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迅猛增长,税收征管强度也在不断提升。那么,税收征管是否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呢?鉴于鲜有文献探讨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本文利用"金税工程三期"政策上线这一提高税收征管能力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首次实证检验了税收征管对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金税工程三期"这一增加企业纳税遵从度、促进"应收尽收"的税收征管政策冲击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对外投资的可能性、增加了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并且这一结论在引入更多控制变量并排除同期其他政策干扰、安慰剂检验、更换样本周期、倾向得分匹配分析等情况下依旧稳健。潜在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金税工程三期"这一税收征管政策冲击增加了企业的避税动机,表现为企业偏好于向税率低的东道国进行投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金税工程三期"这一税收征管政策冲击对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在不同对外投资事件类型、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最后,依据本文结论提出了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适度地提升银行业竞争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税三期工程是一种数字化税收征管工具,它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来提高税务部门对企业经营状态的精准掌握与分析,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借助我国金税三期工程分批试点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基于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企业研发操纵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于抑制企业研发操纵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有效。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税收征管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水平、发挥规范治理作用两种机制抑制了企业研发操纵行为。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管理层短视主义不利于数字化税收征管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而管理层积极语调蕴含的信息有助于数字化税收征管抑制研发操纵行为。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研发操纵领域的影响因素识别研究,同时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政府部门监管方式创新、数字化税收征管的微观经济后果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税收征管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手段,能够作用于公司经营环节,进而影响审计师面临的业务风险和审计风险,由此影响到公司的审计费用。但目前鲜有文献研究税收征管对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借助金税三期工程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金税三期工程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机制分析表明,金税三期工程推高了上市公司实际税率,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提高了审计师的业务风险,进而提高了审计费用。同时,金税三期工程强化涉税信息监管,提高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了审计师的审计风险,从而降低了审计费用。综合来看前者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大于后者,导致了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提高。进一步分析发现,金税三期工程对审计费用的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和由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前期研究证实纳税稽查、反避税等强制性税收征管可以规范企业纳税行为,对企业产生"约束效应",而不同于以往的强制性税收征管,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具有一定的激励性。由此,文章以2014年颁布实施的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刻画了激励性税收征管,基于这一新的视角,分析了激励性税收征管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利用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研发支出数据,文章采用PSM-DID模型估计了激励性税收征管对企业创新投资影响的"净效应"。结果表明,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实施后,纳税信用等级为A的企业,其创新投资显著增加,且这一效应在媒体关注程度低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中更加明显。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激励性税收征管一方面通过增加信贷融资规模进而对企业的创新投资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市场关注压力进而对企业的创新投资带来负面影响,但由于积极作用要远大于负面影响,从而激励性税收征管表现出对企业创新投资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企业创新的成败越来越依赖于它们所生存的创新生态系统,哪些因素影响了创新生态系统成长是一个亟待探讨的话题。基于新近的"架构者"理论,文章探究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新生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架构者"及其对生态系统其他企业的影响,试图揭示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和演化机制。通过案例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文章发现:(1)在新生期,政府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架构者",其政策效应是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的动力;(2)在成长期,先驱企业取代政府成为"架构者",其通过对其他企业产生"跟随效应"推动整个生态系统创新产出增加;(3)在成熟期,作为"架构者"的先驱企业对其他企业创新溢出存在"乘数效应"。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应该根据创新生态系统不同发展阶段,识别相应的"架构者"并给予相应的政策,从而发挥它们创新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7.
分析师实地调研对其盈余预测会产生很大影响,那么,在调研中,分析师接触到更高管理层,对其盈余预测的影响是正向还是负向呢?我们以2015-2018年深交所被分析师调研的上市公司为例,研究发现,分析师实地调研受到管理层重视的程度越高,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越低,同时预测乐观度越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公司的盈余波动程度以及调研获取的私有信息的时效性也会影响管理层重视对分析师预测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说明对于分析师实地调研来说,“近水楼台”反而影响了其“先得月”。文章的研究深化了分析师行为的相关文献,给资本市场的监管制度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对于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创新水平提升是否发挥有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利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显著提升了以发明专利申请数度量的创新数量及以专利知识宽度衡量的创新质量,具有明显的"增量提质"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作用在企业属于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和所处市场化程度更低时更为明显。影响机制发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于其能够为企业嫁接财务资源、发挥人才集聚和产学研合作效应。拓展性研究表明,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政策通过知识溢出发挥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文章对国家夯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的成果,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产业升级是政府产业政策的核心目标,这一宏观过程顺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企业的创新活动。文章以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2011年“五年规划”变更这一自然实验构造的双重差分模型(DID)探讨了宏观产业政策之于微观企业创新的经济后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产业政策能够增加被扶持企业的创新投入,且影响程度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趋势;上述作用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资源效应”而非通过降低企业市场势力、行业集中程度等“竞争效应”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源依赖下的产业政策降低了被扶持企业的创新效率,这在“特惠型”的资源分配方式即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等集中于少数企业的情况下尤为严重。上述结论为我们理解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研究》2019,(9)
文章根据较高生产率国家的外汇市场实际表现,对这些国家实际采用的汇率制度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类型与该国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同时还考察了不同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其他的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发挥的创新促进作用最强。对于二者之间影响机制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汇率制度主要通过对一国企业的经营策略来影响该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是制约汇率制度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在资本账户开放度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相较于其他汇率制度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RMB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on Chinese multi-product firms' export behavior using China's firm-level micro data and highly disaggregated customs data over 2000–2007. We find that real appreciation of RMB exerts negative effects on Chinese multi-product firms' export prices and export quantities, and the effect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cross firms with different productivity as well as the product ladder within multi-product firms. In addition, we document that real appreciation of RMB narrows multi-product firms' export scope and induces firms to skew their export sales towards the best performing products. Finall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RMB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on firms' export duration, and shows that real appreciation of RMB lengthens the export duration of core products but shortens the export duration of non-core products. 相似文献
12.
China's 2004 value‐added tax (VAT) pilot reform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which changed the VAT from production type to consumption type, introduced a sizable tax credit for fixed investment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leading to more investment and higher productivity at firm level. This paper, however, uses difference‐in‐difference estimation and finds a negative structural effect; that is, the VAT pilot reform leads to a reduction in the export sophistication of Northeast cities relative to other cities in China, and the results hold for a battery of robustness checks. It is found that resources are reallocated towards less‐sophisticated industries. As the products with higher export sophistication are more skill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intensive, the shortfalls of skilled labor and R&D spending hinder the upgrading process. With a new round of revitalization plans in the Northeast, policymakers should be cautious with similar structural effects and focus on increasing skilled labor supply and R&D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3.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an accelerated depreciation tax policy (ADP) on employment. As a tax incentive policy, we expect an ADP to impact firm behavior significantly, but its effect on employment remains uninvestigated. Leveraging the two-stage implementation of an ADP in selected industries in China in 2014 and 2015 and using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research design, we find that: 1) the ADP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employment,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utput effect hypothesis; and 2) the ADP increases firms’ labor demand, mainly by stimulating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nd easing their financial constraints. Additional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impact of ADP on employment is more salient for small firms, non-state-owned firms, and high growth firms, and skilled labor employment, indicating that the ADP is more effective for firms with high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hiring skilled labor to accompany the increase in capital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制造业普遍盈收水平下滑,而企业的利润税负水平却明显上升,"税负重感"增加。究其原因,是我国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存在"税负刚性"的特征和效应,实则反映了我国税制改革的迫切性。文章利用2013—2016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全样本数据,证实了"税负刚性"的存在性和显著性,并进一步结合其结构性效应的分析,对当前的税制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新地理经济学视角,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高铁通车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以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高新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PSM-DID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铁通车显著促进了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而对企业开发式创新投资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高铁通车对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仅体现在位于中西部和低人力资本水平地区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从而进一步验证了高铁通车加速了创新的人、财、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跨地区流动和转移,通过降低信息沟通成本、促进信任和企业社会网络的形成、降低企业高风险特质的探索式创新的融资约束与风险、进而促进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6.
研究转型问题,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资源配置视角看,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不仅面临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而且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第三配置失效问题,其突出表现就是日益严重的信用失效问题。本文从制度变迁视角,以中国为个案,对第三配置的历史沿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与能源回弹效应之探讨——以中国工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能源回弹效应的存在,技术创新对能源消耗水平的影响变得复杂,有必要就不同类型的创新行为对能耗水平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文章运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模型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2001~201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利用韦恩图和相关性分析方法从横向、纵向初步探讨不同创新类型与能源强度的关系,进一步地在划分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就分解因素对能源强度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结论表明,能源回弹效应在我国是存在的,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省份开展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以节约能源消耗时,效果受到能源回弹效应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最后,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医疗保险虽然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但也滋生了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文章基于医疗服务的信任品属性,利用实验方法刻画了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两种保险形式,并通过对比私人信息和公开信息探究了加强声誉建设对解决医疗保险“双刃剑”难题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首先,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均会导致医患双方的道德风险问题,且商业保险更严重。其次,声誉加强有利于缓解保险的道德风险,其作用机制在不同保险条件下有所不同。在商业保险条件下,声誉通过弥补患者的信息劣势,加大了对医生欺骗行为的约束;而在社会保险条件下,声誉在提振患者对市场的初始信心的同时,降低了患者因保险依赖而盲目交易的可能性。最后,综合医疗市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看,公开信息商业保险和公开信息社会保险是两种相对高效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9.
Frederick L. Bereskin Po‐Hsuan Hsu Wendy Rotenberg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8,35(1):525-557
We examine the consequences of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from an innovation perspective and investigate the patent output of firms likely to be managing earnings through altering their R&D expenditures. We find that R&D cuts related to earnings management lead to fewer patents, less influential patent output, and lower innovative efficiency compared to other R&D cuts. Our results thus suggest that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may obstruct firm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costs of managerial manipulation of R&D expenditures to alter reported earning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