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慧 《财经界(学术)》2011,(24):10-10,12
我国在很长时间内执行的国库收支制度是一种“以拨定支”分散型的收支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共财政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这种传统的同库支付制度及运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建立一套与我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库收支制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关于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必然要求。我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取得明成效的同时暴露出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现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时期(2006年到2010年),以优化国民经济空间结构、提升国民经济空间效率为目标,以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在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手段的同时,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启动国民经济空间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东部腾飞、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制订侧重于块块调控的区域政策,重点构建各具特色和功能各异的区域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1994年12月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这表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与间接融资模式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间接融资体制变迁的历史过程,分析了企业间接融资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间接融资体制安排属于整个金融制度变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遵循其内在一致的演进逻辑.无论企业间接融资体制如何演进,现有的金融垄断性的间接融资制度安排都将沿着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储蓄动员水平的轨迹变迁,有利于国家实施转轨时期的金融支持,稳定体制内的经济增长和促进体制外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陈乃道  孙泰良 《财贸经济》1994,(3):11-14,55
1、明确的产权主体是市场经济的逻辑起点。所谓“市场经济”,它有多层次的内在规定性,就其运行层次来说,“市场经济”是组织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就其决策结构来说,“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体制下的行政集权型经济,而是根据不同决策目标和主体能级形成的分权型的经济,其包括宏观运行的着眼于社会总体经济目标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由政府通过多元政策体系协调作用而实现的能动的市场调控;还有作为市场运行主体的众多的企业,根据市场的运行态势和市场信号而自主的生产性决策,即通常所说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为谁生产,怎样生产等;就其信息结构来说,是以多元市场为载体,以企业间的横向信息交流为主体的信息系统,而不同于集权体制下的纵向信息系统;就其动力结构来说,市场经济是多元独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与运作标志着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带来财务管理的新形式,从机制上和体制上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务收支活动的全过程,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改善经济环境和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过多年的管理与运作,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利弊逐渐发生着变化。本文试从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与运作标志着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带来财务管理的新形式,从机制上和体制上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务收支活动的全过程,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改善经济环境和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过多年的管理与运作,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利弊逐渐发生着变化。本文试从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观维度的流通费用与流通经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当前中观条件下流通费用有居高不下的走向,流通不经济或交易不经济现象较为突出.文章提出,为降低流通费用,必须在中观制度安排下,走出制度与组织的悖论;从本质上去认识流通费用, 对流通费用进行分解,分门别类作出具体、客观的评价, 以理性地遏制流通费用的不断升高;下大力气对流通体制、经济组织进行科学的制度安排,治理或重新构建流通体制框架,加大宏观尤其是中观调控力度,降低流通费用,实现流通经济,避免流通不经济.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公共财政的监督是行使好公民所赋予权利的关键,同时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内容。没有对于公共财政的监督就无法行使好权利,没有监督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更是不科学的。所以,对于加强公共财政经济监督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理念,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文就针对我国如何完善与加强公共财政经济监督进行坍探讨,从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讨论“公共财政”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认为要从一定历史背景认识公共财政,以经济的市场化为前提,搞公共财政不等于放弃宏观调控。本文对如何解决财政存在的“缺位”与“越位”,以及如何构建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包括:公共服务型政府仍未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尚不完善;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转移支付制度调整均等化力度不明显。由于我国财政能力有限,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步到位”不太现实,应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把人文关怀和经济可行结合起来。同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建立服务型政府以及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公共服务体系,让每个公民在同一标准上实现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3.
实践“三个代表”与公共财政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三个代表”提法的最初形成 ,到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做出系统的论述 ,再到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升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高度 ,一个突出的体会是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阐释 ,越来越贴近现实的经济社会生活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越来越聚焦于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标志 ,越来越定位于制度建设的公共性。由此联想到近几年来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所取得的进展 ,并将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放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背景下加以审视 ,可以认为 ,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正是…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来,围绕产权制度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讨论,国内一些经济学者提出了国有企业“资产存量分解”的改革思路。其逻辑是:由于旧体制下国有企业兼有生产、福利、保障等多重功能,导致其经济运行绩效不佳。现在企业要转轨建制,就必须按资产的不同职能,把企业生  相似文献   

15.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按照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预算会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公共财政与预算会计的内涵及关系,研究公共财政建设对现行预算会计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预算会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发端于美国的新型环境保护措施。其主要思想是首先确定一个地区污染物排放的总量,然后通过发放排污许可证的方式授予排污单位排污权,各排污单位通过污染治理再将节余的排污指标进行交易从而获取经济利益。排污权交易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激励手段,对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而言是一个“舶来品”。我国长期以来主要采用行政管制手段与排污收费措施对污染排放进行治理。排污权交易究竟是要取代现有治理方式还是与其进行配合运作?排污权交易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也就是我国未来创建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应该如何在现有环境保护体制中运行。  相似文献   

17.
<正>法律的经济分析,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最主要是微观经济学)来预测人们对法律制度的设计如何做出反应,同时还用此来论述法律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微观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浅议政府预算改革与公共财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就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当前进行的以部门预算改革为切入点、多项改革措施配套推行的预算管理改革就是我国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试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制度缺失的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阶段性成就,但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诸多重要制度安排至今尚未建立健全,即存在明显的制度缺失。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看,这些制度缺失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制度发育不成熟;二是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三是产权制度不健全;四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不到位;五是政府制度改革滞后;六是非正式制度建构尚未完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改革是解决传统体制下国有产权安排的高成本问题的必然要求。渐进式改革是学界关于中国改革特性达成的一个共识,而采取此种改革模式却是取决于以下原因:过宽的“制度鸿沟”、高度专用性的“人力资产”以及“制度记忆”的“缺失”。由于“渐进式改革”采取由易到难的改革顺序,以至很多艰难和结构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并遗留下来。在渐进式改革逻辑下,单纯依靠市场自发力量的推动是缺乏效率的。由于政府具有合法强制力.当自发的市场力量导致利益目标分散时,政府能有效地聚合各种价值取向,平衡利益冲突,减少改革成本,使市场化进程顺利推进。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路径需要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的模式,但在理论和实践中这种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