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切忌乱用饲料添加剂近几年来,由于畜牧业生产发展,各地不断出现所谓“生长素”、“生长刺激剂”、“助长素”、“肥育散”等名目繁多的饲料添加剂产品。一些养畜产为了加速畜禽生长,在缺乏饲料添加剂知识的情况下盲目使用,结果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造成生产上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最近人们有些谈食品添加剂而色变。其实,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在食品工业发展上有着重要的贡献,“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已经成为食品界的共识。问题不在食品添加剂。而在传统食品上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是发达国家食品工业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村经济》2008,(8):38-38
【案例概述】 2004年4月29日,A县农林局在饲料生产大检查时,发现B县某化工厂正在A县某饲料厂销售标有批准文号为“药添字”的“硫酸铜”饲料添加剂,涉嫌违反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领导批准,当即对2.4吨硫酸铜予以证据登记异地保存,复印了销售发票。经立案查明:该化工厂销售的“硫酸铜”饲料添加剂生产日期为20040311,  相似文献   

4.
假蛋白添加剂10年前就有,三聚氰胺只是“小弟弟” 从三鹿奶粉事件到刚刚发生不久的问题鸡蛋风波,不免使人产生疑问,处于自然界食物链顶端的我们,在每天吸收大量蛋白质的同时,又把多少有害的“不速之客”带进身体?“瘦肉精”、苏丹红……现在这份化工添加剂“黑名单”上又增加了三聚氰胺,能够到此为止吗?  相似文献   

5.
新型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研制成功由北京农业大学主持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尿素复合添加剂舔块配制技术”日前在京通过专家鉴定。尿素复合添加剂块是以尿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为主要功能成分,并添加了某些促进牛、羊生长的特殊物质.采用科学配方,经一...  相似文献   

6.
今年“3·15”,“食”仍是一个有声铲色”的话题。 去年以来,食品安全多次成为舆论焦点。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添加剂”改变了食物的“颜色”,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近日,大米被允许添加三种添加剂的说法引来很多消费者的担心。在北京美廉美超市买大米的某机关职工赵女士抱怨:“以前也没听说过大米里有添加剂,这些正在销售的大米里到底有没有添加剂?买什么样的大米才叫人放心?”  相似文献   

8.
食面埋伏     
从“染色馒头”剑猪肉变牛肉的“中肉膏”,阿剑沈阳的40吨毒豆芽,一场由馒头引发的添加剂风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上海蔓延到全国,消费者再次感受到处于“食”面埋伏下的惊恐。  相似文献   

9.
6月17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正式启动。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副主任王建华表示,食品添加剂是民众关注、舆论关注的焦点,此次食品安全周将科学解读食品添加剂,“让公众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释疑解惑、正本清源,消除消费者的认识误区和心理恐慌。”吟后,北京市食品经营者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40小时。  相似文献   

10.
“九五”期间,我国饲料工业科研工作将在动物营养基础理论、饲料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和植物性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上开展攻关。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7个方面。l‘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研究。2.饲料添加剂间互作关系及合理配伍技术的研究。3.植物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4.饲用基因工程微生物添加剂的研究。5.不同生产条件下畜禽鱼类微量养分代谢规律及专用添加剂的研究。6.植物蛋白饲料资源开发及其高效利用技术研究。7.青、粗饲料有效利用技术的研究。我国“九五”期间饲料科研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12月10目起,中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据了解,监管部门将向社会公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便于社会和群众监督以及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12.
近日出版的《食品真相大揭秘》一书大为畅销,风靡全日本。该书的作者安部司从事食品添加剂工作20多年,人称“添加剂活辞典”、“食品添加剂之神”。他不仅熟知各种添加剂的作用和用法,并亲眼见证了食品加工生产的“幕后”。他曾受食品加工厂委托,用二三十种添加剂把黏糊糊的废肉制成好吃的肉丸。该产品上市后,大受孩子和妈妈的欢迎,销售很好。他一度为此骄傲,而当他亲眼见到自己的女儿也在吃这种肉丸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天气炎热.街头的各种饮料也随之热销.不少市民还特别喜欢选择各式各样的“纯果汁”,来消暑降温。但是,笔者在调查济南街头果汁后,发现其存在暴利空间——有的所谓“纯果汁”只是用食品添加剂和水勾兑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牛肉膏”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近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专家组首席专家、广东省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陈永泉教授,为市民揭开“牛肉膏”的重重面纱,还原真实的“牛肉膏”。采访过程中,陈永泉表示,“牛肉膏’’其实早已成为市民的家常便饭,方便面中的牛肉味调味包里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5.
近期,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发布的一条微博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反应。“如果让我在流行的垃圾食品中选两个最垃圾的话,我要选蛋黄派和榴莲酥。”王兴国认为蛋黄派和榴莲酥“最垃圾”的理由是,这两种食品“都含大量反式脂肪酸、大量添加剂,营养素极少、蛋黄极少,榴莲酥大多用的是榴莲香精”。  相似文献   

16.
这两年,我国一些柿饼产区人工“打粉”比较常见,给柿饼“打粉”使用的添加剂主要是食品用钛白粉,国家规定用量为2克/公斤,不能超标,但大量上市的柿饼不可能做到批批抽检,用量控制难度很大。鉴于“打粉”实际上毫无营养价值,而且造成了市场混乱,专家建议,政府应制定措施予以制止。  相似文献   

17.
近日,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健忠称,市场上真正意义上的山西老陈醋不足5%,95%放了添加剂。老陈醋发酵周期为28天,食用添加剂后只需一天甚至更短时间。中国配置食醋标准强调不得使用工业冰醋酸,但这一禁令并未起到很好的限制效果。国标规定,调味醋中“酿造食醋的比例不得少于50%”。但问题在于,国家从未对配置食醋和酿造食醋给出明确的鉴定办法,  相似文献   

18.
当前以使用农业机械、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化学激素、添加剂并进行农田灌溉为特征的常规现代农业,虽然具有“高投入、高效率、高产出”的优势,但是也出现了极大的副作用。畜产品、水产品、瓜果、蔬菜、粮食使用化肥、农药、激素、膨大素促使快速生长,为保质、保鲜、增加嗅觉和观感使用的色素、添加剂,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小食品隐忧     
“老鼠爱香肉”、“E网脆”锅巴、“麻辣风暴”蹄筋、“红油”担担面……这些在家长看来没有营养,甚至生产卫生都无法保证的廉价食品,却成了儿童们最爱吃的零食。孩子的钱好赚,这个道理在商家、商贩眼里已成定律。当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壮大的时候,90%以上的儿童不知道买食品要看保质期、生产日期等标示,更不懂什么是添加剂,  相似文献   

20.
眼下正是鲜玉米大量上市的季节,很多人都喜欢吃刚上市的新玉米,嫩嫩的。于是,街头巷尾做煮玉米生意的小摊明显增多。可足您知道吗?玉米这种公认的“粗粮、健康食品”如今可能也变了味:吃起来甜丝丝、满口飘香的煮玉米,很有可能是某种添加剂的“功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