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作者“十三、十四世纪江南农业变化探讨”系列论文之二,探讨的重,大是此时期江南农业生产技术四个重要方面的进步,即水稻品种、农具、肥料和种植制度的变化。具体而言,水稻品种方面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江南人民对水稻主要品系籼、粳和 早、中、晚稻认识的改进,而这种改进又是以他(们在水稻选种和育种方面的进步为基 础的。在农具方面,最重要的进步是铁搭和田荡的发明和广泛运用。这两种新农具对 于水稻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至为重要。不仅如此,对于水田种麦的关键技术──起■来 说,铁搭的使用也是其关键。肥料技术的进步,则主要体现为肥料种类的增多和肥料加工方法的改进两方面。这些改进义大大促进了大田施肥的普遍。以上几方面的进步,都为“新二作制”──水稻与冬季旱地作物(麦、豆、油菜)的复种制的逐渐推广奠定了基础。总之,在江南农业史上,这个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进步时期。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杜新豪博士所著的《金汁:中国传统肥料知识与技术实践研究(10-19世纪)》于2018年2月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计22万余字,分导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内容,正文由七章构成。从施肥原理阐述、肥料收集、施肥器具、肥料制作、肥料技术的传播以及施肥技术六个方面勾勒出一幅宋代以降中国传统肥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农业废弃物的肥料化利用不仅能提高其农业价值,还有助于循环经济的实现。因此,分析有机肥企业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的对策建议,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首先采用传统DEA模型分析有机肥企业的初始效率,然后运用SFA回归分离管理无效率和随机误差项,最后将调整后投入输入DEA模型计算有机肥企业的生产绩效。[结果]有机肥企业生产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较低;环境要素中除财政补贴具有促进作用,其他均产生不利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和管理无效率,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报酬分别由0.668、0.874和0.759下降至0.606、0.829和0.690。有机肥企业目前是在国家/政府政策的驱动下获得了较好的经营环境。[结论]企业自身应优先提升规模效率,其次是技术效率。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农户使用有机肥,规范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市场行为,在此基础上,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六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寒冷期,也是南方农业取得重大进展的时期。除了气候转寒引发的人口南迁给南方农业发展带来充足的劳动力与先进技术等社会因素外,通过从作物产量、作物结构、农田水利等方面进行的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南北农业经济类型与基础不同,魏晋南北朝气候转寒对北方农业是很不利的因素,却对南方农业生产没有实质性负面影响,在某些方面甚至有利于南方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南方水稻地区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农田基本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什么?这是关系到农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江西省宜春地区的水利与农业的状况,探讨南方水稻地区农田基本建设重点转移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浅谈平衡施肥技术的科学示范和有效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要想以农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就必须走精耕细作的发展道路,以高投入刺激高产出,只有这样,我国的农业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经济才能得到稳定快速的发展。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肥料在粮食的生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肥料是粮食的生存保证,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据相关数据表明,在影响粮食增产的各种因素中,肥料占第一位,由此就可以看出肥料对粮食增产的重要影响,所以在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中,平衡施肥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水稻施肥为例,浅谈了平衡施肥技术的科学示范和有效推广,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我国基础产业,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农业的发展与农作物的种植、生产联系密切,而农作物的种植需要化肥的支持。施肥种类、数量将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及质量。本文分析了土壤肥料在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探析了土壤肥料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农业技术的发展有对农业劳动力产生转移有一定的反作用,但是不同的技术作用方向不同。同时,农业劳动力与技术相互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农户有意识的群体内技术传播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抽样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选择模型和计数模型对农地经营规模与农户有意识技术传播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农户的农地经营规模大小与其有意识的技术传播意愿及次数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试图通过推进规模经营促进农业技术传播的政策效果。基于该结论,政府在对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特殊扶持时,应该对其在技术传播责任上做出特殊要求,以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王宏 《南方农村》2013,29(4):10-15
本文采用PanelData模型和中国农业FDI的省际数据,对农业资源禀赋的地区差异与农业FDI的区位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资源非均衡分布,尤其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地区差异,是导致农,2kFDI地区分布差异的根本原因。农,2kFDI一般都定位于农业自然资源丰裕的地区,然而当外商过度集中于这些地区时,可利用资源数量将会减少,获取资源的成本也会增加,进而诱发农,_lkFDI的空间转移。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农&FDI为什么会从东部扩散到中部、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的原因。农业外资政策制定的关键是合理引导外商投资与区域农业资源合理匹配,以促进跨国公司参与农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草塘泥是苏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有机肥,因富含有机质、肥效持久稳定、原材料来源广和制作方法便捷等优点,其积制技术和施用方式在当地延续发展了数百年。肥料技术的演进受到资源、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多重影响:肥料供给不足迫使人们积极开辟肥源和提升肥效,苏南地区丰富的肥料资源结合混合肥料理念与腐熟沤制技术,推动了草塘泥的产生;积肥造肥运动、推广“三水一萍”水生绿肥和扩种陆生绿肥等国家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草塘泥的原料来源,农业技术的进步也大幅提升了草塘泥的肥力和养分利用率,草塘泥技术得到科学改良并在江苏全省应用推广;随着肥料提质增效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传统有机肥草塘泥逐渐向高效生物有机肥转型。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传播是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科技传播取得的成绩和问题的分析,提出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时刻,认识到农民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建立以农民为中心的现代农业科技传播体系,对于我国农业科技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对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的测评结果来看,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不是自然资源的短缺,也不是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落后,更不是土地生产率低下,而是农村中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这是制约江苏农业现代化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所以缓慢,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格局,现行户藉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劳动要素市场发育的滞后等方面原因外,其深层原因还包括: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的竞争加剧导致的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工业生产中高新技术的采用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矛盾;农业劳动力文化技术低水平现状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之间的矛盾等。因此,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成为江苏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它继承汉代农业技术进步的基础,农业资源利用也有较大进步。气候资源利用知识进一步深化,了解到作物光照差别引起的生理变化,並可利用栽培技术来避免自然灾害,用调节播期避免霜冻。土地资源数量较多,南方大量开发丘陵水田,北方民族也由游牧逐渐转变为农耕。重视提高单产,南方种双季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开发,促进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江南、西北地区都有较大的水利工程。生物资源利用是一个高潮时期,南北方的开发扩大了生物资源利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文章深入分析了典型山区县——龙川,在发展中遇到的经济落后、招商引资难、城镇建设滞后、农业产业化推动难、农村劳动力转移难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指出在新形势下,山区发展必须克服传统思维习惯和路径依赖,走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要以前瞻、务实的战略思维,以山区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双轮”驱动,以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为抓手,推动产业转移园区大建设,推动农村劳动力大转移,推动基础设施大发展,既要做大山区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又要保护山区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16.
近代江南地区化肥和有机肥使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肥作为西方农学的主要标志物,20世纪初进入中国,二三十年代在江南以及沿海省份的施用量逐渐增加,但始终处于试验及推广阶段,未能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应用。有机肥(农家肥)是中国的传统肥料,近代江南的肥料施用始终以有机肥为主体,农学家还借助西方实验科学手段研究有机肥积制及施用问题,化肥传入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限。外来的化肥与本土的有机肥各有优劣,化肥的销售、施用与推广,以及化肥与有机肥的配合使用等问题,引发相关农学家及管理者的关注、争论和试验研究,并逐步改变了江南地区传统的肥料观念和施肥方式,人们总结出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一套施肥经验。近代江南地区化肥与有机肥的应用、推广和研究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西方农学交汇的艰难过程和历史特点,对当今倡导化肥的合理使用和有机肥的回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秦汉隋唐时期,我国曾先后出现过不同的经济区域重心。从经济区域重心的演变来看,有一个从我国的西北地区向东南地区的发展转移过程。经济区域重心的转移,其原因是复杂的,而水利事业的开发、演变、转移,是经济区域的形成、演变和区域重心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秦汉时在关中形成了我国第一次兴修水利的高潮,从而关中经济区域重心也得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政权在自己统治的区域内开发水利事业,其中尤以东晋南朝的水利发展迅速,因此,六朝统治下的江南经济开始抬头。唐代中后期,江南水利得到大力开发,这就促使我国的经济区域重心向长江下游转移。无疑,水利事业的开发和经济区域重心流转是同步的。秦汉隋唐间经济区域是在动态的演变之中,并有其运动轨迹,沿着这一轨迹,实现了经济区域重心的南移。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土壤肥料对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加强土壤肥料技术的推广,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农作物的成长。分析土壤肥料的作用和土壤肥料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的对策,以促进土壤肥料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国灿 《中国农史》1999,18(1):86-92
本文结合考古发掘、文献记载以及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火耕水耨”的起源、性质、内容及其在六朝以前江南稻作农业区的演变过程作了一番新的考察与分析,得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同的认识。认为“火耕水耨”源于“水耕水耨”而非“刀耕火种”,它把对火与水的利用同一定的生产技术与工具结合于一体,其包含的耕作技术水平是不断发展的,并不始终具有原始落后的性质。就六朝以前的江南水稻种植业而言,在总体上表现为“大耕水耨’的外在形式下,其内在耕作技术不仅先秦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两汉时仍在继续发展,与同期北方的农业相比并不逊色。  相似文献   

20.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肥料试验为基础的一项肥料运筹技术。其通过定期测定土壤养分和肥料进行田间试验。结合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合理施用数量、施用肘期与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可实现以下五个目标:一是增产,二是优质,三是高效;四是生态,五是改土养地。可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小麦科学施肥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增产、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