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锡灿 《会计之友》2004,(11):13-14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产生了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了“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又使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引发全社会整体福利的下降。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制度创新,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必须控制和防范“内部人控制”。  相似文献   

2.
吴杰 《天津财会》2004,(4):19-21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主要特征的。企业所有者将对企业的直接控制经营权委托给经营者去掌握,经营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直接控制着会计信息的生成。因此,经营者的控制权是整个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营者为实现公司目标,屡行经营责任,必须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会计控制作为公司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3.
企业内部双层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司制的委托代理机制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等矛盾,公司治理矛盾的客观存在是內部会计控制弱化的根本原因。解决会计控制弱化,必须使会计控制从公司管理的范畴上升到公司治理的高度,使会计控制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强化企业內部控制,需建立企业內部双层会计控制体系,一是公司治理层面会计控制,二是公司管理层面会计控制,从而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会计控制运行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4.
内部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部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公司制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这种分离的基础上,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各相关利益主体地位的不对等。公司治理要解决的就是在这种不对等情况下,以效率和公平为基础,对各相关利益方的责、权、利进行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与设计。内部会计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正确处理企业利益相关方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公司治理结构分为外部治理结构与内部治理结构。外部治理结构受资本市场、融资市场、经理人市…  相似文献   

5.
论内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内部控制与内部公司治理尽管在概念表述上存在差异 ,但总的来说 ,都认为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 ,主要解决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和约束问题 ,以防止董事或者经理侵害公司及股东的利益。一般认为 ,公司治理包括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所谓内部公司治理或称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监控机制 ,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组成的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的行为的控制制度。所谓外部公司治理或称外部监控机制 ,是通过竞争的外部市场 (如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兼并市场等 )和管理体制对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6.
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企业治理即公司治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通常我们指的是狭义的公司治理,即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7.
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是公司治理的内在需求。主要原因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公司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制使公司所有者有监督和控制经理人的内在要求。二是公司规模的扩大使得公司管理成为一项的复杂管理活动,管理层级增加,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由此在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之间亦形成了层层委托代理关系,管理者也需要一种控制制度来约束和控制被管理者。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成为公司经理人保证公司能按既定的管理政策安全运行的重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一、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概述 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即通过建立一套制度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他是借助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的内部治理。其目的是保证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损坏所有者利益。受托经营和受托责任是构成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前提,但公司治理的目标绝不仅是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更不是追求内部人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已成为现代股份公司的重要特征。而且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都产生于委托代理问题,在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前提下.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决定公司经营效率和公司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内部控制系统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其控制目标的实现与公司治理目标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督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国企应防范“经营者控制”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我国转型过程中,由于经营者市场结构发育的不完善及经营者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国企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已现实地表现为“经营者控制”风险,这已成为当前国企改革中的重大挑战。“经营者控制”具体表现为“合谋侵吞”、灰色交易和非法侵占。第一,国企经营者与企业职工“合谋”,利用职工决议等形式,通过企业福利安排、盈利分配等手段“合法”地使企业收益分配过多地向企业内职工倾斜,从而降低国有资产的收益率,侵害作为资本要素所有者的国家的利益。改革以来,国有企业政企分开的改革从组织和舆论上为经营者扩大企业控制…  相似文献   

11.
张伟 《电子财会》2005,(6):28-31
一、导论。根据代理理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经营者和下属管理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存在着代理关系,为了防范因代理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现代公司必然需要公司治理(所有者角度)和内部控制(经营者角度)。而公司治理把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最大化作为企业的主要目标,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这么多的受托经济管理责任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这些受托经济管理责任得到有效的履行,进而保证公司治理价值最大化最终目标的实现?一种有效的措施就是内部审计,通过内部审计来检查最终促使这些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  相似文献   

12.
一、企业内部人控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前提下形成的,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一致,由此导致了经营者控制公司,即“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筹资权、投资权、人事权等都掌握在公司的经营者手中即内部人手中,股东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股东利益与经营者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如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过度投资、过分的在职消费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股东的长远利益,提高了代理成本。而权利的过分集中又使得“内部人”控制着会计信息的诚信程度,在经营者利益的驱动下势必会制造出诚信程度低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3.
于慧峰 《企业导报》2012,(14):72-73
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会计在这套制度安排中充当信息提供者和监督管理的重要角色,是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监督的主要工具。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以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为特征的现代公司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在公司所有者不参与日常管理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实现对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使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委托-代理理论,对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图解释目前我国基于公司治理机制的经理人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强化公司治理完善控制环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以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笔者认为,惟有强化公司治理,才能净化控制环境。与发展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司治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缺陷,严重“污染”了控制环境,防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首先,股东的权益意识淡薄,对经营者的约束虚化。在上市公司,主要表面为:(1)国有股权缺位,被授权者(董事长)与授权者之间往往缺乏刚性的契约约束,所有者的代表被经营者同化,成为所有者对立面的现象时有发生;(2)散户股东主要以二级市场的“逐利”为主,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兴趣不足,大股东或经营者侵犯中小股东的权益时,散户股东往往选择“用脚投票”,而不是“用手投票”,更不是“用脑投票”。在这种缺乏股东监督的不成熟股东文化氛围下,内部控制更多地维系在经营者的觉悟上,而不是奠定在制度安排的基础上,不确定性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6.
所谓“内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inner member control),是指在现代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企业经理人员事实上或法律上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总会计师》2015,(1):31-32
通过前文,我们大致了解了股票期权在公司治理中的实践历史,那么股票期权与公司治理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一、薪酬激励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现代公司区别于传统公司的主要特征,是所有与控制(经营)之间的分离。要想使现代公司经营得好,必须使经营者有职有权,与此同时,又必须将经营者的职权置于所有者利益的约束之下,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的弊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资委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利,向国有企业派出董事和监事,行使控制和监督权。而企业内部的治理主要通过内部控制实现,当国资委将财产委托给经营者经营后,经营者必须将这些财产逐级委托给企业内各层次上的人员去实际占用、管理和使用,由于经营者和企业内部各分权层次都具有独立的目标和利益,他们之间又形成代理关系,因此,内部控制实际上是所有者对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财物安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经营效率、决策理性等,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先后提出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等各种控制规范和措施。本文首先回顾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指出三者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三者"各自为政"。在论述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整合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风险管理概念,并针对实务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公司制企业普遍存在股东大会虚设现象,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没有形成严格的权力制衡关系,经营者形成机制存在严重误差,公司内部治理缺乏规范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不健全,公司治理失控为背景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目的是论述建立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公司治理,通过内部控制目标、方法、原则、要求、人员职责来剖析对策,以便为我国企业改进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