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影响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对监管成本效益分析欠缺。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监管往往没有注重成本效益的分析,导致成本较高,有效性欠佳。  相似文献   

2.
李泱  黄剑 《新金融》2010,(9):15-20
2010年度的"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提供的两条重要信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其一,在政府的大力救助下,美欧主流银行基本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其二,中国银行产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国际竞争力已经并将继续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银行监管三大支柱谈我国银行业监管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明确了国际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资本充足率、持续监管、市场纪律。不管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具体计量风险因素的内容和标准如何变化,三大监管支柱基本统一。其含义与内容是:  相似文献   

4.
5.
朱勇 《金融博览》2005,(2):52-52
日前,第13届国际银行监督官大会(ICBS)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此次大会有两个议题,分别是“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和“会计准则与银行监管”。  相似文献   

6.
本 期 关 注年国际银行业:并购深化,业绩提升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持下,2004年国际银行业的复苏态势进一步明朗。在业绩显著增长的同时,国际银行业并购行为日益升温,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不良贷款持续下降。但国际银行业的财务丑闻也频繁出现,表明加强对国际银行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国际监管依然任重道远。 2004年,国际银行业并购行为进一步深化,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均屡有发生,新兴市场国家更是成为新的并购目标市场。2004年具有代表性的并购案包括:美国JP摩根大通银行以58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一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105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一…  相似文献   

7.
8.
基层银行业监管机构成立以来,按照“新机构、新思路、新举措”的工作目标,迅速实现了监管理念的更新,监管方式手段的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康发展。但随着银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业不断拓展业务,监管手段、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和运作方式以及监管作用的发挥也随之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的问题。那么,如何实现有限人力资源下的监管力量分配的最大化、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全球银行业发展策略必将从整体上改变。银行将更加重视在传统优势领域竞争,金融产品的创新将更加审慎;银行业务将逐步向以客户为中心回归;银行业务将适应更加严格的监管以及承担更少风险、更具挑战的经营环境。全球金融危机重新定义了银行竞争和取胜的规则,使得金融服务格局发生了最为深刻的变化。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银行业不但要全面审视、客观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而且能够正确判断后金融危机时代业务发展与银行核心竞争力相符的全新经营模式。同时,为避免和平息今后危机发生,监管当局应致力于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加强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管理监管、实施宏观与微观监管、并表监管、经济逆周期监管以及完善监管保障建设,以此促进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由于金融领域存在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负外部效应和委托代理关系等问题,金融监管应运而生.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监管亦应与时俱进.准确来讲,监管应该是"促进而非牵制"、是"服务而非管制"、是"鼓励而非限制"金融业发展,以求实现监管目标与经营目标的高度统一,进而推动金融业整体运行的帕累托改进,实现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1.
鉴于银行业监管国际合作供给滞后于需求的失衡现状,需要对现有国际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通过供求理论和模型分析,揭示在现有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造成银行业监管国际合作失衡的原因,进而对我国银行监管方面的制度建设及我国参与国际、区域银行监管合作提出可行性建议,有助于推进我国参与银行业监管国际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银行业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成本收益和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入了成本收益分析和博弈分析工具,对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对银行监管不同主体的协调与合作意愿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寻求监管主体协调与合作的均衡点和中国银行监管当局政策的着力点。笔者认为,各监管主体为了争取监管协调主动权,扩大影响力,都存在加大协调力度的倾向。在银监会与国外监管当局的博弈分析中,笔者引入合作溢价概念,并就两国监管当局在完全信息下的博弈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若干不同的结论。最后,笔者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优化监管协调与合作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芳 《新金融》2003,(7):14-16
巴塞尔协议全称是<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建议>,产生于1988年7月,其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规定出计算方法和计算标准,以保障国际银行体系健康而稳定地运行;二是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相似文献   

15.
建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长效机制的目的是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为维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体系稳定、营造长治久安的金融环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当局利用科技的监管体系、多样化的监管方式、连续化的监管手段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全面有效的动态监管。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原有银行业风险管理的诸多缺陷。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加快了银行业风险管理标准的修订步伐。《巴塞尔协议Ⅲ》于2010年11月12日在G20首尔峰会上通过。国际社会旨在通过对银行业监管标准的修订与完善,构建起长期稳定的银行体系,最大限度避免危机的再度发生。对国际银行业监管标准的变化分析研究,可以把握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并为完善我国银行业监管提供思路。银行业监管标准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银行业监管国际协调合作源自20世纪70年代。1974年6月,西德赫斯塔特银行(BankhausHerstatt)倒闭,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倒闭。为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1975年,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聚首瑞士巴塞尔,  相似文献   

18.
亟待完善的我国银行业监管统计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飚 《武汉金融》2004,(9):43-44
2003年是我国经济金融生活中不平凡的一年。中国金融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银监会成立,银行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独立履行银行业监管职能的银行监管部门面临着严峻的监管形势:银行业风险隐患大,不良贷款基数大;银行业开放步伐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任务艰巨;中资银行整体竞争力急待提高等。  相似文献   

19.
对银行业现场与非现场监管方式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现场监管是指金融监管部门亲临现场对具体的监督对象进行直接的业务检查,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现场指导。而非现场监管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风险监管的重要方式,它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传送报表、资料以及规范定期报告、建立信息网络等办法进行常规、全面的检查。这种监管方式以其成本低、检查及时,预警性强、检查全面、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形成规范性、制度性监督项目等优势而倍受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者青睐。但在我国对非现场监管的认识的还不够,有些监管人员认为非现场监管只是收集、整理金融机构报…  相似文献   

20.
王飞  郑弘 《国际金融》2012,(10):63-6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不得不对花旗、AIG等大型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产生的损失进行大规模的救助,形成了巨大的金融和财政成本。这引起了各国监管者对应如何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以防止出现"大而不能倒"、"大而不能管"问题的关注和相关探讨。系统重要性银行也因其具有的组织和业务结构复杂、负外部性、不可替代性、道德风险等问题,成为本轮国际监管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