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常发生一些企业倒闭;一些企业兴旺;一些企业家消迹;一些企业家出名是很自然的事。经济规律告诉我们:没有永不衰落的产品,没有永远兴旺的企业,没有永不堕落的明星。在一个大的经济滑坡环境中,一些企业受困,企业家匿迹下台,更叠是平常事,无可非议。当然,这里边不排除有的企业、企业家是徒有虚名。然而,大多数败北的企业家,他们的才能,他们的拼搏开拓精神,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在改革的大潮中的历史功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磨灭的,我们不可以成败论英雄。 成功者,即英雄。失败者,即狗熊。长期以来似乎…  相似文献   

2.
柳传志、任正非和王石,中国企业30年领导力演进的典型人物,也成为我们研究30年来中国企业领导力的关键样本。他们除了热情、活力,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愿景、坚韧和正直;他们的管理方式,共同经历了从以事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演变轨迹;他们的行为动机中,普遍表现为权力导向较强;他们的领导行为都会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企业研究》2003,(6):73-74
最近在与HR专业人士沟通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的HR工作范围有限,甚至感叹;老板才是真正的HR,而我们只不过是人事专员而已;而有些企业的HR却如鱼得水,忙得不亦乐乎,好像企业的各个部门都需要他们的协助,我们不禁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4.
《上海小企业》2007,(5):13-14
品牌代表质量和服务,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在2006年首届上海中小企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的推荐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好品牌和好企业。他们有着强烈的品牌意识,以品牌促市场营销;他们视品牌为企业的生命,狠抓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他们以人为本,实施品牌文化战略;他们不断科技创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下三个“品牌企业”分别从不同角度来阐释品牌建设的涵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企业越来越成熟,争创质量管理奖并不是只为拿一个奖牌,而是很重视在创奖过程中对企业自身的改进与提升。全国质量管理奖引导企业关注市场竞争的焦点,重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进而重视经营质量;通过卓越绩效模式,引导和激励企业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加速培育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树立获得卓越绩效的标杆企业,推广他们的经验,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中,有些企业领导只注意募集资金,忽视了企业内部改革。这种由目标值误导引起的行为误差,将严重延误企业改革步伐,有澄清的必要。一、要明确股份制改革的真实目标我们在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同西方发达国家实行股份制有本质区别,他们实行股份制的唯一目标是为了募集资金,因为他们不存在企业改革和转换机制等问题;而我们实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职工参股,改变国有资产所有权结构,调动职工劳动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加强企业内部改革,摆脱传统经济体制束缚,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中国企业界发生了一些事情,很值得我们回味和思考。“三九”创始人赵新先,长虹原掌门人倪润峰黯然走下舞台;创维的黄宏生被射落马下;伊利的郑俊怀,格林格尔的顾雏军锒铛入狱。这些曾经的中国企业界风云人物、企业精英和企业英雄的最后结局,的确值得我们广大企业领导者深思。他们不但自己没有得到一个圆满结局,也深深伤害了所在的企业及作为企业家的群体形象。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个严肃的命题,那就是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不论其所经营的是何种所有制企业,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心态以及如何正确地界定自己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8.
《企业与文化》2007,(3):24-25
第三部分:值得进一步学习借鉴和总结经验的课题 成功的企业都有其独到的成功之道:集团内合资合作企业大多数是成功的?有人说,是因为跨国企业有品牌;有人说,是因为有价值体系;有人说,是因为有一套管理系统;也有人说他们的网络功能很完善,有客源;体制、机制很完备……这些确实都是跨国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都值得我们作专题的研究。在“拿来”的基础上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缨 《中外管理》2004,(2):27-28
当本次年薪制的实施对象集体封口时,我们的视野开始转向与之紧密相关的“局外人”,他们或是不归属国家的地方大企业总裁,既感同身受,叉不拘一格;或是189家中央企业的二级公司总裁,能替上级言其所不便言。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即将加入WTO之际,不少人在喊“狼来了”!他们是出于怕狼的心理,外国企业真的那么可怕吗?天津药业同以罗素为代表的跨国公司进行的长达10多年的较量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壮烈的场面,第一次被打倒,顽强地站起来;第二次被打倒,又顽强地站起来,并以自己苦心练就的核心竞争力将强大的竞争对手逐出国门。天津药业的勇士们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培养核心能力,中国企业不是弱者。  相似文献   

11.
悠悠千年,我们都专一地皈依于基督教伦理宏大的悲情,据说不曾有过二心;这种专注,已经遮蔽了我们的眼睛;不过,我们文化的命运已经注定;我们将再度清楚地意识到多神才是日常生活的现实。昔日众神从坟墓中再度走出来,由于已遭除魅,他们不再表现为拟人的力量。他们企图再次主宰我们的生命,并且又一次展开了他们之间的争斗。——韦伯(《学术作为一种志业》,1919年)  相似文献   

12.
王涛 《财务与会计》2013,(11):79-80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恪尽职守,为了梦想忘我工作;他们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勤奋开拓;他们坚持不懈,为了集体和个人的事业努力拼搏;他们活力四射,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人勇攀高峰。笔者身边就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一直感动着我。  相似文献   

13.
很多演艺体青明星涉足商业,但是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成为真正的“商人”,并且只有极少数的明星,在商业领域里成为翘楚。我们相信他们在商业领域里成为值得记取的人物。并非全因为“名声”和各种光环带来的“方便”和“好处”,更因为经受了不为人知的艰难。我们接集到的世界上著名音乐、体育、电影人从商的经历.在数十位的候选人中.我们没有选择那些只是用自己的名字注册成商标的人;没有选择那些挂名开饭店、服装店的人;我们也没有选择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工作室的人。我们搜寻那些对企业投入时间和金钱同样多的明星,我们选择那些将自己的热情全都投入的明星,我们希望记录那些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名人”企业家。他们是真正的企业家,他们会参加虽工会议,参与招聘,对经营提出意见,有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地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4.
有一则小故事:甲乙两个鞋企业分别派出一名营销人员,到热带的一个岛上进行市场考察。当这两名营销人员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到达目的地时,他们发现这个岛上的人都赤着脚——这些岛民全都不穿鞋。于是,甲企业的营销员报告说,这里的居民就不穿鞋子,他们对鞋子没有任何需求,我们的产品不会有任何市场,不日我将返回;而乙企业的营销员报告说,这里的居民就没有鞋子穿,需求一旦被创造出来,我们的市场将广阔无比,我将留下来开拓市场。这则故事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到底应当如何认识市场、认识顾客?传统的营销理念告诉…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为本是社会和谐的最高价值理念;和谐社会就是众人共建、众人共享的理想社会状态。”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但企业主体又将分为管理者与执行者,根据所处的岗位职能,执行者分为中层执行者和基层执行者。基层执行者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普通员工,他们是企业的绝大多数,他们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从某种意义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必须把以人为本贯穿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实现人员的全面发展,从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转型发展献计献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技术监督》2007,(12):64-64
2007年即将过去,2008年——“奥运年”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 回首这一年,是我们稳健发展的一年。我们宣传了国家质检总局有关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认证认可以及打击假冒伪劣等方面的大政方针、工作重点、政策法规;报道了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各地基层局的工作经验,反映了他们的呼声和建议;介绍了质量管理理论和企业亟需了解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7.
对于离远的人物,我们只要知道他们的目的,便足以笼统地臧否他们了。对于靠近的人物,我们则依据他们实现其目的的手段来作判断;我们常常反对其目的,却因为其实现目的的手段和方式而喜爱他们。 ——尼采  相似文献   

18.
连锁企业培训核心员工的重要性 所谓核心员工,是指掌握了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员工,他们或具有广泛的外部关系,如与客户、供应商的关系良好;或掌握专业技术,像餐馆的大厨;或具有创新精神,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核心员工分布在连锁企业的各个岗位,他们既可以是有发展潜力的新员工,也可以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员工因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如连锁超级市场的核心员工为采购、营销人员;连锁餐馆的核心员工为大厨;连锁书店的核心员工为图书采购人员;连锁酒店的核心员工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等等。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贺平 《企业文化》2005,(11):1-1
“神六”的火焰照亮了这个秋天,关于它的话题足够温暖整个冬季。 有位外地企业的朋友老顾是负责企业文化工作的,他来京开会,一见面就对我说,你的杂志我们期期都翻,不过,说句话你别往心里去,那些长篇大论的空谈理论文章我们都没有工夫看,能不能多整点适用的? 老顾从企业来,企业的声音我们怎能不往心里去?如今研究企业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了,但确实有一些企业文化人闭门造车,构架空中楼阁,追求用最新潮、最时髦的语言修饰企业文化;他们为企业策划,离现实很远,既不能救活企业也不能安邦定国,却制造了一批“专家”。企业不喜欢读  相似文献   

20.
发现成长     
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终于”摆在我们面前,用“终于”是因为这100强的确来之不易。最初当我们同中华留学人员创业协会共同提出这个调研活动时,许多朋友不解,本刊一向提倡务实,拒绝各种形式的炒作。现在各种排名、打分满天飞,企业已不胜其烦,做这项工作,是沽名钓誉,还是借机炒作呢?其实我们的初衷仅仅源自一个朴素的想法——帮助那些经常接触的成长企业。从杂志定位于中国成长企业那天起,我们就与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成长企业在一起,倾听他们的叹息、关注他们的思考、了解他们的需求。多年来,他们成长中最大的烦恼始终牵动着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