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曾国藩:“我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字文正,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臣。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坚韧不服输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是得益于他的“敬畏”观。  相似文献   

2.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这是左宗棠为曾国藩撰写的挽联。左与曾政见虽不同,但对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肯定却跃然纸上。 文出桐城,宗法宋诗,中兴第一名臣,道德文章冠冕一代。这是时人对曾国藩的赞誉。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对曾国藩,败走台湾的蒋介石也曾发出"国人精神典范"的慨叹。 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他究竟是只手挽乾坤、勋名镇中外的擎天玉柱,还是御兵百万、杀人如麻的"曾剃头"?自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但曾国藩是一个书生,其生平、学识、为入、功业耐人品味、启人深思处甚多。抛开"是是非非曾国藩"不谈,让我们以"读好书,做好事、为好人"共勉。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作为清朝的一代名臣,生前所获荣誉无数,身后也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如毛泽东、张瑞敏。我这段时间读曾国藩传,对曾国藩的做人、做事、做官的智慧甚为感慨。他的很多智慧在现代的管理工作中还非常的实用,在此归纳了8点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乡镇企业科技》2010,(5):40-41
曾国藩作为清朝的一代名臣,生前所获荣誉无数,身后也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如毛泽东、张瑞敏。我这段时间读曾国藩传,对曾国藩的做人、做事、做官的智慧甚为感慨。他的很多智慧在现代的管理工作中还非常的实用,在此归纳了8点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5.
眭达明 《秘书工作》2009,(10):54-55
李元度是清末名臣曾国藩的得意下属,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他与李元度‘情谊之厚,始终不渝”。然而,这二人之间也曾产生过很大的矛盾,甚至到了撕破脸的地步。曾国藩和李元度之间有着哪些恩怨,事情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要弄清其中的原委,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6.
不读曾国藩看职业经理□张岩少企业界人士喜欢看兵书,诸如《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之类。“商场如战场”,人类对于最残酷、最激烈的竟争———战争研究得出的成果,对于企业界无疑是触类旁通的。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曾国藩曾引无数仁人志士折腰,毛...  相似文献   

7.
三字座右铭     
曾国藩讲了三字要诀:一是清,二是勤,三是谦。就是清廉、勤奋、待人谦恭。我推崇这三点,并把其当作座右铭。曾国藩在家书中曾告诫亲友,一个人得到的好  相似文献   

8.
小可 《上海企业》2010,(11):96-96
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除了"曾剃头"的恶谥之外,他在读书、修身、治家方面的心得,一直很受人们的重视。在《曾国藩家书》当中,他不止一次地向弟弟、子侄等人推荐书目、传授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心得。其中,他最爱读的有8部书,被其视为枕边书,在军机政务之余随时披阅。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自解湘军清同治三年6月16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洪秀全病死,忠王李秀成被俘。历经咸丰和同治两任皇帝、长达12年的剿灭太平天国战争,清朝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值此欢庆时刻,“第一功臣”曾国藩深知:他即将要面对的将不是朝廷的封赏,而是对他的猜忌。稍有不慎,自己就会遭遇“兔死狗烹”的厄运。很显然,曾国藩的政治判断是正确的。当时满清朝廷虽然下令曾国藩筹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但对他的疑虑却始终未曾削减。于是曾国藩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由,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我曾…  相似文献   

10.
赵烈文是曾国藩的重要幕僚。他曾三入曾幕,前后在曾国藩身边工作了八年。其间,赵烈文还应曾国藩的要求,前后两次到其弟曾国荃的幕府帮忙,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主要讲的是赵烈文初入曾国荃幕府的一段故事。曾国荃送给赵烈文一架十分珍贵的西洋望远镜,当面恳请他留在自己幕府工作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冬,赵烈文到上海办事。第二年年正月回安庆途中路过金陵,特意到湘军指挥部拜见了曾国荃。  相似文献   

11.
“稳胜求实,少用奇谋”是曾国藩多年实战经验的总结。曾国藩组建湘军初期,屡败屡战。江西九江一段,曾国藩引以为骄傲的水军几乎全军覆没。九江战败后,曾国藩总结以往失败的深刻教训,提出了“稳胜求实,少用奇谋”的作战指导思想,该战争思想成为曾国藩个人生涯的分水岭,由屡败屡战到屡战屡胜,直至打败太平天国,成为一代中兴名将。  相似文献   

12.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6,(21):118-118
曾国荃希望地方官别管富人是大方还是小气,只要不犯法,就别去骚扰人家。但一百多年过去了,喜欢骚扰富人的叶知县的寿命仍长得吓人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九弟,比后者小十三岁。曾国藩曾在信中夸奖少年曾国荃“文笔婉而达,将来必有成”,却未想到他终以武功入仕。提笔能文,上马能武,封建社会确实出了些人才。  相似文献   

13.
韩洪泉 《秘书工作》2013,(11):53-55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为官、为政之道历来受到关注,坊间则广为流传着“经商要学胡雪岩,从政要学曾国藩”之语。曾国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时代英才,组成了一支庞大而高效的幕僚队伍。因此时人评价说,曾国藩事业的成功,固然由于他自身的素质和努力,“亦由幕府多才,集众思广众益也”。  相似文献   

14.
三粒谷子     
袁明珊 《乡镇论坛》2011,(30):48-48
一天,曾国藩老家来了一位乡下青年.他是曾国藩的一位远房侄儿。侄儿找到京城里来.是想请曾国藩给他谋一点事做,一则解决生计,二则也希望能混出一点前途来。其时,正好曾家要开午饭了。曾国藩说:“这事好说,先吃了饭再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笔者认为,曾国藩应该算一个。而选贤任能,可以说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毛泽东喜爱“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毛泽东读书,通常在书封面、诗标题前画上一个大圈,几个大圈就表示读过几遍;在诗标题前连画几个小圈,则表示对该诗非常重视或欣赏;对文中的好句子和值得注意的地方,则画直线、曲线,或加上许多小圈。据曾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图书管理小组工作过的张贻玖统计,毛泽东圈画过的唐诗约有600首,其中“三李”诗就占了三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最初探索五十年代末毛泽东的纠「左」努力□陈原早在本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曾预言,中国在革命胜利后,要有一个大的跃进,要迎头赶上那些欧美的富强国家。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也曾乐观地预计:“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  相似文献   

18.
纵观历史,无数成功的仁人志士无不具有宽阔的胸怀,其中周恩来就是一位具有宽阔胸怀的典型代表。在红军长征途中,周恩来曾经一度掌握着红军的指挥权,是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权力和地位都在毛泽东之上。但是,当他在斗争实践中发现毛泽东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才华高于自己的时候,就在遵义会议上力主让毛泽东担任军事领导者,进入中央最高决策层,自己甘于做配角,一心当毛泽东的助手,而且在以后几十年的工作中一直如此……  相似文献   

19.
在带领湘军征剿太平军的过程中,曾国藩一直觉得自己的权力太小,处处受掣,可是皇上因为他是汉人,对他信不过,又不放权给他。后来,朝廷的正规军在与太平军交战时全线溃败,曾国藩认为正规军失败了,朝廷只能依靠自己所带的地方军——湘军了,觉得这对于自己可能是一个好机会。  相似文献   

20.
王健 《秘书工作》2023,(5):58-60
<正>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体。毛泽东一直关注农民运动,重视农民问题。回顾大革命时期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实践,对于当前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背景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党在早年时期曾出现“重工轻农”的倾向,而毛泽东很早就认识到农民阶级和农民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