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正>所谓的东盟加一,就是中国大陆和东盟国家签订经济合作协议,成立自由贸易区,实施关税减让与排除非关税贸易障碍。在此协议下,东盟国家(包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等10国)销往中国大陆的大部分产品,开始适用零  相似文献   

2.
大都市区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对大都市区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与界定,总结了大都市区成长的三个阶段,即以聚集为主的都市区发展阶段、聚集与扩散并行的都市区形成阶段、以扩散为主的都市区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都市区郊区化扩张的动力、发展方向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调整和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政策实践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呈现出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发展趋势,为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现阶段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面临着因人口老龄化加重带来的支付压力大、实际缴费率不高、隐性债务过高和财政负担过重等诸多现实难题。未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制定也必将以增强可持续性、继续扩大覆盖面、推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降低费率等为目标,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东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承办的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与两岸经贸关系新展望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6月21日—22日在南京召开。围绕着主题,会议着重就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与两岸经贸关  相似文献   

5.
中美贸易逆差与美国贸易保护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中美贸易逆差与美国贸易保护的转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的背景根据中国的统计,中美贸易从1993年美方出现逆差,当年逆差额为62亿美元,到2003年上升到586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近8.5倍;根据美国的统计,从1983年起,美方对中方有逆差3亿美元,到2003年上升到1240亿美元,20年增长了412倍。按美方统计,1988年中国进入美国前10位逆差国行列,1989年就从第9位上升到第6位,1990年攀升到第3位,1991年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2大逆差对象国。2000年以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此后贸易逆差继续攀升,到2003年,中国占美国全部贸易逆差的23%。中美贸易逆差备受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中美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借助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说明了中美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互补性的强弱程度及互补性的性质。结果表明,两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贸易联系和持久的互补关系,这是中美贸易关系的主要方面,也应该是中美双方客观地看待和处理双边贸易竞争与摩擦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中美贸易和汇率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期美国国内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辩论日益高涨,参议院于4月6日通过一项提议,如果中国不让人民币升值到市场水平,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一律实行27.5%的进口税。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美之间将要爆发一场“贸易战争”,其结果则是“两败俱伤”。过去20年美国贸易赤字大幅度增长,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赤字国家,占美国贸易赤字总量的1/4;不仅中国的劳动密集、低附加值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上升,而且近年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也迅速扩大,使美国成为先进技术产品净进口或贸易赤字国,的确对美国制造业包括先进技术产…  相似文献   

9.
形成于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债务人逻辑是对债务国与金融霸权并存和共生关系的阐释。这一逻辑表明,美国可以借助债务国的身份维持其金融霸权;而这一逻辑形成的前提则与美国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政治外交手段以及金融霸权的权力资源转化密切相关。由于这一逻辑的影响,中国在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暴露出严重的脆弱性和非对称性。为降低这一逻辑的影响,中国需要从制衡和结构这两个视角,降低在美元体系中的存在成本。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东部时间3月30日,美国商务部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税率根据企业的不同从10.9%到20.35%不等。尽管这只是初步裁定的结果,尚未正式实施,但美国此举仍然引起轩然大波,给中美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丝阴影。  相似文献   

11.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互间的经济联系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文章从经济周期同步性、贸易密度和金融联系等多个角度,构建了度量中美经济"脱钩"程度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美经济"脱钩"进行具体验证。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中美两国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两国GDP增长率的反向变化并不意味着相互间经济的全面"脱钩";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中美两国经济联系呈现出平缓降低的新趋势,这将对中美经济关系以及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的地位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许淑娟 《特区经济》2005,(11):329-330
根据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于2005年1月1日起被正式废止,这对于长期受限的中国纺织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由于预料到纺织品配额取消之后,可能会出现出口激增的局面,中国政府主动对纺织品采取了加征出口关税、降低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实行出口自动许可管理等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以防对我国贸易伙伴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不仅对中国的主动示好视而不见,还以“扰乱市场”为由,对中国的纺织品设下了种种的限制措施,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浅议中美贸易的不对称依赖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贸易存在着不对称依赖,中国不仅高度依赖美国市场,而且还依赖美国的中间产品,而美国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和中国市场的依赖性较小。这种不对称依赖形成的基本原因是两国技术禀赋的差异,导致中美双方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不同分工,降低了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以及中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美元霸权地位以及中国对美元体系的依赖也是中美贸易的不对称性依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美贸易不平衡中的东亚因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贸易出现了越来越大的不平衡。从美国方面看,尽管美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美国对其他东业国家(地区)的贸易逆差在相对甚至绝对缩小,因此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东亚的贸易逆差增加并不快,这一逆差占美国总的对外贸易逆差的比重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