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所讲的资本"原罪",本质上是指资本的剥削本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有其客观必然性。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民营企业的"原罪"问题,必须把生产力标准、法律标准、道德标准和政治标准统一起来。民营企业家应勇敢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我们现在有一种理论,说企业家有原罪。我认为这个理论非常有害,它是一个清算的理论,是准备要清算我们的企业家!我们好不容易有25年的平稳,如果再搞一个清算,前途就完了。他们不但没有原罪,而且在逐步的改革中建立了伟大的功勋,我们要保护富人!为什么要保护富人?因为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如果打倒了富人,这个国家就没有富人了,就变成穷人国了!”在8月的一次会议上,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  相似文献   

3.
佚名 《经营者》2006,(23):53-53
其原罪就在于富豪们本身,首先需要反思的是富豪们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富得光明正大,豪得名正言顺。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一些富豪纷纷落马,成为囚犯.一时间,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排行榜被人称为"囚徒榜".中国民企"原罪说"也浪随风起,成为坊间论议的焦点.那么,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到底有没有原罪?这个问题随着众多民企老板的倒台已变得没有问答的必要.民众普遍关注的是,他们的原罪是什么?如何产生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千差万别了.如果要找共性的话,那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出身--他们是如何发迹的?如何获得他们的"第一桶金"?新近倒台的甘肃首富、浙江籍商人张国芳,或许能给我们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5.
"原罪"一词最早来自西方,有关中国民营企业是否存在"原罪"问题受到了各重大媒体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关乎民营企业的顺利发展,甚至影响到国计民生.本文正是在总结其他学者对其研究的基础上,从民企自身和制度两个方面来分析原罪的产生的原因,最后给出一些建设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茅于轼疾呼保护富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平  松涛 《英才》2004,(10):19-19
“我们现在有一种理论,说企业家有原罪。我认为这个理论非常有害,它是一个清算的理论,是准备要清算我们的企业家!我们好不容易有25年的平稳,如果再搞一个清算,前途就完了。他们不但没有原罪,而且在逐步的改革中建立了伟大的功勋,我们要保护富入!为什么要保护富入?因为富入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如果打倒了富入,这个国家就没有富入了,就变成穷人国了!”在8月的一次会议上,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  相似文献   

7.
《英才》2003,(8)
他是国民党高官的后代,家世带给他的是九死一生的人生际遇;他曾是中国高层领导的智囊之一,风光时他的一句话可能就变成经济政策,所以他诚惶诚恐,于是全身而退;他是最早下海的一批知识分子,且是教授级的知识分子,却在自己的企业里被神化;40岁以前他的梦想是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此后他的梦想是变为中国首富……在鱼龙混杂的中国民营企业家队伍中,自称无钱有脑的杜厦,他的致富意味着什么?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为故纸堆里的璀璨;当学而优则仕,不再是莘莘学子至高无上的人生目标;当一夜暴富的故事在不规范的市场里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杜厦的故事也就不足为奇。来自学界、政府的两栖人物杜厦走向经营之路,是知本私有化、资本化的延伸,还是权力私有化、资本化的延伸?一位观察家曾感叹:如果在权力、经济和知识之间没有严格的规则壁垒,事实上我们就在每天制造各种"原罪",不仅是新富阶层的"原罪"。不管怎样,中国精英阶层经过新一轮的洗牌,正在悄然形成一种新的财富势力,他们的过去不问也罢。重要的是杜厦们的今天,多大程度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今天的杜厦们,是否有资格成为未来精英们效仿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新国标2017年4月17日就开始实施了,这种两孔与三孔通用的插座不符合要求." "你是公司安全主管,你不通知,我们怎么知道?" "《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单位有法律法规辨识的责任,你们自己不去学,还怨我们?再说,我在群里已经把新国标的标准号发给大家了,你们就不能自己上网学习?" "按你的标准排查,全厂会有成百上千个插座...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2008,(7)
<正>地产界的思想家"冯仑纵横生意江湖20年来,第一次系统梳理出书。30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前公司时代发展到公司时代,21世纪后又进入创富时代,冯仑是一个亲历者。也因此,冯仑对民营企业的所谓"原罪"、合伙人制度、管理逻辑以及生死存亡等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民营企业家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王石为什么成功?牟其中为什么失败?冯仑通过近距离观  相似文献   

10.
奥勒留·奥古斯丁是后期教父思想中形成道德哲学体系的第一人,他是基督教"原罪"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明确地提出了自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本文简要介绍奥古斯丁关于罪恶与自由意志的"原罪"理论,并简单讨论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7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胡德平在南京金陵饭店举办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论坛”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对于清算‘第一桶金’的说法,说得不好,这是在否定改革的巨大成绩。” 此言一出,在政界和媒体界引起讨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说“我基本认同胡德平对民企的看法”,他认为:“很多民营企业家的诞生本身可以看作是一根木炭,如果你试图去把它洗白,那么,最终的结果是把整根木炭都洗掉,木炭还是洗不白。”“我们不能用现在的制度来要求过去的事情,如果真要清算‘原罪’的话,那么,产生‘原罪’的土壤也应该清算。” 而《中国青年报》则在2006年11月28日载文认为:因问题富豪不断落马,所以才引发了民企原罪问题的大讨论。 看来,关于民营企业的问题还得讨论下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  相似文献   

13.
<正>百度危机真正的导火索正是它迅速成长赖以成功的最核心商业模式竞价排名本身,该模式诞生之日起,就戴上了业绩的"原罪"百度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纵然有再大的盈利压力,也不应该忽略搜索结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不能牺牲搜索结果的公众信任和商业道德  相似文献   

14.
《经营者》2006,(3):64-67
“尽管我们贩过羊、做过酒、做过玻璃纤维,但是三一人没有做过任何有愧共和国的无耻之事。现在很多人讲民营企业的‘原罪’,但是我认为三一没有‘原罪’,我相信很多民营企业也没有‘原罪’。”  相似文献   

15.
格拉宁 《经营者》2014,(1):174-175
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一个将自己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作家格拉宁通过研究柳比歇夫的日记和文档,参透了这位科学家一生的秘密跨界CROSSOVER"噢,路齐利,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自己的财产,"赛纳卡写道,"造物交给我们,归我们所有的,只有这个不断流逝的、不稳定的东西。就连这个东西,谁只要愿意,都可以把它从我们手里剥夺走……"你们看,早在纪元初,公元五十年,科学工作者就已经在计算自己的时间,努力节约时间。但是我们出于我们的自视不凡,深信古人的时间绰绰有余。古人只有  相似文献   

16.
市场治理机制的不成熟和规则的大量真空为各种不良动机驱使下的资本运作创造了很多机会,许多"系"的出现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有的"系"甚至在形成阶段就充满了原罪.而"系"在形成之后,在运作模式上给公司或实际控制人带来很大的盈利空间,这种盈利可能是依靠协同效应、规模经济,也可能来自对上市公司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侵占.在此,本文试图从权力链条、知识链条与利益链条的关系上挖掘出一些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认为,这三本书都是完全站在管理者或所有者的立场上来对中下级员工进行空洞的说教和洗脑,并希望所有员工认领自己的原罪,书中认为员工首先要认领所有的工作职能和职责,并义无反顾无所不能地无条件去完成.如果达不到,则自己是所有失误和失职的根源,并要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家在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时代,要担负起经济生活的领导责任今后30年,我认为中国企业家可能面临着这样几个转型:第一,心态或者说精神面貌的转型,就是要从过去那种纠缠于原罪,纠缠于自己是不是有一个合法的地位,从自我怀疑、自我彷徨中走出来。中国企业家面临着一个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时代,要担负起经济生活的领导责任。  相似文献   

19.
纸上兵     
<正>《野蛮生长》【作者】冯仑【定价】39.00元【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简介】三十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前公司时代发展到公司时代,21世纪后又进入创富时代,冯仑是一个亲历者,他所创办的万通公司也伴随着其他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因此,冯仑对民营企业的所谓"原罪"、合伙人制度、管理逻辑以及生死存亡等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26日审议通过,并于2010年7月1日起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从其酝酿之初到最终颁布,学者、从业人员乃至媒体对其进行的讨论一直如火如荼。本文仅就热议的"同命同价"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理解,以期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能更准确地运用此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