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进入80年代以来,国际债务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动荡的主要“台风眼”之一,特别是继发展中国家爆发债务危机之后,美国也跃居为世界最大债务国,使国际债务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因此,深入研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负债演变过程,剖析它们债务不同的特点与形成原因,对于我国如何利用外资和控制外债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债务现状及特点国际债务的“重灾区”当首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的债务阴霾始终驱而不散,它们是国际债务危机的“导火线”和“爆发源”。事实上,早在70年代发展中国家大量举债、刺激国内经济发展时,国际债务危机就已初露端倪。但直到80年代以前,债务冲突还只是发生在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走上了利用外资发展国民经济的道路。外部资金一度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诸如巴西的“经济奇迹”和亚洲新兴工业国的经济腾飞等等。然而另一方面,自80年代以来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却相继出现了偿债困难问题,特别是以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为首的南美国家,债务问题尤为严重。尽管债权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国际商业银行和发展中国家本身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但到目前为止,国际债务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从1982年国际债务危机爆发到1990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增加了60%,已经超过13000亿美元,债务总额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尤为严重的是,由于债务总额过大,还本付息负担过重,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了资金逆转移,由70年代的资金净流入变成了资金净流出的情况,对经济发展形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债权国到债务国——美国国际债务模式转变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债务危机最初都是起源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是国际债务人。进入21世纪,国际债务模式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债务危机从"外围"向"中心"扩散;债务危机的形式由公司债务危机向主权债务危机转变,美国由原来世界最大债权国转变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世界债权大国。美国国际债务模式转变的内在逻辑直接反映出发达国家利用债务对实施开放经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利益转移。中国作为债权国面临着诸多挑战,维护债权国利益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债务资本化(Debt Capitalization),又称债务股权化、债务转化或债务贴现交易。它是指债务国和债权银行商定,将债务国所欠部分债务变成债券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这部分债券,按券面值打折扣以后出售,一些国家有财力的企业、银行、财团和私人都可以购买,然后将所购得的债券拿到债务国的银行贴现,按面值兑换成当地货币后在该债务国投资,可购买企业股份,作为合作资金或创办新企业等等。债务资本化是80年代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危机以来,债权国和债权银行为避免债务坏帐、缓和国际债务环境,帮助重债国进行债务重整而新兴的一种债务调整方式。在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受到沉重债务负担困扰的情况下,实行债务资本化已成为缓解债务重荷、振兴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条可行途径。菲律宾作为亚洲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债务国之一,是最先实行债务资本化的国家,也是目前亚洲唯一实行债务资本化的国家,其债务资本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已成为世界发展中国家中推行债务资本化比较有效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一、目前的国际债务形势迫切要求对重债国进行债务调整。近年来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其中债务负担最重的是拉美国家和非洲国家。拉美国家外债占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的40%以上,超过5000亿美元;非洲国家负债也高达20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每年新借入的外资不足以抵付到期年度的偿付本息,甚至不足以偿付到期债务的利息,资金逆向流动,即净流出。目前非洲国家所欠外债占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44%,是出口总额的4倍,每年要偿还160—240亿美元的债务本息。从1975年至1987年,债务偿还年和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分别由13.7和15.7上升到21和37,其中,  相似文献   

6.
国际债务     
1985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渐为稳定,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在近期内趋向缓解的可能性较大,可是债务金额仍然庞大,且不断增加,仍潜伏着危机。一1986年发展中国所负外债,有以下特点:(1)近几年来债务仍有增加。虽然增长幅度低于1982、1983年,但金额仍较大,1986年将达10,100亿美元比1985年约增长6%。现将历年债务额及其增长率列表如下(单位: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面临前所未有的债务危机,而危机的形成是国家扩招政策、国家高校合并政策、国家高校评估政策及国家银校合作政策引起的,多年的教育经费欠账更加剧了高校的债务危机。单靠高校自身的力量、靠提高学费等办法根本无法缓解高校目前面临的危机,政府必须采取专门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非洲国家的经济在一条曲折而艰难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地前进,经济问题堆积如山,债务问题尤为突出.去年七月举行的非洲统一组织第二十一次最高级会议上,与会的非洲国家首脑们最关心两个经济问题一个是农业问题,另一个就是债务问题.非洲国家的债务从绝对值看,远没有拉丁美洲国家那样庞大,偿还债务方面的困难远不如拉丁美洲国家的债务危机给国际金融界造成那样大的影响,因此,易被世人所忽略.但债务问题对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亚于拉丁美洲,从某种意义上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债务占国民生产的总值及偿还能力看,非洲国家的债务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财经》2012,(10):42
早在今年元旦前,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就公开表示"中国债务危机正式爆发",并预计今年底将有2.62万亿元债务到期。中国债务风险到底有多大?近30年来,全球发生了很多次经济、金融危机,而这些危机几乎都与债务有关。以前的危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大量举债发展民族经济,由于投资巨大而效益低下,造成无力还本付息,最终演变成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0.
姜洪 《国际经济评论》2012,(5):140-147,8
日本是目前全球发达经济体中公共债务占比最高的国家,但并未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其原因主要在于:健康的实体经济、稳健的金融业以及相对较低的失业率为主权债务提供了信用支撑;低通胀、低利率降低了发债成本;高储蓄率保障了国债的高自持率;财政支出稳定、健康,未来增税空间大;保持经常项目盈余,并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与海外资产。但是,从长期来看,日本债务问题并非高枕无忧,在经济长期低迷的情况下,日本国民消化债务的空间终将有限,若低通胀与经常账户盈余终结,可能爆发债务危机。不过,由于可通过增税与量化宽松手段应对,危机的影响将可控。日本债务危机问题对中国的启示有三。一是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防止出现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二是与日本相比,中国仍存在税负较重,债务成本较大,财政支出偏高等结构性问题;三是要合理利用外汇储备,积极扩大海外投资。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发达经济体中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负担最严重的国家。接二连三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主权债务问题使市场不得不对日本是否将是下一个债务危机发生国产生隐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日本的债务结构和低利率环境还可以使其维系高额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然而2008年之后,在全球经济疲软和日本经济萎靡不振的背景下,日本处在了主权债务风险一直上升的阶段。更令日本祸不单行的是"3.11"大地震、海啸和核泄露事件,这一连串灾难更令日本在财政赤字和举债问题上如履薄冰。如果日本政府还不尽快实施有效的债务管理政策和可信的财政整顿计划,短期日本经济会难于运转,中长期日本将爆发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拉美国家爆发了举世瞩目的债务危机,并由此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债务问题已成为当前拉美国家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拉美外债问题,从广义上说也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共同问题。所以总结拉美外侦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对亚非地区的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连续两个"失去的10年"和长期的财政赤字政策,日本的主权债务规模不断累积,主权债务负担显著加重,无论用财政赤字/GDP比例还是用债务余额/GDP比例测度,日本的主权债务问题都极其严重。虽然币种结构、期限结构和债权人结构与已经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相比都相对合理,但如果不加以治理,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日本有可能爆发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4.
国际债务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并日趋恶化。其突出表现在国际债务规模急剧膨胀和非产油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清偿率远远超过警戒线;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旧秩序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犯了政策上错误。它不仅是债务国的金融和经济问题,而且关系到该国的政治与稳定,甚至还影响世界的经济与稳定。仅采用债务重新安排和减免是不够的,需要的是有关方通力合作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990~2004年期间18个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危机与债务困境的发生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权债务困境代替传统债务危机的定义来解决“样本期间债务危机事件发生较少”的问题;运用logit概率回归模型、有序probit概率估计方法以及简单的线性回归方法回答“主权信用评级是否有助于预测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问题;运用简单的线性相关性检验、非线性有序probit概率回归模型以及两变量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三种方法回答“主权债务的违约概率与货币危机的发生概率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问题。经验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4年期间,针对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债务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中等收入债务国,为缓解其外债负担所采取的措施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普遍做法是债务资本化,即将部分外债转变为对本国企事业的投资,包括债务转换股权(Debt-for-Equity)、债务转用于资源保护(Debt-for-Nature)以及债务证券化((Debt Securiti zation)等,从而取消其外债。从解决债务的比重来看,债务转换股权法各国已普遍采取,亦收到一定效果,尽管迄今已解决的数额尚不超过100余亿美元。债务转用于资源保护法虽未十分普及,但却具有转换和证券化的特点。债务证券化办法则由于目前债务国债信不足,资本市场尚未成熟等原因,仅在个别债务国中实行,收效甚微。本文主要论述债务转换股权和债务转用于资源保护两种通过转换机制以解决债务之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希腊债务危机的发展现状和其目前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等的挑战,提出了改革希腊的养老保险制度、财政制度是希腊在未来摆脱债务危机的最根本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王彧婧 《科技和产业》2011,11(2):103-105
近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为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当前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等方面来分析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根源、影响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包括希腊在内的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均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希腊财政赤字急剧攀升,引发金融市场对其未来偿债能力担忧,由此产生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问题。预计在欧元区其他国家以及欧盟的帮助下,希腊尚不会真正发生违约事件,但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主要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问题甚至有可能引发下一轮全球性危机。对中国而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理论由来和发展现状,从技术层面、政策层面、文化层面和制度层面对债务危机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解决债务危机如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和政策层面,不从文化层面和制度层面进行反思和改革,西方国家债务依赖问题终将不可持续。此番债务危机也给我国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