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蔡生菊 《发展》2010,(10):109-110
在全国乃至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提出同样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文章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就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做了六个方面的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次浪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通过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时间序列下的上海和周边区域间经济关系的起伏过程的分析,揭示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动力。认为,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是由于区域内部各次区域间商品和要素流动密度不断增加而产生的区域整体化趋势增强的过程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由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出来的产品和要素的跨次区域流动是最主要的因素。产业集聚、产业转移、产业分工以及空间距离、要素流动网络和制度成本是影响要素流动并和其形成互动格局的主要解释变量。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于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并与之形成互动,由此认为: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应该更多的依靠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和民间力量,政府部门的工作则因放在弱化乃至消除各种阻碍要素流动的区域行政壁垒和强化区域一体化公共产品的供给上面。  相似文献   

3.
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制度的冲突、协调和一体化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经济功能一体化的健全与作为其调节机制的制度一体化的滞后是当今世界经济无序、低效和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制度一体化的滞后不仅表现在众多国际性、区域性组织和制度之间的割裂,更表现在制度间的冲突。文章分析了作为较完善的国际经济制度的世贸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区域贸易协定之间的协调与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世贸组织为中心的制度一体化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4.
构建面向全球高标准FTA(1)网络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通过运用演绎推理、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对其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历史和国家战略等角度对日本构建面向全球高标准FTA网络的历程、特点和动因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可以发现,以亚洲为中心,特别是以东亚为重心,实施“一洋战略”到“两洋战略”是其空间发展特点;由小型双边FTA向双边和多边巨型FTA转变是其规模特点;先易后难,以EPA为主采取多种FTA形式,提高FTA网络质量和日趋高标准化是其目标特点。而保障国内经济稳定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是其初衷;进一步拓展“传统收益”,更要获取更多更大的“非传统收益”是其目标重心;聚焦于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主导权的争夺是其最高目标。日本构建面向全球高标准FTA网络比较成功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5.
吴迪 《湖北经济管理》2011,(18):104-105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同时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卓有成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一体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之一,它有效地为区域生产要素顺畅流通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区域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以及两者内在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加速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从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考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典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历史沿革与运行机制,结果表明,非传统收益是多数区域一体化协定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要重视非传统收益及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构建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探索出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区域贸易协定的非传统收益:理论、评述及其在东亚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区域贸易协定(RTAs)在数量、范围以及深度上的迅速发展是当今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于RTAs大量涌现的原因,传统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已不能很好地做出解释了。本文介绍了区域贸易协定的非传统收益理论,即区域贸易协定在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发信号、提供保险、增强讨价还价能力、协调一致机制等方面为成员国带来的新的收益,并对该理论进行了简单评述。笔者认为,对于用传统国际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这种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另外,本文还运用区域贸易协定的非传统收益理论对东亚自由贸易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利霞 《改革与战略》2013,29(6):25-28,89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东亚以东南亚的东盟和东北亚的中日韩三国为主体,开始广泛地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由于这四大格局体系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和历史问题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再加上美国的影响,使得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未来显得扑朔迷离。文章分析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产生的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需要担负起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任、充分利用现有的合作基础、关注世界格局的变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同东盟及美日韩的沟通以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1.
唐代剑  章美红 《特区经济》2007,(12):167-168
本文科学地界定旅游区服务质量的相关概念,从旅游区外部环境和内部推动因素两个方面来全面系统地分析旅游区服务质量提升动因机制,旨在为旅游区服务质量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谢岚平 《特区经济》2011,(4):196-197
近年来,江西省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等优势条件,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带动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制度创新而实现的,并以良性循环的方式得到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江西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必须立足省情实际,实施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战略,扩大外商投资新领域,调整提升外贸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立足绿色生态农业,有效解决大规模生产发展需要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之间矛盾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自开建以来,一直面临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难题。本文以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为研究对象,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农产品质量,稳定农产品价格,并逐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体化进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区域工业循环经济近期战略重点和战略转型模式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慈福义 《特区经济》2006,(2):276-278
我国各地区在积极进行工业循环经济试点,但由于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时间短,各地对工业循环经济近期战略重点和战略转型模式的选择还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该文尝试探讨区域工业循环经济近期战略重点的选择原则及其在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的应用、中国三种主要生态环境类型区的工业循环经济区域战略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15.
黎正忠 《特区经济》2005,(10):53-54
一、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能性分析1.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关系一国货币能否顺利流通、币值是否稳定以及在国际货币结构中地位的决定因素。一方面,自1993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GDP增长率依次为:13.5%、12.7%、10.5%、9.6%、8.8%、7..8%、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或表现。认为,民营经济的题中之意是经济资源受"民"支配、以"民"为经营主体的一种经济形式或形态,是一个经营机制的范畴,不是一个所有制的范畴。从外延上讲,所有非官营的经济都属于民营经济。科学理解民营经济发展的钥匙是要搞清楚经济发展的科学含义,而正确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把握经济发展概念的关键。坚持科学的民营经济发展观,要避免唯GDP论,要建立正确衡量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该文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与布局若干问题。该文认为广义新型工业化应包括新型工业化布局,循环经济促进新型工业化的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将循环经济分成五种主要模式,以三大地带为例,探讨了我国的产业转移模式。最后,文章探讨了生态工业地域结构类型即生态工业点、生态工业区、生态工业枢纽、生态工业地区和生态工业地带。  相似文献   

18.
跨国并购动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华明 《特区经济》2006,(1):344-346
本文回顾了跨国并购动因理论,并对其进行了述评,认为现存理论存在着种种不足。最后,文章在吸收了跨国经营理论和并购动因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国并购的“过剩资源有效利用与稀缺战略资源国际攫取”动因假说。  相似文献   

19.
区域集成创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集成创新路径选择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相适应,区域集成创新模式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区域集成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一方面,可以选择与区域环境相适应的区域集成创新模式;另一方面,可以优化环境以适应特定的区域集成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经济新秩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成 《特区经济》2006,(5):36-38
本文通过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初步研究,认为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和相应的贸易机制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旧有国际经济秩序并非牢不可破,对旧有国际经济秩序的批判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