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2006-2012年数据,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情景分析法实证研究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与能耗的脱钩关系,并预测了不同情景下2020年能耗水平。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与能耗为弱脱钩,其中三大产业绝大多数年份均为弱脱钩,一、三产业个别年份为扩张耦合,9省市也基本均为弱脱钩,江西和四川个别年份为扩张耦合;(2)三种情景中节能情景和强化节能情景下长江经济带能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促进产业发展,达到强脱钩,实现长江经济带成功转型升级,且三种情景下产值效应是能耗增加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对能耗影响不大,其在基准情景和节能情景下促进了能耗增加,在强化节能情景下降低了能耗,而能源强度效应是降低能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首先基于Laspeyres分解法将广东省1995—2014年的碳排放累计差异分解为碳强度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结构效应、经济增长效应,通过计算发现经济增长效应是碳排放增长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研究表明1995—2014年间GDP与碳排放经历了从"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状态,但总体上仍然呈"弱脱钩"状态。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广东省碳排放路线图呈倒"N"型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3.
王云 《经济问题》2012,(5):8-13
在IPAT方程基础上运用LMDI分解法构建了低碳经济"脱钩"量化分解模型,并以山西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9年间山西低碳经济已从"扩张负脱钩"和"无脱钩努力"阶段逐步改善为"弱脱钩"发展阶段;能源强度降低对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等其他措施效果并不明显。该模型的建立对科学评价减排措施和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背景下,构建了包含经济、环境、能源三个子系统的碳排放动力学模型。验证模型有效性之后,进行系统模拟情景仿真,结果显示:既定情景下,单因素产业结构、科技投入与能源结构调整都能够有效促进碳减排,其中单因素能源结构调整减排效果最好;调控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的减排效果弱于同时调控能源结构和科技投入;综合调控下,符合设置模拟情景条件时可以完成2030年碳强度目标。最后为晋陕蒙宁地区提出了三个碳减排建议:一是提高传统能源效率,倡导低排放能源;二是第二产业转型提质,加大低碳科技投入;三是区域协作综合统筹,优势互补要素畅通。  相似文献   

5.
如何针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和面板协整模型,探讨了各个行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在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通过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作用于单位GDP碳排放的间接通径系数,也说明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上升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一个方式。工业内部行业的结构调整以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高、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碳排放强度影响较低的行业进行调整,如有色金属、化纤、食品行业进行调整。而对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低、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碳排放强度影响较高的行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支持,如造纸、非金属、机电行业。  相似文献   

6.
构建Tapio脱钩分解模型,探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整体关系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内部渠道对能源消费具体作用形式。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速与能源消费增长之间基本存在弱脱钩关系,ODI技术效应和ODI结构效应主要抑制能源消费增加,ODI规模效应促进能源消费增长。建议继续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的同时更加重视节能核心技术的获取,充分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对陕西省物流产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利用LMDI技术对陕西省2006—2016年物流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并依据DPSIR脱钩模型对该产业碳排放脱钩效应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经济产出对陕西省物流产业碳排放增加起到拉动作用,而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强度效率对碳排放增加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源结构的优化作用高于能源效率提升带来的碳排放减少;此外,陕西省物流产业碳排放表现出一定的脱钩效应,且在"十二五"期间脱钩效应存在着强弱转变。据此,文章提出应该从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等方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从而促进陕西省低碳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引入能源结构优化系数和产业结构优化系数改进了传统的环境负荷模型,构建IIPAT模型,设定了三种情景分析我国未来低碳发展情况。其中,基准情景无法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也不能完成2020年减排承诺,且能源消费量较大,产生的碳排放较多;政策情景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比较现实、且能完成减排承诺的情景,但也不能实现碳强度降低50%的目标;强化低碳情景能够较理想的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目标,需要低碳技术创新得到突破。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中国能源CGE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碳税和碳排放变量,细化出能源部门,并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主要能源作为生产要素,设定节能减排基准情景,针对碳减排、碳税和能源结构调整这三个不同的能源政策对经济发展以及碳排放的冲击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单一的能源政策总有不足之处,要么减排效果欠佳,要么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将减排政策系统化,构造一个适应现实需要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Tapio脱钩指数测算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综述脱钩指数测算方法和应用的基础上,对"脱钩"概念和脱钩指数测算方法理解和应用的误区进行了辨析。借鉴Tapio脱钩指数测算方法,改进形成"两阶段滚动"Tapio指数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1980-2011年我国能源和碳排放有关数据,对我国能源和碳排放脱钩状态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与现有主流研究有所差异,1981年后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总体分别处于"增长连接"和"弱脱钩"状态,高耗能高排放特征长期突出,在各子期间内变化不大。其中,2003年后,能源消费主要与经济增长有关,增量碳排放主要与能源消费增长有关。现阶段,我国应主要通过推进以节能和向低能耗产业结构转型的"能源脱钩"政策,来促进能源和碳排放的双脱钩。同时,印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1998—2016年的统计数据,首先运用脱钩理论研究了广东省旅游收入与废气排放量的耦合关系;其次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方差分解,分析了广东省旅游收入与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之间的协整关系,从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均衡关系分别求出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对广东省旅游收入的弹性系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旅游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对经济的贡献率提升明显,后期潜力巨大,广东省国内旅游收入与废气排放量在未脱钩和相对脱钩之间交替循环;(2)广东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广东省GDP是广东省旅游收入的格兰杰原因。方差分解显示,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冲击对旅游收入的波动贡献率能够达到55%左右。基于上述理论,生态和经济共同影响着广东省旅游业的发展,结合绿色发展背景提出相关建议,提倡绿色旅游。  相似文献   

12.
王勇 《发展研究》2013,(1):34-41
在当前全球节能减碳的发展趋势下,台湾开始立足面向发展低碳或无碳能源,以求降低其较高的能源依存度和人均碳排放量指标。本文首先分析了台湾目前的碳排放现况以及为推动节能减碳而采取的系列管理措施和相关策略,同时,着重对台湾近年来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加以剖析,并深入探讨了台湾在太阳能光电产业、风电产业、核电产业等主要清洁能源产业领域已取得的较显著发展成效、特色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ECFA签署后两岸开展清洁能源产业合作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碳中和进程中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伯强 《经济研究》2022,57(1):56-71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能源系统,化石能源占比为84%,碳中和目标要求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届时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80%以上。本文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2030年的碳达峰情景进行了分析。一般将碳中和简单理解为能源结构调整,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碳达峰的峰值既取决于清洁能源发展,也取决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需要通过平衡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以控制碳排放峰值。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求实现“双脱钩”:经济增长需要尽可能与化石能源消费和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脱钩。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涵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碳中和系统性方案,并进一步讨论了可行的市场化手段以支持方案的实施。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是经济清洁低碳转型的基本原则,也是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挑战,因此需要先立后破,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煤电退役和低碳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愈发严重,节能减排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高新技术企业以其“低能耗、低排放、高产值”的特征成为近几年产业发展的热点.2006-2012年数据分析显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与能源消耗之间基本呈现相对脱钩的状态,扭转了以往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依赖能源消耗增长的局面,显示了高新技术企业突出的节能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将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环境约束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已不大,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才是提高能源效率最重要、最现实的途径。文章从调整幅度和调整质量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变化的演变特征和相互关系,并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城市能源效率呈“M ”形变化趋势,而且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交互耦合关系。(2)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而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对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阻滞效应。(3)东、西部地区能源效率的改善应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质量为主,以避免单纯地“退二进三”或“腾龙换鸟”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损失,而中部地区在继续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幅度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对能源效率改善的空间溢出效应来改善周边地区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6.
“双碳”目标要求我国尽快完善碳定价政策。本文通过建立环境动态随机一般均衡(E-DSGE)模型,模拟我国碳定价政策对宏观经济与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政策的传导机制,比较不同政策下的国民福利变化。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和能源生产效率的提升虽然能促进宏观经济增长,但是对节能减碳的影响有限。碳定价政策略微削弱了全要素生产率冲击、能源生产率冲击对产出、消费、投资等宏观经济变量和碳排放量的正向扩张效应。(2)政府减碳治污支出对各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延迟,但从长远来看能有效地降低碳排放水平和碳存量。在不同碳定价政策下,政府减碳治污支出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和碳排放量影响的差异并不显著。(3)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碳定价政策的模拟情景,发现相较于无碳定价政策情景,建立碳交易制度可在短期内降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使居民福利收益最大;实行碳税政策对平缓宏观经济波动最有效,有利于维持居民生产生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陈新凤 《经济问题》2007,(9):124-126
山西省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山西节能潜力和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可达性,对完成全国节能目标、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山西节能潜力和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可达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实现节能目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非径向DEA方法-RAM模型估算了1998--2010年中国29个省份的经济效率、碳环境效率,并将两者整合在统一的联合效率框架以测度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耦合程度,结果发现我国节能减碳政策取得了明显效率改进的"水平效应".松弛量分解表明高能耗与投资过度是非效率的主要源泉.进一步,我们通过约束模型单向投影发现中国节能减碳的途径依赖于"自然减排",而能源替代与技术进步效应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9.
李健  王尧  王颖 《经济地理》2019,39(4):43-49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脱钩是判断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征,也是评价资源环境问题是否有效缓解的标准。文章结合MFA方法和Tapio脱钩模型全面分析2007—2016年京津冀资源环境问题的动态发展,进而引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深入研究其脱钩发生变化的驱动因素和关键路径,为京津冀有的放矢地制定环境治理政策提供建议。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后,节能减排领域均逐步达到强脱钩状态,且产业转移升级对河北省脱钩有明显促进作用。为促进京津冀进一步实现强脱钩,北京需关注化石能源的减量化,津冀需关注建筑矿物的减量化,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减排是京津冀共同面临的困境;此外,技术效应对实现脱钩的影响度日益加大,京津冀需要加大技术共享。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5—2010年广东省2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度广东全省、4大地区、21个地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了其变动特征,并将21地市分为高效稳定、中效稳定、中效波动和低效稳定四种类型。用泰尔指数衡量广东省各地区能源效率的差异。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计算了广东省各地市及4大地区的能源潜在调整量、节能潜力和单位GDP能耗变动。结果显示:2005—2010年期间,广东全省、各地区和各地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上呈波动状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全要素能源效率并无确定性关系;广东省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且以地区内部差异为主。最后指出:应在分析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地市的多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目标以及具体措施,不宜搞"一刀切"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