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和谐德育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是高校和谐德育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建设高校和谐德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和谐德育文化;注重知、情、意、行有机统一,培养大学生和谐的道德人格;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构建和谐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办好一所大学的必然选择.构建和谐校园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富朝气、最具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却又是最不稳定的群体.重视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不仅意味着对大学生个体自然生命的关切,更意味着对大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与提升.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必须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新模式.还要以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健康情感的培养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作为实现生命取向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摄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注重到的评价与道德的实践;二是营造有利于道德文明建设的德育环境;三是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四是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大学承担着建设和谐文化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的"无家可归"造成了作为承载着社会文化因子的个体之于整体社会文明的归属感缺乏,使建设和谐文化的社会主体缺位。为此,大学建设和谐文化应全面加强大学生归属感教育,即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充分突显大学生主体价值;以大学行为文化建设为主体,充分彰显大学生主体精神;以大学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充分张扬大学生的主体个性;以大学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实现大学生的"诗意栖居",培育具有和谐精神的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缺失主要表现在基础文明水平退化、个人主义倾向明显、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长、道德理想淡漠等方面,其原因主要有长期实行应试教育、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规范失衡、当今高校道德教育的偏差、网络社会使大学生易产生道德失范的意识与行为等方面,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缺失应从深化德育课改革、把认知性德育向活动性德育转变、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优化网络文化环境等方面创设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主旋律。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德育观念;制定科学的道德教育内容;完善道德评价机制;优化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德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以及大学生能动接受教育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德育工作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充分发挥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和秩序问题,并直接关涉到管理的效能、管理过程的和谐以及新的管理理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道德失范是当前大学教育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缺乏对道德义务的理性思考,在道德上知行脱节。需加强道德环境建设和道德制度建设,降低正面道德成本的同时提高负面道德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使良好道德的形成有坚实的保证,才能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效果和摆脱当前大学德育困境。  相似文献   

10.
文化强国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文化环境之一。新时期高校德育的文化基础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必然导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动摇和价值观世界的不和谐,深入剖析高校德育与文化及文化强国之间的辩证关系,挖掘文化软实力对大学生道德及价值观的影响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分析文化强国的基本背景,阐述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从而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1.
道德品质、道德人格的形成离不开道德实践。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制定大学生道德规范,创建系统的养成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重视并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提高德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2.
徐徐 《嘉兴学院学报》2008,20(4):114-117
隐性德育课程在高职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阐述了德育隐性课程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建设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大学生就业数量日益增加,就业形势严峻,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下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理性分析,并提供相关建议,对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学术研究,概念的厘定、辨析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本论文在比较和谐人格与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德育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力图澄清和谐人格教育的涵义,以指导和谐社会下大学生和谐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缺陷严重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步伐。本文通过进一步挖掘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为营造和谐友好的大学生成才环境做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随着近年来高校改革及扩招,贫困大学生的人数与日俱增,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德育工作也愈加紧迫,其教育路径可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德育引导,注重心理层面的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和谐校园视域中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和谐校园建设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建设和谐校园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及方法,并提出了在建设和谐校园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力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于打造优良的学校文化,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优雅的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和谐幸福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幸福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有全局观念和知识能力的社会主义和谐幸福社会建设的人才。高校推进大学生民主参与和谐幸福校园建设是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工程,是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幸福社会的基础。所以,在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民主参与和谐幸福校园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是大学生心理和身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更好融入社会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更好地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探讨,认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要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手,采取积极培育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环境,发挥家庭与社会的协作力量,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等措施,从而构建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