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6,(12):160-161
本文首先引入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概念,其次简要回顾了迄今为止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之路,并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给中国金融体系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为进一步分析探讨与金融自由化相关的深层次问题做了铺垫。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并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成功推动中国金融自由化进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2015,(20)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体制的健全,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自由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以渐进式的方式逐渐深化,在深化过程中,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及挑战。本文就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两方面,对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的影响进行讨论,并结合现阶段中国经济情况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次序性和渐进性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深化理论和各国金融自由化的实践表明,次序性和渐进性是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决定了利率市场化在整个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次序,金融约束是金融抑制向金融自由化变革的合理过渡,各种利率的放开也具有次序性;另一方面,利率改革工程的启动需要相关的制度环境存在和成熟为基础务件,特别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战略,决定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4.
利率市场化下各因素与利率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成为必然的趋势,也是我国金融改革中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利率与汇率预期、汇率波动、中美利差、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帮助相关的投资者和各金融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利率这一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向阳 《中国物价》2007,(1):52-54,68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深化的必然要求,但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就目前而言,我国利率不宜市场化。本文从经济增长、金融约束论、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国有企业改革滞后与利率管制的关系分析了其原因,并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浅谈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的金融改革已进入关键的时期,入世后包括金融市场在内的所有市场逐步向外国人开放。面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我们在已有改革基础上,必须进一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才能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自已的实力,参与国际竞争。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及进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金融市场逐渐趋向于开放式发展。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中,利率的管理机制是统筹管理,在货币当局者逐渐放开政权,对利率的限制减少时,我国利率走向了市场化。此时的货币市场中利率变化取决于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密切,前者能够激发商业银行金融制度、组织以及产品等的创新。基于此,本文对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商》2013,(22)
<正>央行副行长潘功胜称,要考虑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及金融市场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他同时鼓励商业银行拓宽外源性融资渠道。11月28日,央行网站公布了副行长潘功胜日前在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做的关于利率市场化的演讲。潘功胜提出,利率市场化要考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潘功胜指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其形成机制的优化直接关系到资金的配置效率。"通过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利率的形成和变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有助于实现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近年来,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重要  相似文献   

9.
刘经伟 《商场现代化》2014,(25):195-196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中国进一步稳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探讨利率市场化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冰 《商场现代化》2006,(14):282-28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金融产业完成形态的基本标志之一,就是金融商品的价格形成服从市场规律。20世纪以来金融机构的蓬勃兴起和竞争加剧,各种金融工具大量出现,使金融机构与各类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平等了,以利率和汇率为中心的金融商品价格更多地取决于金融市场上资金双方的供求状况。因此,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进入深层次阶段,利率市场化成为一场不可避免的攻坚战。本文旨在通过对利率市场化内涵的深刻阐述,结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际进程,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各种条件提出了新的认识,并籍此提出了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构想。希望对“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行多年,但目前的利率体系仍然具有明显的"双轨制"特征,导致货币政策传导的机制不畅通,使利率双轨制成为中国当前民间金融困境的根本原因,不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对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了冲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也产生了诸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取得了更加实质性的进展。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有良好的金融体制和稳定利率市场为基础,所以在我国不断发展和建设的进程中,还需要不断深入金融体制的改革和提高利率市场化的水平。本文对金融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做了简单介绍,并论述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国有银行的影响以及提出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与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体制的健全,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深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进一步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商》2013,(10)
<正>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昨日在"2013金融改革与创新高级论坛"上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根本方向在于完善利率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上,建议取消贷款利率浮动下限,将贷款风险定价自主权交给银行,有利于促进银行提高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李礼辉认为,中国利率市场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6-2011年,这一阶段外币存贷款、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完成,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15.
姚孟龙 《品牌》2014,(8):51-52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是金融深化的显著特点,随着利率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目前国内金融改革的新方向,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新动力。商业银行的发展也会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产生波浪式起伏,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提高抗风险能力,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波浪的最高峰实现利率软着路。  相似文献   

16.
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形成资金价格信号,是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提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是继商业银行上市后的"二次革命"。作为金融界的重要制度性变革,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必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分析利率市场化带给银行业各种机遇和挑战的同时,对如何积极应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利率作为调节资金配置的杠杆和最灵敏的经济信号,其市场化的进程被认为是一国金融深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国家宏观管理和微观经济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利率市场化是经济金融发展到—定程度的客观需要。结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对利率市场化的次序安排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探讨,并对采取如此次序的理论依据做到深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金融发展程度和法治化水平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能够有效遏制企业应计盈余管理,且企业所在地区较高的金融发展程度和法治化水平能够显著强化利率市场化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延长债务期限遏制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文章研究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促进资源配置、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利率市场化是由资本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是国家相关部门放松或者放弃对利率的控制,是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能否更有效的理顺利率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瓶颈",进行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