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电力科研院所逐年加大了对研发费用的投入力度,研发费用投入的加大也为其带来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其科研成果转化较低,无法为其带来效益。而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科研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科研成果转化的经验和方法,并结合我国电力科研院所的现状提出促进其科研成果转化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支撑体系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前者不到20%,后者不到60%。全国高校年度专利实施率在24%左右,签订技术合同数占已鉴定成果的48%左右,这当中还包括同一成果的多次转让。还有大量的成果滞留在成果柜中,始终没有走出“样品、论文、展品、奖品、职称评聘”的古  相似文献   

3.
科研成果转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单位特殊的历史责任 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科研布局上与发达国家不同.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主要分二类,一类是国立研究机构,如马普研究所,日本的理研,美国的NIH;另外一类是企业研究单元,如MotoroIa,BASF,Bayer等大公司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4.
夏季 《湖北经济管理》2009,(18):118-120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致力于从评价机制、利益保障机制、科研机制、风投机制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机制缺陷,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之机制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之下,高职院校通过多轮调整推动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协同创新,促进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基于此,本文主要在协同创新的视域下,分析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路径,并指出当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具体的发展对策,以提高综合的风险应对能力,适应外部的市场和技术转换的需求,推动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快速落地,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是一个国家科学研究最活跃的地方,也是一个国家科研成果最多的产地。但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还不到10%,制约成果转化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立足高校,通过实证研究对该问题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成果转化率不高主要是由高校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一方面,高校科研成果产出众多,但缺乏良好的沟通平台;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成果主要立足点在于纯科研,并没有将理论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所以,尝试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对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四方资源进行整合是有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的科研成果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中也存在制度不全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深入研究,优化科研成果转化效果,高校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质量。本文阐述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含义,分析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当前国内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趋势,最后提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模式创新对策,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学研模式下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高校进行合作,利用高校的科研成果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模式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了加快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必要性,其次剖析了当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快产学研相结合,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享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将知识分享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结合,构建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分享的综合模型,同时通过对不同产学研模式的细化分析,构建出不同产学研协同模式下知识分享模式,并分别给出使知识在分享及流动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益的建议,加速知识流和技术流的有效流动,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立足高职院校,针对该类院校中"科技成果少、转化更少、推广难度大"的问题,分析了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因素,并相应的提出了解决的对策。高职院校需从完善科研机制、构建科研创新团队、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创多种合作模式、构建网络科研信息平台等方面,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金辉  李东 《科学决策》2021,(7):112-123
本文站在国际经济格局变迁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澄清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所具有的特殊使命与特殊目标.揭示了长期阻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根本性障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价值被严重抑制,导致由股权投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最为重要的转化形式无法顺利实现.为克服这一顽疾,揭示了商业模式创新对科技成果转化价值的影响机理,据此提出将科技成果转化价值释放工程(VRE)纳入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体系的创新设计.阐述了科技成果转化价值释放工程(VRE)的总体目标、三类应用扩展的实施路径与相应的方法.就VRE工程的实施主体选择、关键支撑工程的目标内容、反向孵化技术成果的合作信任构建等问题提出了宏微观策略建议,为创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系统,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率过低的顽疾,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创新性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王聪 《科技和产业》2020,20(3):46-52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内容,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深入探析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界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然后研究了成果转化一般过程和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领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1产学研联合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以多种形式,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联合,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组织了30多次规模不等的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共达成合作协议近600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千多项。至2004年底,全市开发的市级以上新产品中,产学研联合开发的占72%以上;实施的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中,产学研联合的项目占90%以上;2004年,获得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近5千万元资助的四个项目,都是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全市组建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省级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4家、国家级技术中心2家、省级技术中心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投入—产出—转化”三个维度,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高校科技资源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稳定,产出指数的促进作用较弱呈下降趋势,转化指数的促进作用较高呈上升趋势。为此,进一步探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从人才支撑、平台搭建和知识转化三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梅 《科技和产业》2005,5(3):40-42,4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个市场交易过程,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涉及高校、企业和教师三方的利益。要完成这种特殊的市场交易,必须从根本利益上激励三方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学术荣誉”激励机制、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市场激励机制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是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措施,并提出两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甘肃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义C-D生产函数,对甘肃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2004年间甘肃广义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44.96%,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上升.但是,同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科技综合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甘肃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使经济增长尽快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集约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武汉区域科技中介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中介服务的生命力在于知识和信息,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是科技中介机构获取信息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武汉区域的调查研究,在分析了此区域科技中介信息服务网络化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构建科技中介信息服务平台的设想,以将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利用,提高科技信息流通的效果与效率,从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发挥科技中介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政 《科技和产业》2020,20(6):75-79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和路径。通过梳理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的做法和成效,分析成果转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加快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利转让与许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环节。全国高校数量众多,专利授权数量和有效专利数丰富,但高校专利转让及许可实施效果欠佳。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2013—2020年全国高校专利转化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从有效发明专利数、专利转让率、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等维度,深入研究全国高校专利转让与许可现状,分析制约高校专利转化的关键因素,并从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加大与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对接、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