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行立法对章程自治的边界以及自治对人的效力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应区别股权的内部转让和对外转让,分别设置限制性条件;区别初始章程和后续章程对人的效力;明确公司章程限制股权转让条款的司法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在全国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会议谈到树立现代司法观念,推进行政审判工作的发展时表示,在行政审判中必须牢牢抓住合法性审查这个中心,以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为立足点,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坚决杜绝将审查的重心放在审查原告的行为是否合法的错误做法。他要求从六个方面入手:一要强化大局观念。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从和服务于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要充分发挥“官“民矛盾“化解器”和“减压阀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审理各类群体性、集团性案件,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相似文献   

3.
违宪审查作为一项保障宪法最高地位的制度在我国尚未建立,本文从四个方面着重探讨了该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必要性即保障宪法的最高效力;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保护少数人权利;保障“分权制衡”原则。明确违宪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对其在我国的建立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毕宝胜 《现代商业》2021,(1):121-124
从对赌第一案“海富案”法院认定目标公司与投资方签订的对赌协议无效,到“华工案”认定对赌协议有效,再到《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对对赌协议效力明确认可,并要求目标公司履行“合法减资程序”的规定可以看出,司法机关对于对赌协议的效力认定越来越宽松,资本维持原则下的“履行可能性”将成为司法裁判导向。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及司法实践中,关于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之效力有着对立的两种观点,即无效说与有效说,从而导致了该类案件在司法审判及工商登记等活动中认定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效力的观点不统一,往往是一案一判,对此类案件作出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司法的权威和统一,为此,有必要以具体的立法形式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人民法院在审查与公司登记行为相关的事实时,审查的角度与公司登记机关在作出登记行为时的审查有所不同,由此引发众多争议。本文借一则案例,从登记机关的审查特点出发,探讨登记机关的审查与相应司法审查的协调,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推进工商系统的法制建设。一、一则案例万城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28日,公司章程规定法定代表人由全体股东选举产生,法定代表人为原告邹某。2004年3月15日,邹某与万城公司的其他三名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分别转让给三位股东。万城公司全体股东于当日召开股东会并形成股权转让的决议,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股权出资是指投资人以其持有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作为出资,投资于境内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行为。《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对股权出资进行了明确和规范,但股权出资在会计与税务处理上是适用企业所得税中的视同销售处理,还是适用重组处理,并未明确,本文结合相关政策,对以股权出资的会计与税务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可进行外部转让,这是有限责任公司资合性的体现。在股权转让过程中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受让人必须尽最大努力排除交易风险。为了保证股权转让合同效力无瑕疵,双方必须从章程、股东优先购买权、股权质押等方面进行审查。适当的磋商交易程序是股权顺利移转的保障。股权转让除了公司法规定的一般法律后果之外,还是能实现诸如土地使用权转让等间接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做出了更为细致的规定,但仍有缺陷,尤其在股权转让的效力问题中并未明确股权转让的生效要件,这必然影响到公司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笔者对股权转让的生效要件进行剖析,以求促进我国《公司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股权转让登记”分为“名册变更登记”和“工商变更登记”两种。我国对于股权转让登记与《股权转让合同》关系问题的总体看法是:不论“名册变更登记”还是“工商变更登记”都不直接作用于《股权转让合同》的合同效力,只是确定《股权转让合同》是否实际履行和新股东是否能够对抗第三人的依据。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这必然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一系列问题。应正确认识股权转让登记与《股权转让合同》的关系,将《股权转让合同》视为一种承诺合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外贸易》2011,(10):10-10
9月1日,中国商务部正式推出《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对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从交易的实质内容和实际影响来判断并购交易是否属于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外国投资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实质规避并购安全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代持、信托、多层次再投资、租赁、贷款、协议控制、境外交易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王琤 《市场周刊》2008,(2):56-57
工商登记是股权转让生效的必要条件吗?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说,股权转让是一种商事交易,其效力的成就来源于民事自决。工商登记是国家机关对合法的民事自决行为的一种照准,它不是效力的源泉,因而不能认为工商登记是股权转让生效的必要条件。此种认识,在下述律师实务中得以体现,并得到工商机关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国际投资中投资者往往通过转让股权以求更充分地保护其投资利益,但由于股权转让往往导致投资者国籍或投资合同主体的变更,因此会对国际投资仲裁管辖构成要件产生影响。国际投资仲裁中因请求依据的不同可分为条约请求和合同请求,两者管辖构成的要件也会有所区别。条约请求权下,股权转让主要对属人管辖要件产生影响,尤其发生在投资者通过股权转让而进行"国籍挑选"的情况下。合同请求权下,股权转让后对仲裁合意效力的影响成为确认管辖权的关键,而仲裁庭对于"仲裁条款自动转移"理论的不明确态度导致了对该问题的裁决不一致。对于因股权转让而导致投资合同中争议解决条款的效力瑕疵,保护伞条款的存在可使合同之诉转化为条约之诉从而扩大投资仲裁管辖权。这虽然给投资者提供更多保护,但也加重了东道国承担的义务,有违国际投资仲裁制度中的公平或平衡原则,需要加以解决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环球参考     
《中国对外贸易》2011,(10):10-15
1外资并购审查收紧VIE前途未卜9月1日,中国商务部正式推出《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对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从交易的实质内容和实际影响来判断并购交易是否属于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外国投资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实质规避并购安全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代持、信托、多层次再投资、租赁、贷款、协议控制、境外交易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行为与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制度性症结。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质是利益的再一次重新分配,也是一个制度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在证券市场上达到“帕累托优化”或“帕累托改进”的过程。本文通过股权分置变革的制度需求分析,认为在股权分置变革中,应充分尊重制度需求主体的意见,使其达到较高的“满意度”,以保证改革的收益最大化,尤其要尊重股票历史成本的形成机理;通过股权分置变革的制度供给分析,认为在股权分置变革中,政府或准政府应权衡利弊,降低改革成本,预期改革收益,尤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通过股权分置变革的制度均衡与制度变迁分析,认为在股权分置变革中,应把握全局性,着眼于系统性,尤其要依法行事,法理清晰,调整国有资产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删除过于僵硬化的规定,修改并协调现行《公司法》、《证券法》等。  相似文献   

16.
陈雷  李拥军 《商业时代》2012,(2):108-109
司法具有审判、控权、补法、护宪等功能。审判功能表现为法院对社会纠纷的裁决,控权功能表现为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补法功能表现为法院对法律的创制与解释,护宪功能表现为法院对违宪审查权的行使。从国际的视角重新审视司法应具有的功能,对推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并购问题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永开  刘星 《商场现代化》2006,(21):140-142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对立的“股权分置问题”。股权分置改革从制度上消除了非流通股的流通障碍,上市公司股份得以全部流通,潜在的股权竞争者通过市场收集行为来达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获得控制权收益。中国并购市场在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后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新并购时代”。本文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新情况,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邵宗日 《商场现代化》2007,(21):276-278
合同法第230条对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作了规定,但对该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和效力却未做明确规定,本文从确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立法意图,以及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现实可操作性角度出发,结合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效力,以及如何兼顾对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和审判实践中诉讼程序的处理等方面,作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尚晶晶 《消费导刊》2014,(8):228-228
我国于2002年4月1日开始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65条在进一步明确举证时限的前提下,对证据失权有了进一步具体化,但对于其根据“不同情形”的处理却并不明确。本文结合审判实践中的案例探讨证据失权的适用条件,以期指导审判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外贸易》2010,(9):61-61
最高人民法院8月16日公布了“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内容包括:明确规定了未经行政审批的合同效力的认定规则;明确规定了股权转让合同未经审批情形下的处理规则,明确规定了外商投资企业隐名投资纠纷的处理规则;明确规定了认定外商投资企业股东出资责任的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