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洁  张华 《商》2013,(14):308-308,276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高校教育非常关心的问题,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课题组通过对重庆市高校综合素质评价现状进行调查,目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总体上良好,但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素质和能力素质评价方面仍有待提高,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包括评价方式,自身因素,教师因素等。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有效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政府、学校和大学生个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是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高校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着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健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充分和学生个体就业能力培养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最后,提出从地方政府加强政策的引导和制定、高校建设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自主意识加强等可行性方案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史上最难就业年""最难就业季"等对就业形势的描述充分看出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文章通过构建班团一体化工作模式,引导学生自下而上响应就业指导、自我完善个体发展目标,切实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提升就业能力,力争大学毕业生都能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省278家有招收新疆籍大学生计划的企业为样本,建立了基于雇主需求角度的就业软实力测评模型,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软实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交流沟通、开拓创新、合作管理、耐挫及职业素养是基于雇主需求视角的五项基本就业能力,或受语言、文化的影响,这几项能力是少数民族尤其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短板。因此,内地高校在培养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面,应在充分尊重其民族文化及地域传统的同时,重点关注其基本就业能力的提高,做到差别指导、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5.
张英杰  杜方  杨波 《消费导刊》2009,(11):235-235
当前提高大学生真正就业能力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但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对毕业生现有的就业情况有所掌握,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我国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就业能力构成和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上的研究差距更大。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理论试探着建立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提高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指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分析指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要求大学生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原有的学业成绩评价已不能满足新世纪人才观和教育观的要求。高校的学业成绩评价必须转变观念,学生就业指导是当前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校高等教育能否可持续性发展,影响到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否提高。成功的教育必须依托于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反之,将会脱离教育的宗旨,将影响其为社会服务、经济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宋家博 《商》2013,(17):328-328
理工类大学生就业难渐渐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包括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跟不上市场形势,学校的行业背景影响非行业类学生就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得力等。因此,我们应该从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来研究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鉴USEM就业能力模型,利用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相关数据,构建了高职大学生求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浙江省内的15所高职院校选取了55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有成功求职经验的学生对求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指标的认知与所建模型基本保持一致,而无成功求职经验学生的认知与模型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一方面本文建立的求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科学的,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特别是无成功求职经验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升其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本文通过对经管类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量化评价, 可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追踪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上的能力表现。从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人际能力4 项一级指标和19 项二级指标、35项三级指标提出了适用于独立学院经管类学生职业能力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等级评定和等级状态方程式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了综合评分,进一步为教师确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为指导地方经管类高校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促进就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项关键而迫切的任务。文章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调查用人单位需求及历届参赛学生体会,浅析了数学建模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并建议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解决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指标确立和合理量化问题,试图建立包括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身心发展在内的更全面的指标评价体系,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给出综合评价分值的计算公式,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析,希望提高层次分析法对相关评价运用性推广,并探讨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特征入手,结合学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的论述,理清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和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体系,为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周雨露  李媛 《中国市场》2011,(15):167-168
高校学生评价体系对大学生学习具有重要导向作用。高校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未来的管理人才,这决定其在教育过程中更应重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在柯氏四层次模型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就当今高校的管理专业学生评价体系的不足展开思考,为高校的学生评估标准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发出了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大事,当前我国推进发展建设中,社会就业岗位虽基本可实现"稳就业"的需求,但高校"95后"毕业生的就业择业状况和观念值得深究。岗位、薪酬、环境、毕业生素质等均是影响就业推进的因素。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升综合能力,适应时代发展,培养正确的就业观,采取"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方联动的机制保障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就业后理财行为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徐州地区两所高校的调查,发现虽然经管类专业学生资金的理财习惯和理财意识上优于非经管类专业学生,但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受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个人理财观念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使当代大学生必须重视提升自己全方位的职业能力,其中,交际沟通能力与领导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本文围绕当前的国内就业形势,对大学生沟通与领导能力的培养展开探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大学生实现更好的就业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探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和生活满意度问卷(SWLS)对326名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平均分为30.14±7.20分,生活满意度问卷平均分为14.41±2.76分;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在男女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360,P>0.05;t=1.253,P>0.05);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2.761,P>0.05;F=2.984,P>0.05);核心自我评价可以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R2=0.35)。这表明核心自我评价会影响到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核心自我评价水平高的个体通常会体验到较高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孟祥昊  童石荣 《消费导刊》2014,(12):294-295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伴随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可以说,大学生能否就业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体自我价值实现与否,而合理地解决该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明确界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有效性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政策主体和政策对象两个维度,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通过专家咨询法进行筛选,构建了涵盖4个层次25个具体指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进一步挖掘了政策主体有效性和政策对象有效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目标是政策主体有效性评价指标构建的标准,从就业、创新和经济三个方面贡献来综合考量政策主体的有效性。政策对象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满意度,而满意度受政策实施过程影响,从政策自身、政策传递和政策效应三个层面设置指标对政策对象有效性进行衡量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缓解,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依旧是当下的热点话题。大学生就业一方面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更主要来自于自身的就业期望。在以往文献研究中,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普遍偏高,有"宁在第一劳动力市场失业,不在第二劳动力市场就业",大学生主观上不恰当的择业意向,不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都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高校应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以及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引导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应该适时调整,应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价值观;掌握就业技巧,提高就业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