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方翔 《理财》2004,(10):94-95
文房用品收藏容易入门,不像书画只能悬挂,瓷器只能陈列,文房用品是可以把玩使用的,比较接近生活,不会有距离感,且几乎件件独一无二,同时价格也不贵.  相似文献   

2.
玉文具是唐宋文人书画盛行的产物,它不仅是文人书房用具,同时还有装点文房、居室的作用。因此,古代文人及上层社会对玉文具都很重视,在文房用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常见的品种有玉镇、玉砚、玉笔筒、玉笔架、玉墨床、玉笔管和玉笔洗等。唐——元代是玉文具的发展时期,器型简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房之道,源远流长,深蕴无穷,涉及艺事层面广袤,若参考明代文人的归纳大约可分属为用赏与居游二大类。居游类范围广至园林室庐的营造、花木水石的栽植、舟车衣饰的乘服。用赏类则以文房用品笔、墨、纸、砚等四宝为主体,兼佐笔筒、笔架、笔觇、笔洗、笔格、墨床、墨匣、墨夹、纸笥、纸筒、纸镇、压尺、砚屏、砚山、砚滴等辅助书写的工具,进而发展于鼓琴、焚香、奕棋、试茶、临帖、观画、刻竹、饲鹤等文人热衷的生活雅趣及艺事所必备的用具。甚至布置书斋中的几、榻、椅、案,供石古器的陈设等,都是中国古代文人精致生活美学的呈现。中国古语中“道”的意思,是致力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终极目标。多采多姿无与伦比的中国文房之道,常令邻邦的日本、韩国羡慕不已,自唐代以来即相继摹习仿效,虽成就未臻至境,但在承袭与沿革的过程中,已使文化传播的成果光耀异域。  相似文献   

4.
朱浩云 《金融博览》2014,(18):78-80
在收藏领域,宫廷艺术品属于顶级艺术品,它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涉及大的门类就有装饰摆件、书画作品、文房用品、官窑瓷器、珠宝首饰、家具服饰、金银铜器等,可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 宫廷艺术品数量非常庞大,难以计数.拿清代帝王来说,几乎个个有拿得出手的艺术作品.通过雅昌艺术网统计的“古代国画艺术家价格指数排名”可发现,清代帝王中,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皆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5.
笔筒虽是古玩收藏中的“小器”,但由于其精巧古朴,一直为藏家所钟爱。笔筒价格不断走强笔筒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置笔用具,它的前身,是唐代的笔船、笔床和笔格。到了明朝中期,笔筒风靡天下并流传至今,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虽说属于文玩收藏中的“小器”,  相似文献   

6.
除笔墨纸砚之外,笔筒是文房雅玩之首。小巧雅致的笔筒在具备深厚文化内涵的同时,颇能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故而追捧者甚多,甚至被一些藏家称为"文房第五宝"。虽然笔筒在国内艺术品市场属于小众藏品,但对其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的发掘仍为很多藏家所热衷。  相似文献   

7.
对文人来说,营造一个优雅的读书环境,配之以雅致的家具及文玩器物,随时把玩,甚至比读书更重要。明人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笺》中认为:"文房器具,非玩物等也。"笔精墨良亦成为历代文人孜孜以求的梦想。如今,古人的这些文房雅玩,也成为收藏界日渐追崇的宝物。  相似文献   

8.
吴伟忠 《时代金融》2007,(10):32-33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以外最重要的文具,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笔筒的前身,是早在唐代就大量使用的笔船、笔床和笔格。笔船和笔床虽说造型别致,但使用起来毕竟不太方便。大约到了明朝中晚期,文人的案头开始设置笔筒,因笔筒搁笔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一直流传至今仍盛而不衰。由于笔筒精巧古朴,现已成为广大藏家所钟爱的收藏佳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吴伟忠 《云南金融》2007,(10):32-33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以外最重要的文具,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笔筒的前身,是早在唐代就大量使用的笔船、笔床和笔格。笔船和笔床虽说造型别致,但使用起来毕竟不太方便。大约到了明朝中晚期,文人的案头开始设置笔筒,因笔筒搁笔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一直流传至今仍盛而不衰。由于笔筒精巧古朴,现已成为广大藏家所钟爱的收藏佳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砚与笔、墨、纸合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砚台从单纯的文房用具,发展为集书法、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被历代文人视为珍玩藏品,也是"文房四宝"之首,当前很受藏家及投资者青睐。  相似文献   

11.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其前身是在唐代就大量使用的笔船、笔床和笔格,它们虽说造型别致,但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大约到了明朝中晚期,文人的案头开始设置笔筒,并很快风靡天下,流传至今仍盛而不衰。材质多样,千姿百态笔筒材质多样,有瓷、木、竹、漆、玉、牙、紫砂等。木质、玉质等雕刻笔筒,除了要关注其本身的质地外,最重要的是看雕工;瓷质笔筒则应从胎、釉、瓷画水平等方面判断其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文房热"在中国内地拍场已悄然兴起,并大有逐渐升温之势。2009年春拍,国内几大拍卖公司纷纷推出了文房专场,成交都比较可观。特别是一次推出的"历代名砚及文房杂件"、"历代竹雕供石"和"名家篆刻及陆俨少自用文房雅具"3个文房专场,总成交额近2000万元人民币;一组"黄宾虹自用印十一方藏印四方"拍出134.4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另一枚"黄金黄田黄石香山九老薄意章"更以212.8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这足以印证如今文房正受到藏家的追捧和喜爱。  相似文献   

13.
宝木  仇振川 《理财》2004,(2):90-91
放眼中国的收藏领域,形成门类的品种已是五花八门,不可胜数.但综观各个具有较强生命力的藏品,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品种分析,可以发现那些具备集藏与投资储财功能相结合的品种,正成为近年来市场的热点.从另一层面上看,这似乎可以说是历史车轮的重痕,正以某个时间周期有规律地重现在收藏界.如"文革"用品、古玩字画、邮票钱币、地铁卡和当今的股票收藏等等.  相似文献   

14.
姜维群 《投资与理财》2014,(13):106-107
一把小小的折扇,包罗了文房大半之雅,折射出艺术的大千世界。从明清以来,折扇就成为文人手中的雅玩,它早巳脱离了引风寻凉的功用,成为身份的证明。近年来折扇更是大行其道,不仅成扇(即扇面扇骨都完整)在收藏拍卖中价格一路飙升,原来作为扇面的附庸,没有什么价值的扇骨,也成为收藏家的专项收藏。  相似文献   

15.
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院长李彦君最近编写了《十大冷门》收藏系列丛书,涉及陶瓷、青铜、雕塑、玉器和杂项中的多个门类,对如何在收藏中避"热"寻"冷"提出了独到见解. 现在经常有人问:"潘家园"还有可收藏的东西吗?李彦君指出,"潘家园"肯定有真货,而且有很多文物价值非常高,收藏爱好者不能总是把目光盯在"热门"上,而要学会在"冷门"中发现真正有价值的宝物.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依然是艺术品市场的"调整期",收藏什么、如何收藏,让很多收藏界人士倍感困扰.初涉收藏者面对林林总总的艺术品,则更是雾里看花了.在行业专家的眼中,艺术品市场一直呈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轨迹,目前是调整收藏心态的好时机.收藏爱好者们要保持"收藏艺术,点亮心灵"的良好心态,以兴趣和文化价值决定收藏的风向.如果盲目跟风追热点,则很有可能避免不了吃亏被"蛇"咬的结局.  相似文献   

17.
由四川省古玩收藏协会、四川古玩收藏协会钱币研究中心承办的"新中国60周年红色收藏精品展巡礼"于国庆60周年前夕进行了展出和颁奖活动.四川省古玩收藏协会会长、四川省政府前副省长徐世群、四川省军区前副政委肖明惠等参展并参加了颁奖活动.  相似文献   

18.
收藏老照片,不仅收藏一种价值,也收藏一段历史、一种情怀.如今.随着人们怀古思想的不断增强.老照片作为一种怀旧的精神寄托和历史见证,开始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珍爱"的宝贝.  相似文献   

19.
臂搁作为文房用具的小品,如今了解它的人并不多,有人甚至不知道它为何物、有何用途。即便是喜欢挥毫泼墨的人,现在还在使用臂搁的也寥寥无几。而这个渐渐退出文人生活的小玩意儿,在拍卖市场上却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厚爱,成交价接连攀升,少数精品的价格竟然翻了几番,其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得到了众多藏家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20.
<正>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少有大的变化。有关笔筒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到明末,由于政权不稳,文人厌恶政治,逃避现实,大兴奢靡之风,一味追求生活中的美器。笔筒作为案头文具中最具装饰性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