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财政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再次将"公允价值"列为我国会计要素的一种计量属性。但从准则现阶段的运行看,诸多会计人员仍然存在对"公允价值"概念理解不到位、甚至滥用"公允价值"的现象。基于此,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公允价值"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实际表现,指出"会计人员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职业判断是公允价值内涵的题中应有之意"。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公允价值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毕茜  冯乐 《财会月刊》2008,(4):73-74
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公允价值中“公允”这一概念,以及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联系与区别,认为不应当仅仅把公允价值当做与历史成本等计量属性相对等的一个独立计量属性,而应当在市场范围内考量公允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会计准则的一大特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重新走上台面,力排众多误解。但是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要求散见在各准则中,而且公允价值会计必然带来对公允价值审计。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做出有据可依的公允价值计量,审计人员对公允价值审计肯定会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在反倾销调查中,“公允价值”的普遍应用对我国现行会计制度提出了挑战。如何在一贯透明的基础上,正确应用公允价值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反倾销应诉的角度,解读了“正常价值”的内涵,分析了“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公允价值”对反倾销调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会计计量属性提出,是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一大显著特征。公允价值谨慎适度的引入,是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由“接轨——趋同”的过程,但在具体操作中,公允价值的计量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合理估计,具有较大的弹性,为操纵盈余留下了空间,因此公允价值很有可能被利用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如何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成为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出发,并由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为防止利用公允价值操纵盈余,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
彭洁珊 《民营科技》2012,(8):110-111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真实反映了企业价值,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对公允价值的特点、公允价值运用的客观性,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核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法学角度和经济学角度,分别分析了公允和价值的含义,认为公允和价值的内涵本质保证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这是公允价值计量极具应用前景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然后,本文比较了公允价值的各个计量层级,认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第一计量层级最符合公允价值的计量初衷,第二、第三计量层级是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确定公允价值的理性选择。最后,以我国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情况来说明公允价值在现实运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今后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法学角度和经济学角度,分别分析了"公允"和"价值"的含义,认为"公允"和"价值"的内涵本质保证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这是公允价值计量极具应用前景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然后,本文比较了公允价值的各个计量层级,认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第一计量层级最符合公允价值的计量初衷,第二、第三计量层级是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确定公允价值的理性选择。最后,以我国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情况来说明公允价值在现实运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今后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于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会计审计的标准。但是在西方各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暴露了其在加剧金融危机方面的弊端。在此背景下,我国重新启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仅要面对在不完全市场环境中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固有问题,还需思考在我国逐步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进程中,公允价值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影响,特别是在极端的市场条件下是否会对我国金融系统风险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10.
韦瑞嫔  炊蓉 《会计之友》2009,(9):105-106
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备受FASB和IASB所推崇的,很多国家也开始在准则制定中引入公允价值。然而当金融危机来临时,相关机构却纷纷提出对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修订,这不免让人产生一些疑惑。本文从金融危机中“会计门”事件出发,尝试探讨公允价值的内涵以及当环境改变时对待公允价值的态度和取向问题,并提出了关于我国会计国际趋同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出现的问题,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内涵和理论基础是正确的,只是在应用层面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公允价值应用与会计职业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被引入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本文拟从分析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关系入手,研究现值技术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分析会计职业判断在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的影响,并从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着手,给出了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促进公允价值合理应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允价值的大胆肯定和积极使用,无疑将带来一场新的会计革命.从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来看,公允价值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大有超越历史成本跃升为主要计量属性之势.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发布,是对这一趋势的最佳诠释,标志着国际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关注已从早期的“是否采用”转变为“如何用好”,这将给我国会计界以深刻的启发.本文在对美国新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进行介绍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准则对改进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的会计准则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文将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研讨。 一、公允价值得到合理谨慎使用新准则体系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次会计改革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史无前例的。新会计准则的改革主要在四方面有重大调整,即“跌价准备计提”、“债务重组方法”、“存货管理”及“公允价值应用”。其中,改革的重中之重非“公允价值应用”莫属。本文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涵义出发,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的属性,并在分析了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技迅猛发展以及金融创新、市场创新的涌现,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体的单一会计计量模式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因此,“公允价值”这一新的计量属性被纳入到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之中,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这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对促进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化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为使更多的人尽快的接受公允价值理念,并将其正确应用于具体实践中,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基础理论方面着手对公允价值的涵义、本质进行了阐述、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展开分析比较,总结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程度、操作方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应用起起伏伏,经历了开始试用、暂停使用和重新运用三个阶段。1998年,我国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具体准则中,开始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但由于其被上市公司大量操作利用来操纵利润,再加上当时市场条件不成熟,其可靠性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质疑,造成在2001年我国会计准则又暂时停止了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而改回以历史成本来计量。  相似文献   

18.
王彦 《西部财会》2009,(9):15-18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具有充分的理论与现实基础,然而考虑到我国国情,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采取了适度和谨慎的态度。从公允价值的概念和内涵出发,追溯会计计量模式从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发展到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更加注重公允价值计量的变迁过程,探讨并分析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新准则中对应用公允价值所持有谨慎态度的表现及原因,提出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和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国FASB于2006年9月发布的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通过定义公允价值、建立公允价值计量的梯度框架、扩展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来规范和简化公会计原则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南,成为公允值计量的一块里程碑。本文意在通过对SFAS157主要内容的评价使我们把握公允价值计量的本质,从而在理论研究和会计准则制定方面更好的实行“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正着手建立以基本准则为首,具体准则为主,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为辅的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应用规范体系。无论是对于实务界、审计界,还是对于国际趋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出台都意味着是一种“入位”。但是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科学性来说,我国此次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还存在“缺位”。鉴于次,有必要对准则进行修订,补充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导框架和公允价值计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适时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进行“补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