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经济特区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的提出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先后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这些特区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在借鉴、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起到了吸收、消化、实验、运用、推广的作用。这是经济特区在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的特殊使命,由此,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实验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各种经济改革方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2.
何永乐 《特区经济》2005,(1):247-248
一、特区经济发展中计算机教育的重要作用 经济特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通往世界的桥梁。1979年创办经济特区,经过5年的努力,取得初步成功。国务院马上推广特区经验,于1984年5月宣布开放了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城市。同年10月,中共中央又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比较不发达地区,沿海、内地和边疆,城市和农村,  相似文献   

3.
对外开放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确定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几年来经济特区的发展和经验,证明了中央决策的正确,也愈益引起中外人士的普遍关注。1984年中央又决定进一步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的步子迅速加快。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今后要努力办好特区,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并指出一定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对外经济关系两套本领。  相似文献   

4.
<正>经济特区创办15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但是,在特区经济发展中也有不足之处,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模式雷同,缺乏特色。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进一步加强,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形成的新形势下,特区要继续“特”,就必须进一步发挥特区的优势,增创特区的新特色。 一、增创新特色是特区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5个特区在优惠政策、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功能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是,由于每个特区所处的地理、历史、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同,经济发展的优势利制约因素也不一样,表现在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也必然有所区别。这些区别综合形成各个特区的特色,这是特区的可贵之处。经济特区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增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5.
杜强 《特区经济》1994,(7):32-34
<正>经济特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的产物.它适应了世界各国经济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大趋势,并构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16年来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实践证明,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举措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当历史的脚步迈入90年代这个跨时代、跨世纪的时刻,国内却出现了对经济特区的地位与使命的模糊认识,其基本论调为“特区优势丧失论”.显然,这种论调狭义理解了特区优势,把特区优势等同于特区优惠政策.如果不  相似文献   

6.
经济特区创办以来,走过了辉煌创业的历程,发挥了重要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特区的崛起与发展,气势不凡,令海外刮目相看,也使国人为之一振。 如果说特区吸收了大量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经济上的巨大成果,那么在国际上树立中国改革开放新形象,展现中华民族新风采,则是创办特区政治上的重大收获。 特区的实践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不开放就发展不起来”,对外开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充分体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中国改革对外开放之初深圳占了先机的话,那么,1984年无疑是大连年。这一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特区后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除现在的特区外,还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1984年4月30日,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建议,党中央、国务院研究决定将对外开放的范围由特区扩大至沿海其他一些城市,包括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城市。这些开放城市与此前兴办的经济特区不同,他们都有一个叫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名字。其中,中国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便批给了大连。  相似文献   

8.
<正> 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我国改革与开放“排头兵”的经济特区,在实现“两个转变”中,要发挥示范作用。 一、率先实现“两个转变”是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 实现“两个转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特区的要求。因为经济特区的功能涉及到生产关系的改革与生产力的发展这两方面的问题,“两个转变”正是这两方面改革与发展的体现。 实现“两个转变”是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在全方位开放的新形势下,特区要如何“特”?这是特区面临的新问题。15年来,经济特区成就斐然,综合实力和人均国内生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经济特区的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众所周知,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在长期与世界经济隔绝、国门刚刚打开的时候,经济特区作为对外窗口,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国外(境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机制、组织形式、乃至资本,通过这一窗口流入我国,使我国的市场取向化改革有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参照系;另一方面,我国的技术、产品、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实际进度,也以此为桥梁得以让世界了解;可以说,20年来,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标志和成果之一,其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机体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一个真实反映。不仅如此,经济特区还作为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存在:从一开始创立,经济特区就被赋予较多的政策自主权力、特殊优惠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试验任务。如一些论者总结的,在特区的发展过程中,“趟过一片旧体制的“雷区”,冲破了许多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 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加速淡化,这意味着第—代经济特区正在结束,同时第二代经济特区正在开始。目前国家已基本调整了特区政策,第二代经济特区将如何发展,这是人们更为关心的问题。 一、经济特区升级换代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常识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掌握阶段性就掌握事物发展规律,这里我们分析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观点。目前特区优惠政策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正是特区发展阶段性的—个明显标志:特区已经升级换代,已经从第一代进入第二代,这就是说,我国经济特区的升级换代自有本身的原因。 第一,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从处于思想形态时起,就带有利用外资开发落后地区的初始目标,特区进行这方面的试验获得成功,就必然要向特区以外的地区扩展,去改变其他落后地区的面貌。经济特区起步后仅用3—4年时间的试验就证明了这样一点:必须把利用外资同本国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国家给予特区的优惠政策,早在特区还处于奠基阶段时,就开始扩展到特区以外的地区去。搞点特殊优惠政策,就可以收到利用外资开发本地经济的好处,内地逐渐照着特区的办法做,纷纷成立经济开发区或开发试验区,全国大开放的局面到了90年代初期已基本形成。全国大开放的局面对经济特区提出?  相似文献   

11.
<正> 优惠政策淡出、全国全方位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经济特区从改革试验田变为改革城市之一、从对外开放窗口变为开放城市之一,教练员变成了运动员、一马奔腾变成了万马奔腾、一花独放变成了百花齐放、孔雀东南飞变成了孔雀满天飞,深圳已悄然步入了后特区时代。研究后特区时代的人才发展战略与政策,对深圳这样主要依靠引进人  相似文献   

12.
关于经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问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特别是全国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开放,人们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议论。到底在新的开放形势下,如何评价特区的地位和作用?这是需要重新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本文试图对此谈些肤浅见解。一、新的开放形势给特区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同志们: 经济特区创办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现在开幕了。十年前,党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作为实施开放改革的一项重要步骤,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十年来,特区的建设取得丁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窗口”和“基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加快了我国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发展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事实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办经济特区的决定和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自创办以来,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中,香港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是经济特区首先在广东出现的重要条件。其次,香港因素在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香港是广东三个特区引进外资的主要来源地;香港是三个特区外贸进出口的主要市场和转口基地;特区旅游业的发展,其境外游客主要来自香港:香港按国际惯例运作,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为特区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试验、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香港回归祖国,为广东三个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进行二次创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特区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经济特区更上一层楼,而且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经济特区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把合作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5.
雷比璐 《南方经济》2000,(10):77-78,80
前不久,广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在广州联合举办纪念经济特区20周年座谈会。倡议创立特区的老前辈、老领导林若、吴南生、张汉青等领导同志与30多位社科界的专家、学者们聚集一堂,共同就经济特区2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特区在新的开放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座谈,现将座谈会内容综述如下:一、20年的发展经验.对进一步开放的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座谈会上与会者通过回顾特区20年来的风雨历程,深切地感到,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及成功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特区事业,如日中天。特区启动了…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关中国即将取消5个经济特区和49个开放区的消息在海内外传得沸沸扬扬的。如果它属实,海南经济发展史上短暂而重要的“经济特区时期”,就要到此为止了。一、两种不同性质的开放以1994年为界,海南经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对外开放:一种是全国暂时封闭,只有少数经济特区享受特殊优惠政策的阶段;二是经济特区与非特区政策基本拉平,除了所得税税率,大家基本上是在平等竞争的条件下,一起实行对外开放的阶段;假如上述消息付诸实施,就开始了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完全平等竞争的新开放。第一阶段是1988年到l993年,当…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级一类口岸的天保口岸,需要在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战略中加快发展步伐,争取实行比国家当年的经济特区更具有优惠的政策措施。采取"超特区"模式,坚持引进外资和内资并重,区外开放和区内开放并举,重点发展口岸经济,走贸易型、加工制造业型相结合的综合型区域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正>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进入“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优势”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如何让特区继续“特”下去,就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认为,特区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经贸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央设立五个特区,主要是要发挥其作为技术、管理、知识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直接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但由于各个特区的区位优势不同,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不尽相同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毗邻澳门,汕头拥有众多的华侨,厦门面对台湾,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特区,应该说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发展机遇。在世界经济日趋集团化、区域化和国内全方位改革开放格局形成的今天,很有必要对特区的发展问题进行一个深入的比较,这对于特区相互学习,少走弯路,协调发展,再上一层楼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即从厦门与深圳的发展机遇比较来看厦门特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冯苏宝 《特区经济》1997,(11):37-40
<正>深圳经济特区的五种功能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经济特区的建立主要是出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对外开放的一种战略考虑和实践,而在具体的目标设计和功能发展上,并没有依循国际上一般经济特区的通常做法,所以在我国特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没有像各国经济特区那样主要突出某项特殊的经济功能,而是具有功能复合、目标交织的特点,带有较强的经济社会政治综合性。深圳经济特区就至少包括了五个方面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外经济特区的模式差异与我国特区发展转型的思考厦门大学外贸系黄建忠,陈钟婷一、中外经济特区的经验模式比较与我国特区模式评价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起步于15世纪的西欧。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特区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相互间既有普遍性,又各具特色。以中国经济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