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生态安全预警测度及时空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003、2008和2013年统计数据,构建了基于熵值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DPSR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的生态安全进行了预警分析和空间格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2003—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2013年仅威海、青岛和东营三市生态安全处于第IV等级,其他地市生态安全等级较低;山东省生态安全等级内部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城市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分别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山东省改善生态环境,平衡区域差距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的湖南省生态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000、2005和2010年三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后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Modis影像计算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从土地利用显性形态变化的视角分析了2000—2010年间湖南省四大区域、14个市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弹性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湖南省生态弹性度呈下降趋势,弹性值介于[0,0.22]之间,2000、2005和2010年全省生态弹性分别为0.16、0.13和0.02,降幅达到86%。2区域生态弹性度差异性明显,大湘西区、环洞庭湖区生态弹性度增加,长株潭城市群区、湘中南区生态弹性度下降。最后,为提高区域生态弹性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生态环境预警研究的内容、区域、对象、技术方法,分生态灾害预警、生态安全综合预警、区域生态预警、特定活动的生态预警四个方面回顾了生态预警研究的进展,阐述了生态预警研究在土地利用及管理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关于生态环境预警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内外产业安全的研究热正在兴起,从生态学角度对农业产业安全预警进行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文章根据一国的各产业是一个由各行业企业与环境构成的社会生态系统,也具有生态系统的一般属性,把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农业产业安全预警研究上。构造了农业产业安全生态预警指标体系;以各指标(2000年~2006年)标准量化值为基础,运用灰关联-熵权法对层次分析法得到的客观数量部分权重进行修正,将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与灰关联-熵权法得到的权重结合起来得到主客结合的综合权重;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2007年~2010年各指标标准量化值;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从生态角度进行了分析预警,得出2007年~2010年我国农业产业基本安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基于PSR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集成熵权法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研究区2005—2015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5—2015年研究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Ⅱ级和Ⅲ级演变为Ⅳ级和Ⅴ级,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显著但趋势有所放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整体较小且有所下降,在消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状况南北空间差异较为显著且有扩大的趋势,南部区域和中部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程度整体优于北部区域,生态压力空间分布有由东西差异向中部与周围区域差异演变的趋势,生态环境状态中部区域与南部和北部区域差异进一步扩大,在消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方面南部和中部区域采取的措施成效大于北部区域;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响应是研究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内外产业安全的研究热正在兴起,从生态学角度对农业产业安全预警进行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文章根据一国的各产业是一个由各行业企业与环境构成的社会生态系统,也具有生态系统的一般属性,把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农业产业安全预警研究上.构造了农业产业安全生态预警指标体系;以各指标(2000年~2006年)标准量化值为基础,运用灰关联一熵权法对层次分析法得到的客观数量部分权重进行修正,将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与灰关联一熵权法得到的权重结合起来得到主客结合的综合权重;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2007年~2010年各指标标准量化值;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从生态角度进行了分析预警,得出2007年~2010年我国农业产业基本安全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当前我国生态安全及预警相关概念,对比分析了现有生态安全预警思路与方法,以生产空间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角度出发,研究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生态安全影响预警的技术框架,建议针对资源消耗型、环境破坏型区域,可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超载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预警;针对生态破坏型区域及具体产业,可通过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生态阈值分析等方式进行预警分析。最后提出未来生态安全预警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产业发展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产业胁迫因子生态阈值、基于人体健康的生态安全预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与工业化高速发展造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加剧。以长江经济带核心生态圈三峡库区作为整体研究区域,构建基于PSR的库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评价思维,从三峡库区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选取19个指标,并计算出综合权重。通过2000—2017年三峡库区区域生态安全状况设计预警机制来进行评价和预警,客观评价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同时对生态安全适时准确预警。研究发现,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随时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安全指数空间上整体良好,全区域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南高北低趋势,重庆渝中区、湖北夷陵区需要警惕。  相似文献   

9.
文章构建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的指标体系。选取2001—2016年中国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各预警指标在2001—2016年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根据评价结果和趋势判断,对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预警等级判定。结果显示: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预警等级为蓝色轻警。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即重视并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与调查分析等基础性研究,建立健全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强化监管护航。  相似文献   

10.
徐宁 《生产力研究》2024,(1):57-63+161
文章运用调整后的生态盈亏模型,对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人均生态盈亏指数进行测算,采用ESDA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布变化特点,同时运用Super-SBM模型对41个城市不同年份经济效率值进行测度,基于效率分析并构建生态-经济结构偏差指数对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衡量。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人均生态盈亏指数处于下降趋势,且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2)为了提高城市经济效率而做出的生产决策调整,极有可能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开发情况不相协同;(3)以城市经济效率为考量进行的资源分配与集聚,一定程度上将加剧地区生态环境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1.
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对提升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构建了一套适合于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实地调查、收集可靠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科学的评价,明确了区域发展的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并对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张晓  石明奎  黎亮 《当代经济》2009,(17):164-165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贵州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不仅制约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长江、珠江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带来威胁.本文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为研究点,通过分析1949年以来当地农业发展与生态安全的协同发展状况,评估民族地区农业经济活动的累积环境效应,揭示历史时期不同发展模式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8年河南省19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2018年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耦合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研究期内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度较高,二者的相对发展指数波动较为频繁,耦合协调等级逐年升高,但距离理想值仍有较大差距,并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集聚特征,随着与郑州距离的增加,耦合协调等级逐渐降低。未来,河南省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以郑州为中心带动全省整体联动,扩大全方位开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迅速增强和广度的不断拓展,生态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干扰和破坏,加速了生态环境的逆向发展。生态危机已成为了国家、地区之间矛盾与冲突的最根本因素之一,区域生态安全与军事安全、国防安全同属重要的一种国家安全概念。本文就区域生态安全及其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议安全体系等作了阐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游地区是中部崛起的战略重点区,也是上游连接西部生态脆弱区下游连接长三角地区的生态重点区。开展长江中游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需明确评价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统计数据、污染物普查数据和国家、地区发展规划,采用ROST Word Parser词频分析法、ARCGIS空间分析法,分析长江中游地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关注区域及行业。基于SCI-EXPANDED、CPCI-S、CCR-EXPANDED、IC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利用Citespace文献分析法得到区域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关注区集中分布于城镇密集区和沿江、环湖带以及周边山区;重点关注行业集中于装备制造、化工、采矿、能源、食品、纺织服装业;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湿地破坏、有机物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彼此相互影响,二者间协调机制的构建是维护生态环境相对稳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应从土地的合理利用、生态调节、协调发展动力、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合作治理、生态影响监测评价及生态安全预警、土地资源循环利用、土地利用生态补偿七方面构建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州是贵州省政府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为了定量地研究该地区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1978—2010年的区域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分析,以及对区域生态足迹和GDP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增长,黔东南州的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呈逐年加大趋势。单位GDP的增长消耗生态环境资源逐年减少,但远高于全国,但差距逐渐缩小;1978—2010年的GDP和生态足迹的相关系数r=0.977呈高度相关,充分说明黔东南州GDP的增长与环境消耗关系比较密切。进行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生态足迹(Y)与GDP(X)的拟合曲线冥函数:Power的拟合度最好(判定系数R 2=0.995)。拟合曲线显示,33年来,其生态足迹的增加,明显地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用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青海省2001~2012年生态经济协调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生态环境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生态赤字从2001年的0.4696 nha增至2012年的1.4039 nha;ETI处于第6等级,EOI处于第2等级,EECI处于第1等级,说明青海省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已经极度不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足迹分析是量化性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无锡地区8年间(2000-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情况的纵向比较分析,来研究区域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主要从生态需求(DEF)、生态供给(SEF)、生态赤字与生态效率四个方面衡量无锡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而分析无锡地区生态赤字的成因,依此提出促进无锡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内地通向藏区的门户。保护与建设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不仅对黄河中下游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