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世界工厂自历史上的几次转移入手,分析了建立世界工厂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进而分析现如今背景下我国外贸业的竞争优势,与新形势下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获得全面的"竞争优势"已无可能,对于那些正处于经营困境或经营状况一般,想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企业来说,实施"归核化"战略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归核化"战略可以在若干方面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张玲 《消费导刊》2009,(14):51-51
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大规模定制已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与传统的经济模式相比,大规模定制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是企业需要注意的。任何经济模式都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方式和手段,都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4.
“稀土高科”是我国稀土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凭借多年实践积累技能和资源实施低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获取稀土行业的竞争优势地位。但环境的变迁撼动着竞争优势基础,因此,“稀土高科”需理性思考以寻求进一步保持低成本领先战略再创造竞争优势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企业必然面临气候变化导致的风险与障碍,在碳战略视角下运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措施有,转变观念;风险与机遇的测量;员工的认同和供应链伙伴关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诸多国际贸易理论中,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持于一九九0年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目前流行和最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学说。该理论对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统筹制定国家宏观和企业微观国际经济贸易政策及战略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金建国  佟光霁 《商业研究》2002,(12):118-121
中国加入WTO后 ,作为市场主体的中国企业将身不由己地迅速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之中 ,中国企业必须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普遍缺乏的是不仅仅是资本 ,更主要的是使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入世后我国企业应充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以核心理念为精神动力 ,努力积聚企业的各种无形资源、资产 ,不懈地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长期钻研、锤炼与拓展 ,以营销为中心带动企业发展 ,以能力赢得资本和带动资本 ,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能力 ,使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速度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竞争战略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基于“先行者优势”的竞争战略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并对企业何获得这种优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望 《国际市场》2007,(7):10-13
“走出去”战略是指中国政府和企业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走向国际市场,获取发展条件和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综合前分析,我们研究的结论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过程并不具有预设的必然的路线图,许多看似战略意义上的成功,通常是一个个策略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制造业增长是全球最快的,其中1985~1990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上升了1.86倍,1991~1996年又上升了3.75倍,而世界上其他制造业大国如美国、日本的增长相对较低,日本在90年代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见表1)。于是全国上下一片叫好声,但是目前中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外贸易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最为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尤其是2008年以来发生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给外贸发展带来了众多变数。我国政府适时调整了发展战略,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逐渐由以中小企业为主转向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主,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迅速扩大,由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已有200多家在我国投资。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阻挡和我国的入世,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将越来越具规模化在这种数量上的增加之外,我们似乎更应该关注的是这种跨国公司投资背后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即跨国公司的“群居效应”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内的重要战略方向。“双循环”理论的提出,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6.
三洋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却表现出发展战略模糊不清,产品技术优势未转化为品牌优势,而直接结果就是市场表现差强人意——2008年6月,三洋电视从国美、苏宁、大中等中国家电连锁巨头退出,成为在目趋激烈的平板电视竞争中首个告退的外资品牌。有业内人士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