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黎 《商场现代化》2009,(19):90-91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新时期,要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洪富艳 《中国电子商务》2013,(8):262-262,264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已经在全社会达成高度共识。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职能发挥存在着严重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等问题,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理念、完善政府职能作用机制,使政府职能发挥更加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促进生态文明社会实现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往以GDP为主要追求目标的政绩评价体系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严重失衡,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理性看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弊端和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策略,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要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走高效、集约、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必须创新价格补偿机制、价格激励机制和价格约束机制,通过价格补偿、价格激励和价格约束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等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理念,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经济利益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商》2015,(45):282-284
生态文明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互荣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对于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了征服自然而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在生态文明的大框架下,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省的海洋渔业将如何寻求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发展之路成为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论和谐社会生态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炳章 《商场现代化》2006,1(12):167-16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态经济是和谐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优经济模式。发展和谐社会生态经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生态经济意识,避免经济发展认识误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生态生产力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系统,科学利用生态经济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知识经济和人文经济。  相似文献   

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把人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从生态文明建设视域考察,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实践基础和精神基础,能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超  刘珍 《现代商业》2012,(33):126-127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内蒙古雄踞资源优势,但是过度的资源开采与环境破坏警示我们,只有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思想,必须强化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才更有利于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借鉴包头市滨河新区利用其天然地域优势发展生态经济的经验,希望能对内蒙古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胡锦涛总书记在阐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决策和实践,向法学界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前,城市党报基于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迫切任务,亟须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找准新方位,通过绿色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本文以盐阜大众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传播为例,展开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同时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尖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新村建设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要成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要遵循自然规律,按照生态和经济双赢的发展思路,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效保护生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庄艳 《商场现代化》2008,(17):93-94
倡导生态伦理,履行生态伦理规范,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认真分析企业生态伦理价值蕴含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极为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庄艳 《商业科技》2008,(17):93-94
倡导生态伦理,履行生态伦理规范,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认真分析企业生态伦理价值蕴含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极为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重要职责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市场。工商机关是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重要部门,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大有可为。首先,提高社会和经济领域的法制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就是在通过法…  相似文献   

16.
熊晖 《商》2014,(15):29-29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突出位置,还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连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路是从哲学角度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反思,反思整个世界,反思人类本身,突出了互相尊敬和谐共生的道德观以及人与自然平等的价值观,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树立了正确的生态思想,因此生态伦理学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依赖于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关系到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因此,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对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化的整体水平,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任务,是关系人民富裕、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国生态文明的构建,应着眼于生态文明所具有的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全面性特征,树立生态价值、精神价值、经济价值三重价值协同观念;打破重经济、轻生态的传统固化行为方式;转变以往重污染,高耗能和不注重生态规律的产业发展方式;创造生态价值和精神价值产业化的新型格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明,就是以自我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为特征的文明。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然而中国工业文明进程,"唯GDP论英雄"等一系列失衡发展引发了严重的伦理危机,即对社会伦理和生态伦理造成巨大破坏。和谐文明理念的树立及付诸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弥补伦理危机,从而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化的提出标志着人类价值观念的一次根本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最新注解,昌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生态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生态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引导发展方向,高度重视生态文化的建设,才能构建和谐文明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