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吕刘 《市场论坛》2023,(6):27-33
内生式发展已成为国际上许多乡村发展的成功模式,对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从“资源—人力—文化—法治”协同发展的视角借鉴国外乡村振兴内生发展机理,通过分析德国、日本和法国等案例,总结其对我国乡村振兴内生式发展的启示,以及存在乡村社会资源利用不足、乡村人力短缺、文化传承度不高、法律薄弱等短板,应全面从资源、人力、文化和法治方面规划科学的乡村振兴策略,补齐短板构建我国乡村振兴内生发展的促进机制,推进乡村振兴内生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然而乡村为谁而振兴?乡村靠谁而振兴?因此,人才振兴的意义重大。"新乡贤"的返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通过对学界关于新乡贤的内涵和类型、参与乡村振兴的作用功能、主要困境、发展路径及实践经验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上扩展。  相似文献   

3.
陈程 《中国市场》2023,(28):195-198
乡村振兴战略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而乡村数字经济能通过现代科技赋予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新动能,对传统农村进行创新转型,促进现代数字经济与传统农业进一步融合,使数字经济成为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利用数字经济创新驱动乡村发展,探索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视角、新方法、新思路,对乡村振兴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文化要先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需要正确认识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借鉴成功做法,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度挖掘,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好乡村文化的应有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王志贤  王爽 《北方经贸》2022,(8):149-152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途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是振兴区域经济、繁荣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赫哲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渔猎文化。四排赫哲乡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具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四排赫哲族乡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实践,对其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特色优势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其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之中存在的旅游产品单一、专业人才缺乏、市场开拓欠缺等问题,从优化基础设施、开发特色产品、开拓新兴市场、加强人才建设等四个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任洁  盘丽  周旺越 《上海商业》2022,(8):204-206
乡村振兴背景下,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发展林下经济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乡村振兴视角下乔央村的林下经济发展状况,探讨了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及建议,以期对乔央村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的提出入手,通过阐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分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金融发展在市场化运作、机构改革、政策扶持、风险防范等方面支持乡村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乡村振兴研究视角,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乡村旅游行业进行系统分析。并参照分析结果,提出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政府支持、重视人才培养三种发展策略,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下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首先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程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提出解决对策;然后指出了乡村土地制度改革对生态文明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在民族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是解决民族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对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对其标准和指标进行梳理。本文提出了"美丽乡村"的内蒙古模式,并提出了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思  何梅青 《中国商论》2022,(22):11-1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自此乡村振兴成为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乡村旅游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CNKI核心期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及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与乡村旅游视角下的国内乡村振兴研究相关的论文为研究数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2017—2021年乡村旅游发展视角下乡村振兴研究的知识图谱,探究相关领域研究热点,通过可视化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及关键词网络聚类图谱挖掘乡村旅游发展视角下乡村振兴研究的热点主题,并分析前沿动态。  相似文献   

12.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点,旅游业是民族贫困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依托,乡村旅游在推动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美丽乡村建设、村民脱贫致富、乡村产业聚集等方面。黔东南州是典型的民族贫困山区,根据其旅游资源禀赋特点构建合适的乡村振兴模式对黔东南乡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2015年推行的"农村电商"以来,迎来了以"新零售"为核心的重要创新。从"农村电商"到"新零售"是新时代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本质上体现为缪达尔主张的"国家主义"发展模式,体现为国家权力的运作。权力在其中能否得到良好控制,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所以,拟从法哲学视角,对国家在经济领域的权力性质、形式、效能等进行分析,构建权力控制的理论构架,提出具体的操作性建议,以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围绕大学生振兴乡村创业培育,探索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振兴乡村创业培育体系,反思当前高校对乡村振兴中的返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靶向,不仅从政府宏观政策视角进行分析,更侧重于从高校和大学生个体出发,完善高校创业培育模式,同时进一步提出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振兴乡村创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工作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不仅是促进农村实现积极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制定的战略之一。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乡村发展,当前有必要对乡村振兴视角下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展开分析,明确在实际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弥补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将电子商务作为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法,为农村地区实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支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缘辽阔民族众多,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法也各有特色、不胜枚举。本文致力于分享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法举措和形式,为各地区的农村发展和工作进行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前,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如何在政策的引导扶持下将脱贫攻坚期间获得的成功经验融合升级到乡村振兴中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政策引导政府扶持产业发展的视角分析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效衔接,以玉树藏族自治州发展生态旅游现状为例,介绍其具体做法及经验,探讨提升玉树藏族自治州乡村振兴工作实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乡村农业生态园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农业科技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融合的新型绿色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标志。因此,从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优势与开发潜力入手分析,探讨民族乡村旅游开发的新范式,农业生态园旅游开发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旨为民族地区政府制定"三农"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和农业生态园+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汪涛  李惠青 《北方经贸》2022,(11):102-104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难点。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血脉,普惠金融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助推器。通过分析西部民族地区普惠金融的现状,发现其难以发展及深度不够等问题,进而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需要提升西部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对普惠金融认知力;大力发展民间小微金融机构,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构建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以此推动普惠金融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的振兴与繁荣有重要意义。通辽市位于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的东部地区和科尔沁文化的中心地区,不仅有草原、沙漠、森林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同时还是我国蒙古族集中度最高的区域,具有浓厚民族文化底蕴,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良条件。据此,分析通辽市乡村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