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梅 《市场论坛》2008,(3):50-51
文章通过借鉴宏观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分税制改革后的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税收筹划问题已经引起各界的普遍关注。诸多财税工作者对具体税种的税收筹划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笔者从税种分类这一角度对税收筹划进行分析,并具体探讨各类税种在税收筹划方面的共同点,从而为实践中的具体税种的税收筹划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总结1994-2010年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基本特征,从经济税源基础、财税体制制度、税收征管机制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国税收持续快速增长的基本原因;文章进而分析"十二五"时期中国税收可持续增长面临的主要挑战:经济税源增长趋缓、税制建设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财政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以及征收管理能力的瓶颈制约等;最后提出建议:实行有减有增、总体减负的结构性税制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以壮大税收可持续增长必须的税源基础;推进税费改革、统一规范政府预算、深化分税制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巩固税收可持续增长的财税体制;推进全社会依法治税、实施政府综合治税、提升税收征管能力,以强化税收可持续增长的征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乔录生 《商》2012,(17):118-119
对辽宁省1994-2010年期间税种数据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显示:1994年以来,辽宁省个人所得税的调整,有利于可税GDP的增长。营业税、消费税增长与可税GDP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正向调整机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增长与可税GDP增长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两者不利于可税GDP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自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收收入不断增加,我国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即将展开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之际,本文对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原因。最后对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税收与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我国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主要从税收弹性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税收收入并非越多越好,要兼顾产出与投入,要实现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要改革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清理制度外收入,进一步推进税费改革。  相似文献   

7.
宏观经济情况是影响税收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会促进税收收入的增加。近些年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已超越了经济增长速度,这种情况是否合理以及是否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以北京市为例,以GDP作为对经济状况的衡量变量,以1995-2011年GDP和税收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对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两者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并作出基本判断,并对如何提高税收收入提出了一些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8.
广西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回归模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对广西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税收对GDP的弹性过低,原因主要是税制结构不合理、税收征管存在问题。税收增长短期内具有较大惯性,就长期而言还是依赖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广西的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调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税收筹划的目标是实现民营企业税后利益最大化。本文首先对税收筹划的基本概念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民营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性,并对当前建筑企业主要税种及其征收制度进行探讨,最后集中阐述了民营建筑企业有效实施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税收筹划的目标是实现民营企业税后利益最大化.本文首先对税收筹划的基本概念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民营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性,并对当前建筑企业主要税种及其征收制度进行探讨,最后集中阐述了民营建筑企业有效实施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税制环境下企业流转税纳税筹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松  嵇冉 《中国流通经济》2012,26(2):119-123
纳税筹划比税务筹划的概念更适合于纳税人.三大流转税涉税业务多,发生频率高,是企业的主体税种.在新一轮税制改革环境下,增值税可以运用销售方式、结算方式、选择供货单位等方法筹划;消费税可以通过设立独立的销售机构、运用价格临界点、避免从高计税等途径来筹划;营业税则可采用分解营业额、合理签订合同、单设企业等方式予以筹划.纳税企业需恰当运用税收政策,规避税务风险,降低纳税成本,不断提高税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商品税税负归宿局部均衡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洪友  李洁 《财贸研究》2005,16(4):67-73
本文在对局部均衡理论体系进行逻辑梳理的基础上,借助线性支出系统(LES)模型,从计量经济学角度,运用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对各类消费品的需求和供给弹性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实证说明了商品税税负归宿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3.
税收收入弹性是反映税收收入增长与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指标,它说明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的实证分析表明.湖北省国税税收收入弹性高弹性增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税收收入弹性如果长期连续地高增长,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不能简单地用宏观税负这个指标来衡量。其理论分析框架应该涉及两个方面.即“税从何处征”和“税向何处用”。前者由于不同税种对经济增长影响机理不同而涉及到税制结构问题,后者由于不同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机理不同而涉及到财政支出结构问题。按照这个理论框架,最优宏观税负这个指标实际是不存在的。把这个框架运用到我国现实,可以从完善税制结构和优化支出结构两个方面来有效促进税收对经济增长的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不同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考察如何通过出口退税政策促进中国出口稳定增长。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行业,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增长的影响不同;出口退税政策对机电行业产品出口的影响不明显;长期内,出口退税政策对高新技术行业、传统行业和"两资一高"行业的出口增长影响显著。因此,中国可以通过提高高新技术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和降低传统行业及"两资一高"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在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保持总体出口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流转税与所得税最优比例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亮 《财贸研究》2004,15(5):67-71
在中国 ,流转税和所得税都与经济增长呈现统计上显著的负相关 ,而与人均GDP以及城乡居民储蓄表现为较好的正相关 ;流转税和所得税分别和国内生产总值建立的三次多项式的回归模型很好地拟合了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变化轨迹。本文通过 1 992~ 2 0 0 2年税收数据拟合模型 ,分别得到我国经济增长最大化时 ,最优的流转税、所得税占GDP的比率 ,并得出目前的税改重点应为增大所得税的比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998-2007年我国28个省(含直辖市、自治区,下同)的国内增值税以及GDP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的变系数双对数模型,通过回归得到各省的国内增值税税收收入弹性。然后,结合产业结构理论及其他理论因素,对弹性值的估计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10-20年我国各地区的国内增值税的税收收入弹性及其增长率的合理范围,并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在华跨国公司数据,对跨国公司进行潜在分类,采用负二项回归和有限混合模型,首次估算出了利润可转移跨国公司和利润不可转移跨国公司的比重及投资税收弹性.结果发现,在华跨国公司中,利润可转移跨国公司所占比重大约为25%,利润不可转移跨国公司大约为75%;利润不可转移公司的投资税收弹性较大,且显著高于利润可转移公司的投资税收弹性.税率每上升1%,将导致利润不可转移跨国公司的投资下降2.16%,但仅导致利润可转移跨国公司的投资下降0.39%.本文还考察了企业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对跨国公司利润转移和投资税收弹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实践提供明确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增值税既能有效地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又具有税收中性的特征,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虽然增值税是价外税,但由于税负转嫁的不完全性等因素,出于企业合法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其税务筹划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纳税人身份的选择空间、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和销售方式的选择规定等,给纳税人进行增值税税务筹划提供了客观条件和空间.纳税人可以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满足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税收收益.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已进入创新驱动阶段。我国正处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期。创新,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策略,在宏观方面,主要有以宏观政策为支撑;优化发展环境,发展服务体系;增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解决资金障碍等。在微观方面,企业应切实加强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与市场化工作;加大对技术创新的人力与财力投入;充分利用网络营销,争取外部支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