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狭义河谷型城市交通问题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滕丽  杨永春 《经济地理》2002,22(1):72-76
狭义河谷型城市由于地形条件的约束,如果规划不合理,与同等规模的平原型城市相比,交通问题就会出现得更早,交通矛盾也更突出。但是随着河谷型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功能的持续强化,城市空间的连续拓展,日益要求城市拥有一个能保证社会经济活动有效运行和满足城市居民出行要求和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本文以兰州市为例,通过研究狭义河谷型城市的交通发展演变及其问题与原因,提出了建设狭义河谷型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主题公园游客流稳定性测评——以深圳华侨城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持稳定的游客流是提高主题公园经营业绩和管理绩效、延长主题公园生命周期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主题公园自身特点出发,构建了主题公园游客流稳定性驱动模型,建立了主题公园游客流稳定性测评体系,并以深圳华侨城为例,通过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对景区的游客流稳定性进行测评,分析各综合变量对游客流稳定性的驱动作用的大小以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主题公园调控游客流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指的是农业人口在城市中得到身份认可、权利保障和基本生活水平的实现,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以兰州市为例的分析表明:由于分担主体的不同,当前市民化过程仍是个人承担大部分成本,造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难度不断增加;个人收益和公共收益都在持续增长,公共收益持续的增长说明了当前阶段市民人数的增加对整个社会发...  相似文献   

4.
攀西地区是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区,水利条件及生态都极为脆弱,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地段,但同时又是四川省特色化、产业化农业(水果、蔬菜)工程基地和全省重要补充耕地的后备土地开发供给地。这些极为矛盾的角色已导致攀西地区土地资源生态状况不断恶化,存在巨大隐患,必须采取相应对策保护其土地生态。  相似文献   

5.
李明月  赖笑娟 《经济地理》2011,31(2):289-293
选取18个指标构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评价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结果:2006年及2007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Ⅲ,2008年安全等级为Ⅳ。研究结论:BP神经网络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能够实现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探索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采用基于AHP非数学模型方法,以四川省旺苍县木门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角度分析项目区各项目指标体系,并综合评价整个项目区的综合效益.主要结论是,该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最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景观效益稍弱.  相似文献   

7.
马翠玲 《生产力研究》2013,(10):100-101,106
国务院批复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国家级兰州新区为把兰州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文章针对兰州市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查找原因,在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优先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作为衡量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安庆市迎江区土地利用效益各级评价指标,确立了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由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组成,由同层指标的相对重要度组成判断矩阵,并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通过实例分析,发现采用层次分析法所得出的评价权重结果在实施效益评价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以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经济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土地整理为例,评价了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取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土地整理引起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也必然引起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逆向的。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土地资源,适当增加和保护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地类,补充一定生态用地,应成为当前土地整理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矛盾不断地积累造成了独特的城中村现象,它影响了城市更新的质量、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土地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在城中村改造规划的研究中,有效地把物质空间改造分析与制度改革研究相结合,推动了城市研究理论和改造实践的发展进程。土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城中村改造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分析基础和支持。本文结合实地考察调研考察和土地信息系统分析技术,分析了广州花地村的土地产权及其流转特征,并指出了花地村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城中村整治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设计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对浙江主要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效率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浙江主要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总体水平落后于同类地区,其中土地投入水平差距较大是主要原因,土地产出效率普遍低于平均水平,而土地利用结构两极分化趋势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空间失配"假设自提出以来,其研究成果对国外城市就业政策、空间发展政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我国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文章借鉴国外"空间失配"理论,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对兰州市城关区城中村就业问题中存在的空间障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宋戈  王兰霞  方斌  王杨 《经济地理》2005,25(6):887-890,919
以黑龙江省阿城市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依据,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标准计算出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结合阿城市实际情况提出其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超大城市土地资源的短缺迫切要求实现土地的优化配置。本文以广州市为例,从土地优化配置要顺应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一角度入手,分析了在土地优化配置中的人口再分布、人口优化配置、新旧区之间的人口流迁、暂住人口和老年人口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赵艳  濮励杰  张健  朱明  陕永杰  王海燕 《经济地理》2011,31(5):810-815,838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选取反映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的21项评价指标,构建了以非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数(NREI)、经济可行性指数(EI)和非社会可接受性指数(NSI)为评价指数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三角模型,对无锡市区2001—2009年土地持续利用状态及趋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①三角模型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面具有可行性;②无锡市市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由2001年的相对差可持续发展为2009年的强可持续,趋势由一般可持续转变为很强可持续,说明无锡市区土地利用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16.
贾莹莹 《时代经贸》2012,(22):38-38,40
土地流转制度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但土地流转制度也还存在着一些困境,需要突破和完善。通过河南省沁阳市土地流转制度实施沁阳市人民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模式、问题和流转程度,总结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提高人们对土地流转制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武汉市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宏观上分析了城市土地市场调控路径——供给调控、需求调控、价格调控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供给调控呈动态上升趋势,变化区间为2.20~9.90;需求调控的波动性较为明显,变化区间为2.18~6.60,且在2003年至2006年两度出现拐点;价格调控呈微幅上升态势,变化区间为2.17~4.40.进而得出研究结论:2000-2008年,武汉市加大了供给调控的作用范围和强度,显著影响了市场结构和市场运行;增强了需求调控的力度,发挥出调节市场发展速度、引导社会投资方面的功能;提升了价格调控的作用空间,促使地价、房价向理性回归.同时,三条路径不同的变化特征及变化幅度既反映了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又反映了各年份政府调控水平及调控效果的差异.继而提出进一步明确调控的目标、增强调控参数的有效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主要是在资源开发以及由此形成的原材料工业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占据着突出地位。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其他城市相比:一方面,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点少,就业弹性小,吸纳劳动力能力弱;另一方面,既要承担深化改革、下岗分流而出现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又要面对资源枯竭而出现的大量结构性失业。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劳动力转移是我们必然要面临的挑战。以白银市为例,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首次建立了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为例,运用Super Decision软件进行实证演算.研究得出:①影响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地均GDP、地均碳排放、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②1998-2009年南京市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评价指数从0.41增加到0.55,年均增长速率为2.72%;③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低碳水平和可持续性制约了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发展,是未来改革方向.所构建模型和ANP方法有助于客观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城市土地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宋戈  郑浩 《经济地理》2008,28(2):297-300
客观地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集约利用的变化程度,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驱动力因素和敏感性因素,有助于强化和提升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文章以黑龙江省典型的地级市——佳木斯市为例,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佳木斯市土地集约度在10年中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城市土地利用基本集约,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呈上升趋势。要提高佳木斯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应从调控土地市场、优化用地结构以及加强土地管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