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晓洪 《经济师》2007,(4):275-276
文章通过对东北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探讨国内外区域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对东北的借鉴,就东北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构建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分析,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提出东北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宋晓洪 《经济师》2006,(5):273-274
振兴东北制造业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文章指出有效提升东北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两步,第一步是建立东北地区的制造业集群,第二步是基于制造业集群建立合理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模式缺乏相应的规制,导致实践中联盟呈现出目标短期化、规模难以大型化的特点,影响了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提升其整体技术水平的目标。以法律表现形式为切入点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模式,从联盟的稳定性和制度效力等方面对比两类组织模式的优缺点,探求适合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模式,并提出具体的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技术创新模式的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风电市场的发展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分析了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对该产业所采用的技术创新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结为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3种模式。基于此创新模式分类,绘制了我国主要风电设备整机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演变路线图,总结了技术创新模式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并指出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只有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更多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抓住发展机遇,走出困境,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展开研究,基于2003—2019年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层面的数据,从污染行业异质性的视角,实证考察了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关系,进而分析了“双碳”目标下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及路径。主要结论是:(1)绿色制造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2)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对重度污染制造业行业绿色发展作用更明显;(3)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可以通过节能减排效应、能源结构优化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以及产业结构绿色高级化效应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由此得出以下政策建议:鼓励制造业进行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并采取适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大能源结构优化力度,促进高效、低碳型能源制造业体系建设;完善绿色制造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增强绿色制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绿色高级化发展,形成以绿色知识、绿色制造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等方法,探究了2005—2020年中国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省域异质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环境规制对省域的工业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环境规制也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对工业发展水平产生积极影响。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环境规制显著影响其工业发展水平;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够推动环境规制对工业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振兴东北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的重要战略,需要社会各界提供智力支持。目前,应准确认识和把握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大机遇。深化东北地区体制改革、振兴东北制造业、推动地区技术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推动东北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东北地区与内蒙古东部一体化发展、推动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等是东北振兴应采取的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揭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稳定性,测度相关因素的影响强度与方向,对揭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规律,制定其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聚焦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稳定性及影响因素,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和Tob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波动性,且各细分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内部稳定性较差,产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整体稳定性不高;自主技术创新投入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对产业自主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其中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对自主技术创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新产品开发投入和企业规模对自主技术创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政策因素与市场因素分别具有显著和非显著负向影响,外源性创新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强度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政府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支持模式、加强外源性创新与智力引进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畅 《生产力研究》2023,(3):114-118
在新时代下,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面临多重挑战,许多企业纷纷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于是C2M商业模式的概念就被提出。文章通过分析传统制造业C2M模式的发展优势、发展困境,从产品质量、产品成本、技术创新、培养人才和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以促进未来传统制造业C2M商业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建地区数字产业集聚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整体上数字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且上述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而对数字化程度较低行业中的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并不存在明显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产业集聚通过数据资本渠道和技术溢出渠道作用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另外,数字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会抑制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在进一步推动区域数字产业集聚时,应协调地区间的数字产业政策,并采取措施提高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及数据资本市场完善程度,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理论体系层面和经验探讨层面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历史沿革、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国际装备制造业转移和当前国内装备制造业市场潜力巨大的形势,提出了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升级应该选择技术创新推动模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并提出了两种模式下的具体对策以及制度对策。这不仅是现阶段河北工业基地经济振兴的理性选择,也是把河北建设成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一条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低技术制造业.本文在界定低技术制造业极念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并结合R&D强度指标,对我国低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日益显现的金融投资倾向和行为,深刻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与技术创新能力。制造业过度金融化将加剧"去工业化"和资产泡沫化矛盾,削弱制造业发展基础。本文构建了制造业金融化影响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欧拉方程为基础建立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行为模型,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一步系统GMM等估计技术,实证制造业金融化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假设。研究发现,制造业过度金融化抑制了技术创新能力,而政府控制进一步放大了金融化对创新的消极影响。本研究提供了制造业金融化影响技术创新的微观基础,拓展了技术创新理论,并为政府引导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作为辽宁传统优势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趋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不高。本文在综述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综合运用横向比较法和纵向比较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现状加以系统分析,探究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从技术创新的投入、研发、产出和结构出发,并与国内装备制造业发达省份进行比较,剖析造成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影响因素的角度,提出了六点参考性建议,如加快企业制度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企业管理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加大技术创新加入产出以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17.
在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国际规范的研究方法,并运用统计分析,从微观行为层次揭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动力与障碍等真实行为机理,为破解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学习的黑箱作出了拓展,同时也为反思“中国制造”提供了微观视野与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大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不同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存在很大差异,但仅从组织模式上分析,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趋势性的问题。根据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系统建设的实践,归纳出了3种比较典型的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并对这3种典型模式的特点与内涵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特征,是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关于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已然成为学术热点。本文以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双重视角出发,分析了数字技术作为产业共性技术、短周期技术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存在的耦合效应,阐述了数字技术的知识性、可封装性通过促进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集聚和专业化分工,形成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空间效应。基于2012—2021年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关中四大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省域层面关键指标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上述影响效应的存在。本文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作为“知识经济”,应当注重对于数字技术类型的选择,形成与制造业自身核心技术融合创新后的“共振效应”,同时有效推动社会各层面的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另外,在先行区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网络、数字产业园区,发挥数字经济在空间维度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05-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系统GM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从直接影响看,正式环境规制能促进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但未促进合理化,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以技术创新为中介变量的分析发现,两种环境规制均能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生正向影响,但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正式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中部、东北地区无显著影响,对西部地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东部、东北地区无显著影响。最后,基于实证结果,从两种环境规制互补、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互动、区域差异化环境规制等角度,就如何实施环境规制、倒逼制造业结构优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