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中美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风险评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2月,中国银监会颁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要求逐步开展对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评级。由于这一体系是在美国骆驼群评级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本文集中研究了中美两国监管机构的这两个评级体系。本文在评价指标、评级分类方式、评级结果的运用政策等方面对中国银监会的《体系》与骆驼群评级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希望其不但能对中国银监会的评级体系有一个系统的透视,而且能为该体系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4年2月,中国银监会颁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要求逐步开展对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评级。由于这一体系是在美国骆驼群评级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本文集中研究了中美两国监管机构的这两个评级体系。本文在评价指标、评级分类方式、评级结果的运用政策等方面对中国银监会的《体系》与骆驼群评级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希望其不但能对中国银监会的评级体系有一个系统的透视,而且能为该体系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的局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期,银监会颁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然而对于真正的风险评级而言,这仅仅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行业动态     
银监会发布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试行规程本刊讯为实现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状况的持续监控和动态分析,中国银监会日前发布《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规程(试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的工作目标、范围、方式、频率和程序等进行了具体规定,基本规范了非现场监管工作的整个流程和各个环节。《规程》以风险监管为核心,以监管信息为主线,建立了监管部门持续识别、监测和评估商业银行风险的操作规程。《规程》还明确了银监会及其各级派出机构的非现场监管工作职能。据介绍,非现场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持续性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6.
《财政研究资料》2004,(6):24-24,F003
在经过了标准普尔、穆迪给中资银行的评级后.银监会也将给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排出座次。近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其中银行综合评级分为良好、一般、关注、欠佳和差五大等级.预综合评级将分为良好、一般、关注、欠佳和差五大等级.各家商业银行很快就能“对号入座”。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银监会在对国内商业银行监管方面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日益加快。继2004年相继推出《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后,银监会于2005年1月8日又颁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旨在通过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引导国内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从根本上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莫曙红 《时代金融》2014,(11):90+92
<正>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包括对主权、金融机构和公司风险暴露(以下简称非零售风险暴露)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零售风险暴露的风险分池体系。我国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等监管要求,是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重要的制度创新,为商业银行改进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标杆和政策激励。内部审计发现,非零售风险内部评级对使用模型准确量化信用风险具有一定的偏离,现笔者对某国有商业银行该评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内部审计的难点进行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一、商业银行非零售风险内部评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落实监管要求,近几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内部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回顾我国银行监管评级体系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与香港金管局使用CAMEL评级体系进行对比,旨在得出我国现行银行监管评级与国际通行标准的差异,进而给出完善我国银行监管评级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信用卡》2008,(22):74-74
近日,银监会发布了实施新资本协议第一批监管规章,包括《商业银行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指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商业银行专业贷款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指引》。  相似文献   

11.
要闻回顾     
2月22日 中国银监会发布《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2月24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规范非居民个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月27日 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3月1日 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建。这是我国第一家专业性的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要闻回顾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先后于2010年12月和2017年12月发布了《巴塞尔Ⅲ:增强银行和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全球监管框架》和《巴塞尔Ⅲ:后危机改革的最终方案》,在资本监管中对资本工具的定义进行了调整,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进行全面改革,引入银行储备资本.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张成虎  孙景  陈靓 《金融论坛》2006,11(2):16-22
金融信息化的“双刃剑”效应,使其在给银行带来各种竞争优势和利益的同时,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各种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风险——银行技术风险。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已经针对银行技术风险的特点和危害,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技术风险识别、评估、管理、控制和监管体系。本文在借鉴了国外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的经验、方法与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的特点,设计了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包括评级模型、指标设计、指标权重设计和评级方法等,并指出在实施该评级体系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春航 《中国金融》2021,(22):41-43
<正>监管评级是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在整个监管流程中处于核心环节和基础性地位,是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银行监管评级体系历经十多年建设发展,先后制定施行了两版监管评级指引,对开展银行风险综合评估、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有效实施差异化监管、引导银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雪凌 《中国金融》2005,(13):43-45
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深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评级越来越成为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先是国际知名专业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在2003年底发布了对国内12家商业银行机构的评级结果,这次评级结果以其“保守”色彩引发了一时的轰动。随后,中国银监会于2004年上半年发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并高调地将该评级体系进行了全文披露。近期,国内一些媒体及研究机构也纷纷发表了各种版本的商业银行排行榜等。  相似文献   

16.
金融信息化的“双刃剑”效应,使其在给银行带来各种竞争优势和利益的同时,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各种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风险——银行技术风险。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已经针对银行技术风险的特点和危害,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技术风险识别、评估、管理、控制和监管体系。本文在借鉴了国外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的经验、方法与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的特点,设计了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包括评级模型、指标设计、指标权重设计和评级方法等,并指出在实施该评级体系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要闻回顾     
《中国金融》2021,(3):8-8
1月13日为健全消费金融公司风险监管制度体系,强化分类监管,推动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包括总则、评级要素与评级方法、评级程序、评级结果运用、附则五部分,从总体上对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工作作出安排。  相似文献   

18.
对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评级法(IRB)的实施是银行风险管理发展中的一场"革命",保证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正常运作不仅是外部合规监管的要求,更是银行提升风险量化能力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从香港银行业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经验来看,建立依赖数据的、可持续验证的内部评级体系有助于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统一的"风险管理语言",改善风险管理文化,最终形成风险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美国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监管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美国银行业IT风险监管发展概述。美国的IT风险监管起步较早,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FFIEC)在1978年就建立了信息系统评级体系,这比有名的CAMELS评级体系还早一年,但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IT风险监管才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监管法规、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对银行IT风险监管最细致、最全面的国家,其发展有两大背景。  相似文献   

20.
谈伟宪  董红蕾 《上海金融》2004,(5):33-34,29
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所推出的内部评级法.提供了一套以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为基础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及资本监管的动态监管方法,本文探讨了实施内部评级法对中国银行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改进资本监管要求的激励效应,提出了金融开放下中国银行业加快引入并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