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世栋 《南方经济》2020,39(3):73-85
基础设施是任何国家孵化市场所必须的先行资本,但并非所有国家都有能力为市场体系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文章首先从对市场主体的孵化、引导资本流动和促进市场体系纵深发展等方面总结基础设施对于市场孵化的普遍意义。然后以部分代表性国家为例,论证基础设施质量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其国家能力的差异。最后在国家能力理论框架下,提出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能力重塑"一般框架,辨析改革开放以来,以"学习能力、财政能力、法治能力"构成的三大国家能力具体的阶段性重塑过程,及其为中国市场孵化提供基础设施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
宋宗宏 《南方经济》2020,39(1):1-12
国家能力是解释中国成功进行市场体系渐进孵化的关键。文章首先对中国独特的市场体系渐进孵化逻辑进行了总结梳理和阐述,回顾了二战以来市场体系孵化的全球经验,然后分析了学习能力、财政能力和法治能力与渐进孵化的双向互促共进关系,最后从一般意义上提炼了中国渐进孵化市场体系的经验及规律。文章是从国家能力角度阐释中国市场体系渐进孵化实践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3.
为增进对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缘起的理解,本文利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2002—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多个角度使用多个指标衡量国家金融化,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仅使得企业和家庭等微观经济主体金融化,还对国家金融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原因之一。第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发展中国家金融化主要是为规避发达国家溢出的或者国内经济变革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发达国家并非如此,而是为攫取其他经济体的利润。第三,国家治理能力会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促进作用,并且国家治理能力主要通过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来减轻全球经济金融化,而不是通过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债务影响的渠道。在经过使用工具变量,主成分分析法等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实证结果仍保持一致。本文研究表明,我们需要保持各国经济政策的连续性、透明性与稳定性,并要有意识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水平以抑制全球经济金融化。  相似文献   

4.
吴华海 《浙江经济》2004,(19):11-13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浙江企业债券市场作为全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子市场,其发展首先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规定,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改革现行企业债券管理中的陈旧性制度,大胆创新,不断开拓。  相似文献   

5.
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态势。外资并购规模不断扩大,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成效显著,大宗企业并购创下历史新高。但我国结构调整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海外并购尚缺乏国际化运作经验等。本文通过对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实证分析,提出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资源类开发企业和制造业境外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健 《理论观察》2023,(3):46-49
一是从时间维度总结自建党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的宝贵经验。二是以空间维度从学理的角度探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作用和意义。三是从现实价值角度论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只是几个字的改换,不过这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为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经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打下一个非常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彭波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4):F0002-F0002
租佃制度在历史上绵延数千年,在近世(宋代至民国)至少覆盖三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构成中国社会的重要基础,被看作是解开中国社会发展之谜的一把关键钥匙。对这项制度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也存在着很多流行的误解。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一些根本性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总体来看,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住房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改革和市场发展的成果惠及了大多数城镇居民;住房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1.
江伟涛 《南方经济》2020,39(2):73-87
近代中国缘何落后?这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经久不衰的问题。其实质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为何工业革命未能爆发于经济总量大幅领先的明清中国?当工业化确立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进入中国后,中国为何未能利用强大的底蕴较快地完成工业化而进入到经济强国的行列?文章试图从国家能力的视角回答这一历久弥新的问题:明清时期中国的国家能力大体是与发展农业经济,维持统治的国家目标相一致,正是这一国家目标使得中国无法发生工业革命;当列强叩开中国的国门,将中国强行纳入世界体系后,晚清政府启动了工业化进程,学习、财政、法治等国家能力的严重不足导致了最终的失败,继起的北京国民政府意识到了学习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然而分裂的现状阻碍了其财政能力与法治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仍不足以支撑孵化市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虽然努力提升学习、财政、法治三种国家能力,但国民党作为一个弱势独裁政党,内部组织涣散,使得南京国民政府既无法从国家能力层面有效动员广大乡村经济潜力,也无法建立起政令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加之日本入侵,在内忧外患下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2.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文章利用相对价格方差均值方法测度了全国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发现商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在逐渐上升,但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并未呈同样上升趋势。地方竞争导致的地方保护和分割负面现象、要素市场流动管制行政色彩较重、基础设施缺乏互联互通、疫情冲击是造成我国现在市场分割的直接原因。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内涵。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市场提供统一的基础性制度供给,统筹好安全和发展、全国和地方、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单一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ministerial speech to the China Development Forum in Beijing, March 2002, I emphasise the importance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in implementing sound monetary policy and strengtheni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hese purposes China's capital market needs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to increase the share of direct financing, and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be reformed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incentives for loan marketing as well as internal control.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我国普遍实施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不具备经济条件的前提下,如何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模式特点,寻找发展农村养老保险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资源支持,自然成为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政策选择和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与生存,但以乳品为代表的食品类企业却往往忽视质量控制而热衷于销量扩张.本文从技术约束和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此给出了一种解释.分析表明:竞争压力未必是解释该现象的关键因素;只要产品的市场容量较大、并且在投资不足的前提下提供优质产品的产能相对较小,即使没有竞争的压力,厂商在质量控制上的投资也不充分,而且总是热衷于低价大销量的营销方式,后者被消费者视为投资充分的不完美信号.增强监管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厂商投资不足且追逐大销量的现状,但能增加厂商高投资的可能性、提高产品的平均质量.我们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吻合乳品等国内食品企业高速扩张但忽视质量控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臧铖  冼国明  初晓 《南方经济》2022,41(7):69-86
文章首先通过定量识别《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构造出我国外资开放度指标,然后,采用价格法测算了我国省际地区市场分割程度,同时借助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测度了我国各省市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将交互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相结合,实证考察了市场分割视角下外资开放对产业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市场分割的弱化会对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到缓解,甚至翻转的作用,特别是在外资开放程度较高时,外资开放对产业升级的抑制作用会随着市场分割弱化而得以缓解,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换言之,我国在持续深化外资开放以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配合统一的大市场。第三,在解决内生性问题、替换指标、加入更多控制变量以及剔除部分样本之后,结果依然稳健。上述研究表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而打破市场分割促进以统一大市场为基础的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是当前阶段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Lack of sufficient analytical capacity in most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sub-Saharan Africa has been suggested frequently as a major factor determin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development policy interventions. This paper documents an approach implemented in Malawi for the past three years to develop decentralized capacity to analyze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program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dentifying the areas of capacity strengthening in development policy analysis is developed. Generalizable lessons from Malawi's experience in decentralized capacity strengthening arc presented. Various issues that relate to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capacity building programmes in sub-Saharan African are addressed. It is argued that continuous dialogue between development researchers and policy decisionmakers and between the trainers in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donor agencies is fundamental for achieving the goals of improved capacity for development policy analysis. Résumé: On avance souvent que l'absence de capacité d'analyse suffisante dans la plupart des pays en développcment d'Afrique subsaharienne constitue l'un des facteurs qui conditionne l'opportunité des interventions en matière de politique de développement. Ce document présente unc approche mise en ocuvre au Malawi au cours des trois dernières années en vuc de développer la capacité décentralisée à analyser les politiques et programmes de développement. Il met au point un cadre conceptuel pour l'identification des domaines nécessitant un appui institutionnel au niveau de 1'analysc des politiques de développement. Des leçons susceptibles d'être généralisées sont tirées de l'expérience du Malawi en matière de renforcement de la capacité décentralisée. Diverses questions ayant trait à l'amélioration de l'efficacité des programmes de renforcement des capacités en Afrique subsaharienne sont abordées. Il est avancé que le dialogue permanent entre chercheurs s'intéressant au développcment et décideurs, et entre formateurs des institutions académiques et organismes d'aide est essentielle pour atteindrc l'objectif d'amélioration de la capacité d'analyse des politiques de développement.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