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知识经济与收益递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离知识经济时代似乎还比较遥远,但必须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并不是一回事,因为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不具备知识经济时代条件的国家,并不等于可以免受知识经济的威胁。有的学认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在发达国家的现实化,全球经济系统将面临一次新的国际分工,在这次分工中,知识经济国家将进一步摆脱物质生产的拖累,成为向全球经济提供知识、技术、智能和思想的“头脑国家”,而另一部分无法进入这一时代的国家,将成为利用这些知识、技术、智能和思想进行物质生产的“躯干国家”。显然,发展中国家必须攻克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否则,而是在发达国家因知识经济极大扩张了自己的国际竞争优势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战略性努力,避免国际竞争地位的进一步恶化或改变自己被动地位的问题。因此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发展中国家不容犹豫的选择,知识经济是全球化经济,任何国家也无法逃避。 相似文献
2.
3.
安凡所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3(4):44-48
本文从柔性化分工角度研究区域产业集群产生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溢出效应和收益递增对产业集群演化过程中的集聚力和分散力,并提出集聚力和分散力决定了区域产业集群的演化方向,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平等与增长携手并进——收益递增、策略性行为和分工的效率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中的策略性劳动分工模型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有时不选择分工,并造成社会产出损失。由于在高技能部门里存在“干中学”效应,低技能者如果背离比较优势而从事高技能部门的生产,就可以在未来分享劳动分工收益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谈判地位,甚至可能逆转自己的比较优势。然而,这种个人理性的选择却可能导致社会的产出损失。这个模型的一个意外而合理的含义是,在策略性的劳动分工决策中,如果未来一期由交易关系瓦解而造成的损失足够小,那么,交易成本的减少也可能导致当期分工的恶化。但我们的模型也包含了交易成本下降可能促进分工这一既有理论中的特殊情况。这个模型有助于理解在国际贸易、国内区域间分工和家庭内分工中广泛被观察到的低效率现象及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资本生产率和资本利润率数据显示,中国工业资本积累处于收益递增时期,计量研究结果也支撑了这一判断。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看,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长、制度变迁、政府服务的外溢效应、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等因素成为工业部门规模收益递增的源泉。未来一段时期内工业部门投资需求仍会很强烈,直到大规模工业化阶段由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等带来递增收益释放完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中的策略性劳动分工模型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有时不选择分工,并造成社会产出损失。由于在高技能部门里存在“干中学”效应,低技能者如果背离比较优势而从事高技能部门的生产,就可以在未来分享劳动分工收益的过程中获得更高的谈判地位,甚至可能逆转自己的比较优势。然而,这种个人理性的选择却可能导致社会的产出损失。这个模型的一个意外而合理的含义是,在策略性的劳动分工决策中,如果未来一期由交易关系瓦解而造成的损失足够小,那么,交易成本的减少也可能导致当期分工的恶化。但我们的模型也包含了交易成本下降可能促进分工这一既有理论中的特殊情况。这个模型有助于理解在国际贸易、国内区域间分工和家庭内分工中广泛被观察到的低效率现象及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讨论网络经济概念和对传统经济理论边际收益递减的评述基础上,指出网络经济存在边际收益递增,并分析影响网络经济边际收益递增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收益递增与两个商业世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是一篇阐述网络经济基本竞争规律的经典文献 ,以网络经济世界中从收益递减向收益递增规律的转变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一转变的原因及其对公司战略、管理风格、企业文化以及政府管制政策的根本性影响。该文自1996年公开发表以来 ,不仅被学术界频繁引用 ,商界人士也倍极推祟 相似文献
9.
知识的发现与重复利用、专业化和收益递增——经济增长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理解经济增长原因的专业化和收益递增现象,与知识的发现、利用和扩散有着密切联系。体现动态效率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本质上取决于知识的重新利用。经济增长的实际路径不可能离开企业家发现过程,正是受到利润机会激励的企业家不断发现、利用和扩散知识的争胜竞争过程,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研究过程中,作者在剖析传统区域增长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框架下对内生区域增长差异展开的最新研究,描述由微观层次的报酬递增、产业间的前后向联系与贸易成本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所内生的区域经济格局依倒"U"形演化的深层动力机制,指出新经济地理学在解释资本和劳动的同向流动以及"二元结构"成因方面的理论创新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报酬递增是跨国或区域经济增长发散的重要动因,而市场范围的大小则决定了报酬递增的程度。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地区市场规模和出口开放程度显著地影响了1970—2000年各省区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在地区差距的形成和演进过程中,国外和地区市场是相互替代的,而一旦控制了市场规模因素,各个省区即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本文根据地理特征构造工具变量,有效地控制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引入报酬递增和市场饱和点,采用D-S模型方法,分析技术冲击引起经济波动的微观机制,回答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无法解释技术倒退的困境,通过缩短技术和产品创新周期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波动的幅度。笔者的分析表明:技术冲击和市场饱和点引起的需求约束,有助于理解耐用品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引起的中国近三十年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3.
地区差距、要素流动与财政分权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在财政分权框架下引入不完全人口流动和内生劳动供给选择 ,针对两个不对称的地方经济 ,研究了政府的最优税收、最优公共支出和最优转移支付政策。我们发现了零中央政府收入税和逆向财政缺口 ,在有限政策工具的约束下 ,对应性转移支付也具有缩小区域差距的功能。不同级别政府间的服务竞争和税收竞争极大地影响了个人和政府的最优决策 ,拥挤效应和实际禀赋效应放大了通常意义上的收入效应水平。人口流动和财政分权提高了低生产力地区的福利 ,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高生产力、高禀赋地区对低生产力、低禀赋地区存在隐性的区域间收入再分配 ,中央政府的干预措施一般具有协调区域发展、补贴低生产力低禀赋地区的性质。结合我国东西部的经济现实 ,我们认为中央政府应该打破已有的利益分配格局 ,优化转移支付资金的结构 ,提高财政政策效率 相似文献
14.
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本文在增长回归框架下,应用Arellano与Bond等人倡导的动态面板数据方法(system-GMM估计)和传统的固定效应估计考察了教育对地区收入差异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积极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溢出效应。不过与资本投资相比,教育差异仍不是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此外,本文的增长回归还表明,中国各省区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快的条件收敛迹象。随后,我们分析了实证结果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专利数据构建技术专业化衡量指标,测度2001-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技术专业化系数,展现专业化模式的区域差异以及变动规律,并利用门限面板模型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技术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技术分工系数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区域特征,并出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少数地区能在高新技术和高机会技术领域实现专业化,大部分地区仅在自身优势产业所对应的技术领域实现专业化;技术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创新能力较低时,技术分工将促进经济增长,而当创新能力较高时,技术分工的作用不显著,且不同领域专业化会产生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在财政分权、政绩竞赛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市场分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阻碍了区域间资源和商品的自由流动与竞争,本文通过构建地方政府间的无限重复博弈模型,探讨了区域经济差距和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机理,并以2003-2017年间中国任意两省市的配对组合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竞争格局下,地方政府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合作空间,具有共同建设并维护全国统一市场的动力.然而,市场分割阻碍了这种经济合作,其中区域经济差距超出合理区间是地方政府放弃合作策略、形成市场分割的根源之一,而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首先,两地间的市场规模差距和技术效率差距越大,地方政府越可能放弃合作策略而形成严重的市场分割;其次,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不仅会促进市场分割水平上升,而且还通过调节作用使地方政府的经济合作空间进一步减小,加剧了区域经济差距对市场分割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We study a simple bilateral oligopoly model in which individual agents, who are initially endowed with capital, decide sequentially (1) whether they want to act as producers (entrepreneurs) or as capital lenders (rentiers) and, then (2) which quantity of capital they would like to borrow or lend, though exchange of capital units against units of the produced good. Production takes place under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We show the existence of “natural equilibria”, at which wealthier capital owners become entrepreneurs while the remaining ones decide to be rentiers. We also study the efficiency of equilibria which is shown to increase by replication of the economy, but sometimes to decrease as a consequence of wealth redistribution.We thank an anonymous referee for his insightful comments 相似文献
20.
邓丽姝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4):75-78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析,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 增长的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了重要扩展和充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