物对PM_(2.5)浓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济地理》2021,41(7):82-92
合理评估城市空气污染带来的居民健康风险和经济损失,对于区域空气污染治理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数据解译2015、2017年中国338个城市PM_(2.5)浓度和人口密度数据,选择暴露—响应模型来估算PM_(2.5)污染而导致的早逝及相关疾病发病率,进而采用生命价值法和疾病成本方法分析和比较不同城市化水平下的经济损失差异。结果表明:(1)2015—2017年,PM_(2.5)环境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但总体的污染格局没有显著改变。高污染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京津冀以及周边城市。(2)PM_(2.5)污染导致健康终端损失和经济损失有大幅的降低。其中,居民健康终端损失人数降低23.9%;居民经济损失总值从2015年的18 249.6亿元降低到了2017年的13 826.4亿元,降低了24.24%。(3)城市化率的提高对PM_(2.5)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和相应的经济损失都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针对京津冀等部分高污染和高城市化水平城市。未来,需因地制宜,加强重点城市的PM_(2.5)监控与治理,切实保障城市居民的公共健康。  相似文献   

3.
采用ArcGIS技术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地级行政区1998—2015年PM_(2.5)污染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对PM_(2.5)污染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影响PM_(2.5)污染的因素进行经验识别。结果表明:(1)1998—2013年PM_(2.5)年均值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且呈阶段性波动特征,但2013年之后有下降趋势;(2)PM_(2.5)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呈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3)基于IPAT模型的PM_(2.5)污染影响因素分析显示,PM_(2.5)污染不仅受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因素影响,而且还受到邻近地区的PM_(2.5)影响;(4)在地级市层面上,PM_(2.5)污染满足EKC假说,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区污染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特征。最后,在时空演变和空间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治理PM_(2.5)污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中的PM_(2.5)污染日益严重。为从污染源头探讨现阶段中国PM_(2.5)污染的经济因素,文章基于环境科学实验证据将PM_(2.5)的主要污染源转换为经济变量,并在控制其他污染因素的情况下,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级层面PM_(2.5)年均浓度数据分析煤炭消费对中国PM_(2.5)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各种污染源中,煤炭消费量和以煤碳比重体现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各省市PM_(2.5)年均浓度的影响贡献最大,是PM_(2.5)污染的最主要来源;而建筑业扬尘对PM_(2.5)污染在省级层面不明显,但在直辖市层面较为显著。因此,治理中国现阶段的PM_(2.5)污染关键在于逐步降低能源消费中对煤炭的依赖,注重利用技术进步提高煤炭等能源的利用效率。此外,结果还暗示了大城市降低PM_(2.5)污染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建筑业施工扬尘和提高车辆尾气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对城市居民PM_(2.5)减排行为的正确引导可有效缓解我国雾霾污染。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建立雾霾治理视角下城市居民PM_(2.5)减排行为意愿模型,并借助结构方程建模方法(SEM)对川渝地区城市居民个人层面的PM_(2.5)减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居民的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道德规范都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的PM_(2.5)减排行为意愿,而且在雾霾治理背景下,居民道德规范的影响力度明显加大;环境后果和环境责任感分别从两个角度显著影响居民的道德规范和减排意愿,环境责任感在道德规范的培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最后,为管理部门针对性的调控6个影响因素以引导居民PM_(2.5)减排行为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文选取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超大城市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空气质量指标和入境旅游人次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空气质量状况对入境旅游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SO_2、PM_(2.5)和PM_(10)的月平均浓度对超大型城市入境旅游规模存在明显的公共负外部性;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规模的公共负外部性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滞后两期的空气质量状况对当期入境旅游规模影响最大;空气质量状况与入境旅游规模有季节性的负向相关关系。最后提出抑制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影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选用2013~2014年125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将城市按照空间和时间分成西部地区、沿海地区、2014年、2013年等多个组,建立空气质量结构模型。经多组分析发现:PM_(2.5)已成当前城市环境污染元凶,PM_(10)、臭氧、SO_2、NO_2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2014年城市空气污染得到有效的改善,空气质量好的主要城市为海口等,最后提出了改善和治理空气污染建议。  相似文献   

8.
2022年4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2年空气质量数据库更新时指出,全球99%的人口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这一比例高于4年前的90%。在全球污染最为严重的10个城市中,印度占据了其中的9个,而且都是由PM_(2.5)等微小颗粒物污染造成的。鉴于这一情况,WHO呼吁各国加大减排行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全球空气污染一度好转,从2021年以来,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恢复,空气污染问题再度严重起来。印度与中国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空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能够为世界空气污染治理提供“中国范本”和“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各类经济活动也带来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其中以PM_(2.5)为典型代表的大气污染,严重危害社会可持续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要求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运用TVP-VAR-SV模型,就北京市2014年1月到2018年10月的月度时间序列,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深入分析北京市PM_(2.5)值与当地经济活动的联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房地产施工面积对北京市的PM_(2.5)浓度影响最大,PM_(2.5)本身次之,然后是工业总产值影响,游客周转量对其影响最小。最后根据脉冲响应分析,为治理北京市PM_(2.5)污染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基于组分分析得出,煤炭对PM_(2.5)浓度的贡献在61%左右,仅通过末端治理不可能解决大气环境问题,必须实施燃煤总量控制等源头治理手段。环境质量告急,环境容量超载。近十几年来,我国大气污染地区差异性显著,局地污染与区域污染相耦合,煤烟型污染与复合型污染共存,特别是PM_(2.5)成为影响我国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首要污染物。基于全国城市PM_(25)年均浓度达标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统计,全国SO_2、NOx、一次  相似文献   

11.
首先应用后向轨迹模型对抵达张家界市的大气气团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无论是旅游旺季还是淡季,张家界市主要受300 km的气团影响,其大气PM_(2.5)污染物主要源于自身局地排放。进一步应用去除趋势互相关分析法,分时段对旅游人次与PM_(2.5)浓度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在旅游旺季,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旅游淡季,DCCA分析结果均呈现出分段现象,其"拐点"对应时间尺度约为2个月,此时二者存在很强正相互影响力,2个月后,这种正相互影响力有所下降,甚至趋于随机。最后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对旅游淡季旅游人次进行分析,推测淡季旅游人次与PM_(2.5)浓度相关性结果的突变,可能与张家界淡季旅游人次演化的内在动力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重要区域,近些年,该地区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左右,人口约占中国人口的8%。同时,京津冀地区又是全国雾霾最严重、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严峻的空气污染形势会对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在此背景下,文章利用对数线性暴露—响应函数估计了2016年京津冀地区PM_(10)对居民健康的不利影响,并用效益转化法和疾病成本法将健康影响货币化。结果表明,PM10所引起的健康危害和经济影响不容忽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分别为338.8亿元、173.4亿元和557.3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1.32%、0.97%和1.74%。受人口数量、污染物排放、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保定市和唐山市颗粒物污染的经济损失严重。治理雾霾污染,文章提出合理控制人口规模,根据各地区功能定位制定差别的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9,(5)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手段。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赋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度量人口与土地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辽宁省人口城镇化水平比较平稳,城市建设面积在快速增长,但是土地利用效益较低,出现了下降趋势比较明显。(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处在耦合颉颃阶段,以高等强度耦合城市为主。(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和勉强协调阶段,城市比重很低,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阶段,城市所占比例很高,空间上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依次递减的空间结构。(4)协调度类型方面:沈阳和大连处于高水平协调区,盘锦处于次高水平协调区,鞍山和抚顺等6个城市处于较低水平协调区,丹东和朝阳等中小城市处于低水平协调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类型上看,沈阳和阜新属于同步型,铁岭和朝阳属于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其余10个城市属于土地滞后型(本文分上、下两部分刊出)。  相似文献   

14.
正近些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到2019年我国337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超标率已经下降到57.3%,城市细颗粒物(PM_(2.5))的浓度在下降,污染范围在减小。但与此同时,臭氧污染却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加剧,成为很多城市夏季的首要污染物。与"看得见"的雾霾相比,臭氧污染不易察觉,但从危害上看丝毫不亚于PM_(2.5)。这种"看不见"的污染,如果不加以认真对待,必然会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臭氧污染日渐加剧臭氧(O_3)是氧气  相似文献   

15.
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2015年我国大陆31个省份基于网络关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各省份基于网络关注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各省份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空间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衰减分层现象;(2)各省份基于网络关注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偏低,大部分地区处于失调阶段,在空间分布上,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在区域联动发展上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拥堵与雾霾,是当今城市存在的两大问题。文章对交通拥堵与雾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湘潭市主要拥堵路口交通实况的抽样调查,测算了不同拥堵状态下PM_(2.5)排放量;并根据湘潭市城区交通路网拥堵分布,计算出一天内因交通拥堵所致的城区PM_(2.5)浓度增加量约为0.03μg/m3,若排除其他天气因素,一年因交通拥堵所造成的汽车尾气排放的PM_(2.5)存量浓度增加10.95μg/m3。文章的测算分析,对城市发展和道路交通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玉泽  罗能生 《经济研究》2020,55(12):80-97
本文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厘清空气污染对健康资本与医疗成本的影响机理,并以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为样本,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重健康视角全面考察了空气污染的健康折旧效应与医疗成本效应。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加速了健康资本折旧,年均空气质量指数(AQI)增加1个标准差,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分别降低3.12个标准差、1.87个标准差和1.30个标准差;空气污染会导致医疗成本提升,年均AQI指数增加1单位,全国45岁以上中老年人口的医疗费用将增加642.29亿元。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影响存在差异,PM2.5、PM10与NO2具有显著的健康折旧效应或医疗成本效应;空气污染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并存,对生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9个月以上的中长期,而对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折旧分别在0—9个月内、0—15个月内十分显著。此外,空气污染对健康资本与医疗成本的影响具有人群差异与区域差异,个人性别、年龄、健康状态及区域经济发展、医疗资源状况等不同,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也会具有...  相似文献   

18.
李丁  张艳  马双  邵帅 《经济研究》2021,56(5):127-143
与已有基于混合截面数据和流动人口样本的研究不同,本文采用2013—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面板数据,从本地户籍劳动力流出视角研究了空气污染对其跨区县流出和跨国流出的影响,并借此讨论大气污染带来的劳动力区域再配置效应和存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消除个体固定效应对结果的影响偏差后,空气污染对本地户籍劳动力跨区县流出效应较已有研究显著缩小。PM2.5增加1μg/m3,本地户籍劳动力流出区县的概率显著上升0.094个百分点,仅为现有研究的1/4。(2)相比之下,空气污染带来更大的劳动力跨国流出效应,显著降低一国劳动力的存量。PM2.5每增加10%,移民倾向增加28%。(3)从区域配置上看,空气污染使劳动力在空间上进一步集聚,劳动力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从中西部向东部、从二三线城市向一线城市流动。(4)空气污染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参与率、就业率以及工资水平,并对因空气污染而流出的劳动者影响更大。(5)空气污染对劳动力流出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对有环保意识和关注信息的劳动者,空气污染的影响更大。空气污染对家庭经济地位和学历更高的劳动者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6)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手段。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赋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度量人口与土地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辽宁省人口城镇化水平比较平稳,城市建设面积在快速增长,但是土地利用效益较低,出现了下降趋势比较明显。(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处在耦合颉颃阶段,以高等强度耦合城市为主。(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和勉强协调阶段城市比重很低,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阶段,城市所占比例很高,空间上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依次递减的空间结构。(4)协调度类型方面:沈阳和大连处于高水平协调区,盘锦处于次高水平协调区,鞍山和抚顺等6个城市处于较低水平协调区,丹东和朝阳等中小城市处于低水平协调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类型上看,沈阳和阜新属于同步型,铁岭和朝阳属于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其余10个城市属于土地滞后型(本文分为上下两部分刊出,上半部分已在本刊2019年第5期刊出,此为下半部分)。  相似文献   

20.
在界定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动态修正的协调度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会城市2004—2015年的人口、土地数据测算出各省会城市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实证分析了房地产经济对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国省会城市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虽然呈逐年增长态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且协调度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2)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协调度增长速度最慢,区域间协调度差距也最大;(3)不管在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增长都能促进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这种促进效果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4)除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之外,房地产经济其余相关变量对东、中、西地区城镇化协调度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各不同,对此,地方政府在制定城镇化协调发展政策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