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近年来,当事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民事案件明显增加,但纵观我国现行立法,无论是<民法通则>还是各单行法,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都极具模糊性,从而导致司法实践中的混乱不堪.因而,如何正确认识并完善这一制度,于理论及实践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瑞雪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5-26
由佘祥林的案子引发了对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思考:如何确立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面对现行立法的不足,对其完善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正在逐步趋向于丰富和完善,尽管其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立足我国的现状,本文将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若干争议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陈明祥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1):81-83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是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渊源。是否赋予法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应以《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为圭臬。否定法人存在精神损害的各项理论依据,在逻辑上均存在缺陷。即使设计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初衷是基于人文价值关怀,我们在注重对自然人基本人权和人格尊严保护的同时,将其适用于法人,与其制度设计的初衷并不冲突。赋予法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不仅理论上证明可行,而且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王本聚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1):90-94
根据违约与侵权二元划分的传统理论,合同之诉不得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是我国学界的通说。但一些违约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客观存在的,不予赔偿不符合民事权利救济的基本原则。参酌国外的学说和立法、司法实践经验,我国应承认违约的精神赔偿,但应从严把握,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7.
王艳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2):40-42
精神损害赔偿作为一项民事侵权赔偿制度,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立法扩大其适用范围,充分体现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上的人文关怀。但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法人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目前仍不适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权保护的重视及世界各国立法的交流,维护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精神损害赔偿在立法上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9.
10.
间接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倩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3):69-74
间接受害人精神损害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各国侵权法备受争论的热点问题。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作为间接受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屡见不鲜,但我国现行法律对此作出的规定仍存在缺陷,而对此缺陷理论界尚未总结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无形中为法官审理此类案件设置了障碍。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路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的立法现状看,有关环境纠纷的处理和环境损害赔偿的规定散见于<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之中.鉴于全球化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事故不断发生,有必要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立足我国的实际,确立相应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社会化机制",制定统一的<环境损害赔偿法>. 相似文献
12.
李喆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32(2):105-109
瑕疵担保责任自罗马法建立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大陆法系债法中特有的一项制度。我国立法实践中并未规定独立的瑕疵担保制度,而是对于出卖人对标的物存在权利瑕疵和物的瑕疵的情况,均称为瑕疵履行,未区分不同的瑕疵并与不同的补救方式联系在一起,而是将这些瑕疵履行作为违约行为对待,使买受人获得各种违约救济。首先,我国法律关于瑕疵担保的规定并没有确立像德国民法那样的瑕疵担保制度,只是确定出卖人所应负的瑕疵担保义务,将瑕疵履行责任作为不适当履行责任对待的。其次,论述了我国建立单一的违约责任制度是最佳的选择。再次,提出我出合同法有关瑕疵担保义务条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我国合同法有关瑕疵担保义务条款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路明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2):12-15
目前购房者因所购商品房与商品房销售广告不符而诉诸于法律,要求开发商履行承诺、承担责任或赔偿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开发商承担虚假广告导致的违约责任是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开发商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则是解决商品房销售广告中虚假宣传问题、建立良好市场交易秩序的有效途径.将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行为纳入《消法》,是使消费者在与开发商交易过程中获得公平对待、当事人合法权益获得保护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来,出同了一系列精神损害赔偿的新类型案件,该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缺陷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孔东菊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26-28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法中两类重要的民事责任 ,二者在责任的含义、构成及承担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正确区分这两种民事责任 ,有利于解决它们的竞合问题 ,妥善处理民事纠纷 ,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苏凯亮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0(2):84-86
随着《侵权责任法》的颁布与出台,其以专章的形式对医疗损害责任进行了规定,这对于完善医疗损害侵权责任,处理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侵权责任法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医疗损害责任的概念、基本类型、构成要件进行了探讨,以更好地适用《侵权责任法》。 相似文献
17.
何谓机动车所有人,机动车所有人应否成为交通事故责任主体,应在何种情形下成为责任主体,这些问题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均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以试图找到机动车所有人应否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法律问题的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8.
徐宝华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20-22
从不同的角度,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有不同分类。不同类型的案件,法律适用原则不同。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应认真梳理案件的法律关系,采用正确的侵权归责原则,公正、合法地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论过错推定原则在我国侵权责任体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错推定原则应为我国侵权行为法中的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本文拟从过错推定原则与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比较中区分它们的异同,以论证过错推定原则在我国侵权责任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耿步健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3):96-98
关于性暴力犯罪中受害女性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尽管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在法学理论研究领域却存在很大的争议。那么,对于性暴力犯罪中受害女性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现行法律到底是如何规定的、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本文所着力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