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工会财会》2014,(6):46-46
正很多人投资理财就图个收益高,赚钱快又多,而对所选的理财产品是否具有"安全感",不去关注,致使不少投资者最终失去"安全感",资金受到严重损失!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能让你拥有"安全感"?理财中的安全感有哪些方面能够体现?……这些你都知道吗?投资者要想获得"安全感",理财产品的选择首当其冲。究竟该如何选择到有"安全感"的理财产品呢?教你四招。1.看清产品本质。产品是固定收益类,风险较低,产品到期基本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一些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甚至"负收益"事件引发了中国理财市场的激烈争论. "零收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在不可控制的市场波动因素之外,这些糟糕收益背后的机制和问题是什么?此刻似乎已经到了为近几年火热的银行理财产品把脉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魏一杉 《理财》2012,(7):90-91
自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第一只理财产品以来,各家银行理财业务的飞速发展可谓是百花齐放,面对着上百款理财产品以及各家银行客户经理的热情推介,投资者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许多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以其收益率为准,然而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呈正相关关系,没有绝对意义上无风险的理财产品,那么,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都将面临哪些风险呢?这想必也是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特别想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期储蓄投资:产品受青睐 2005年年初,人民币投资理财类产品的卖方市场一片火热,从股票、基金、投资连结险到人民币理财产品、资产管理计划,针对中高端用户推出的理财新品层出不穷.面对如此繁荣的景象,客户群体到底表现如何呢?据瑞泰人寿公司总裁曾冬漉介绍,从瑞泰理财型产品"创富人生"上市半年以来的表现来看,这种注重长期储蓄投资的理财产品,受到了高端客户特别是海归人士、外企高管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理财产品挂钩酒类、艺术品、普洱茶、钻石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把"吃的"变身为投资标的似乎成了最新的流行.自普洱茶、五粮液先后成为银行理财中的"另类明星"之后,电视剧里老上海时代女婿送丈母娘的必备——"火腿",竟然也赶来凑热闹,打着典藏、发酵的高端消费品名号,以新的另类理财产品登台亮相.尽管这样的理财产品尚未成为理财市场的主流,却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那么这样的另类理财,是噱头还是抗通胀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腾飞  袁楚  王均龙 《时代金融》2013,(21):141+153
自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年平均规模增长接近100%,理财产品总量已突破7万亿。理财产品的兴起不仅有利于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拓宽了居民的投资途径,但在理财产品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小的风险,例如2012年出现的华夏银行理财产品违约案等。如何看待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理财产品会不会成为影子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会是怎样?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对银行理财产品从业者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怎么刚过完年,理财产品的收益就下来了?"打算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张先生发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情况和预期大相径庭。随着央行在2012年内的二次降息,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逐渐降低。但年底银行间资金面再度紧张,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上升到年初水平。随着元旦假期的结束,银行新发售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回落,预期收益率在5%以上的产品鲜有出现。与此同时,有些银行理财产品违规销售案例也被曝光,风险凸显使得一些投资者望而却步。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该怎么买?  相似文献   

8.
刘畅 《理财》2012,(4):56
年后,银行理财产品开始"转向"。与去年短期理财产品大行其道有所不同,现在中长期理财产品开始增多。这一方面是受去年年底银监会叫停短期理财产品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今年降息的概率有所增加,所以投资者普遍青睐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中长期产品"放量"发行对于资金在未来半年或一年以上都没有明确投资方向的客户,理财师建议考虑中长期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的话:近几年来,除了股票、基金等高风险投资领域,很多人开始选择银行,投资于银行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而为了扩大存款规模、缓解存贷比的压力,逢到月末、季末、年底各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可谓"铺天盖地"。可是,随着银行理财产品领域纠纷的上升,很多投资者猛然发现原来自己对所谓的"银行理财产品"知之甚少。银监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正式开始实施,加上前几年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度建设并没有停止过。可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规范银行理财  相似文献   

10.
股票、基金、债券、房产……,当越来越多的投资理财产品充斥于人们视线中时,你是否准备好了,大声地说"不"呢? 很多人也许会疑惑,难道我们要对这些理财投资产品置之不理吗?答案当然并非如此.说"不".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理财产品和理财方式说"不",而是要对不适合的消费、不适合的投资和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台湾著名财经专栏作家卢燕俐就用最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会说"不",才能成为有钱人>.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速、规模庞大,我认为几个问题需要研究探讨:一是“制药和卖药”的问题,商业银行既是理财产品的提供商,同时又是销售商,存在“王婆卖瓜”效应.商业银行大都宣传自己的理财产品如何收益高、风险小,而实际情况如何,究竟有多少客户有鉴别能力?谁又能保证商业银行在销售个人理财产品时没有故意夸大抑或误导客户的情况?从这些方面的实践经验中不难看出,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销售中确实存在卖“假药”、甚至“毒药”的现象.这就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解决投资者教育问题,谁来担当投资者教育的责任?二是解决产品和顾问的问题,即“制药”(理财产品)和“药方”(财务规划)之间的关系.开药方对客户有价值,需要经验水平,但不挣钱,卖产品才挣钱,这也就催生了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自产自销、自卖自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崔楚瑶 《理财》2021,(1):62-63
日前,央视2套的一则财经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关注:部分投资者接到银行的通知,说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明明合约没有到期,却被提前终止. 为什么会这样?在笔者看来,这背后的原因无非有两方面: 一是2018年年中出台的资管新规,按照2018年资管新规中的要求,所有理财产品都要转换成净值型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3.
<正>众所周知,一旦加息短期理财产品就能帮你获得更好的收益。在当下加息预期情绪的泛滥下,短期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成为时下理财产品的明星。但这些理财产品中有些明明只是"打短工",却最终让投资者变成"长工",也就是说,有个理财空档期无形中摊薄了你的投资收益。那么如何来"填补"这一空档期呢?  相似文献   

14.
杨飞 《理财》2007,(2):56-57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货币紧缩政策的实施,新一年的投资理财市场,还能像去年那样百花齐放吗?许多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选择也开始变得谨慎起来了。岁末年初,我们又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呢?  相似文献   

15.
股票怎么选?基金怎么买?理财产品该如何配置?"推荐理财产品只是'鱼',而培养自己的财商才上'渔'."身为浦发银行武汉分行财富部总经理、金融理财师(CFP)的张东荣先生说:"通过理财产品赚取5%的收益只是小聪明,而让自己值钱,提高本金数量,才是大智慧."  相似文献   

16.
白利倩 《理财》2015,(1):54-55
随着股市一步步从"快牛"向慢牛转变,与股票相关的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也开始更喜欢与股票"结盟"了。那么,现在挂钩一篮子股票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否也能像股市一样"牛气冲天",让投资者任性去投资呢?从2014年10月份,股市开始复苏。尽管12月股市有转慢调整之势,但是此前股市的种种表现,已经让许多散户相信,似乎现在入手股市已经是时候了。当然,胆大、  相似文献   

17.
不少投资者投资了一些理财产品,但结果并不理想。那么,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时应该注意什么?一、正确认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风险与收益是相匹配的",收益越高,风险也就越高。一讲到风险,投资者往往想到的就是"亏损",其实风险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结果的不确定  相似文献   

18.
基金化银行理财产品,又被称为类基金产品.和开放式基金相比,它的优劣势在哪里? 基金化银行理财产品甫一面世,就受到格外关注.原因在于,银行理财产品采用基金方式运作,为其本身增添了诸多亮点.可是,这些亮点能否成为吸引投资者的理由呢?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我国的理财市场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理财产品成为广大人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然而今年以来,多家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连续出现零收益和负收益事件,引发了理财产品投资者的诸多质疑,理财市场一时之间似乎陷入了发展困境。究竟我国的理财市场发展前景如何?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理财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金融监管部门下一步要如何加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商业银行如何深入开展理财业务?广大理财投资者又应该怎样认识和选择理财产品?本文试对以上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面对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的下跌,创新型产品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理财选择和更开阔的理财思路。银行理财产品失守5%收益线让许多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资产配置。而与此同时,证监会一系列新政的出台则开始为券商理财产品"松绑",而公募基金也开始从低迷的"喝水行情"中奋力崛起。今年以来,由券商和基金推出的创新产品可谓层出不穷。面对花色繁多的产品,如何挑出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