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倾销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倾销是出口商谋求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有利竞争地位的一种手段,当今世界各国大都通过反倾销立法对外国的倾销行为进行抵制和制裁。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反倾销步伐也进一步加快。本文将分析倾销、反倾销产生的根源以及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而对我国在反倾销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援助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政策是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结构政策的分析往往侧重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引导和扶植,而对萧条行业的高速,援助则较少涉及,我国经济连续保持数年的高速增长,对外开放带来的冲击也日益加大,结构变动明显,如何对萧条行业进行调整援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本在这方面做的比较成功,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特点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要与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我国产业纳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之中,在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下,按照全球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和特点,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主要对策是:用产业全球化的思维,调整产业结构;借助于跨国公司的渠道,发展跨国经营;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产业合作;制定高效的产业技术政策;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护重要战略产业。 相似文献
4.
5.
调整产业结构是提高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一项根本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关键在于挖掘这方面的动力泉源。综合动力观,即政府调控力、市场调节力、科技革命力、教育支撑力、消费引导力和国际交互作用力等的叠加,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6.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调整是伴随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过程,合理的产业结构只具有相对意义。日本最近的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在《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构想》中提出以创造性的知识集约化为目标,确立以尖端技术为中心的知识集约型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同时促进所有产业领域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知识集约化程度。目前日本的产业结构仍然没有达到这一构想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7.
王勇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8):14-15
本指出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政策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审视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接着提出了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政策的原则;最后提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政策内容。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产业之间的合理化和不断高级化过程,就是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的过程,也是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过程。正因为此,各国政府都把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我国各部门、各区域由于长期以来在传统计划模式管理体制下追求自身利益导致产业结构“大而全”、“小而全”高度同构的局面。在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如何有效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避免产业结构虚高度化和泡沫经济等现象的出现,确实是一个重大的现实理论问题,本文仅从国际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定位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结构及供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基础性生产资料等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在目前多元利益主体格局下,光靠行政手段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是行不通的,只能以市场为导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产业结构协调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产业结构失调,不仅使经济效益不佳,甚至会使经济效益下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低,却没有像日本、韩国在经济起飞时那样出现速度与效益比翼起飞的盛况,经济效益不高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经济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不仅没有随经济增长而相应优化,反而出现了低度化和不协调的现象。每一次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动,经济效益发生大幅度滑落,其背后都潜伏着严重的产业结构失调现象。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优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历史上大体经过三个大的变化阶段:一是解放前,天津是我国第二大商埠城市,是北方的商贸,金融中心和工业基地,当时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到1949年第三产业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0.5%,第二产业占36.4%,第一产业占23.2%,产业比重排序是“三,二,一”。二是解放后,实行计划经济,大力发展工业,强化了天津工业基地的作用,弱化了商贸金融中心的作用,整个结构排序开始人以三产业为主,向二产业实质是工业主转化,从1954年开始第二产业比重超过50%,到1975年达到72.1%,三产业为1.6%,三产业比解放初下降近1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排序转变为“二,三,一”。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开始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到1994年,全市经济结构为:一产业占6.4%,二产业占55.7%,三产业占37.9%,三产业比重上升16.3个百分点,产业发展速度排序,按1979-1993年计算,年均可比速度一产业为6.9%,二产业为7.6%,三产业为9.7%,速度排序为“三,二,一”,这种转换虽然变化不小,但天津产业比重排序仍然是“二,三,一”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WTO进一步加快了我国融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经济的加速发展,以及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使得传统产业实施重大改革和改组成为必然。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在水产品短缺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的结构调整是为了实现总量基本平衡和市场供给充裕。而目前海洋渔业产业的调整是在水产品市场出现了区域性供大于求、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成本不断上升、优质产品比例较低、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成本不断上升、优质产品比例较低、水产品加工程度不高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次结构调整对于促进海洋渔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实现海洋渔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对工业结构进行了几次较大的调整。80年代初期,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例失调问题。通过抑制重工业的过度发展,加快轻纺工业的发展,以克服消费品市场的短 相似文献
17.
竞争: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马汉武一、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与形势由于历史遗留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瓶颈效应”、处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过程中以及国际经验的影响等原因,中国自70年代末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成为一个推行较多产业政策的国家。这些旨在重...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面对当今世纪之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大变动时期,如何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亚太地区(主要指中国、日本、亚洲“四小”、东盟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在战后至90年代以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亚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不仅反映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潜在动力和内在机制。国内有的学者(石建民,1999)在分析亚太地区(除中国外)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采用了弗农(Vernon)的产品周期理论,归纳了亚太地区产业阶梯分工具有明显的动态转移特征,即:最高阶梯(第1阶梯)美、日→中间阶梯(第Ⅱ阶梯)新兴工业化经济→低级阶梯(第Ⅲ阶梯)东盟等,并且根据产品周期原理,…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